陳華
9月25日 晴
指尖輕撫那紙頁早已泛黃的《草房子》,聽風吹拂那翻卷的紙頁,仿佛一個聲音在淺淺吟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平凡而樸質的油麻地沒有可歌可泣,卻只有蕩氣回腸的故事。這里四處洋溢著杜小康凄凄的歌聲,平原上飄蕩著放養綿羊的笑聲,一旁的柳柳又向桑桑他媽打小報告了,桑桑呢?早已一如既往地逃脫似的去放鴿子了……這些情節在我腦海里一幕一幕地閃現,我的嘴角早已泛出了笑意。
它是一面反光鏡,折射出人類最美好、最偉大的情感。桑桑淘氣但純真無邪,紙月內向但誠實,禿鶴愛慕虛榮但自尊心極強。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躍然紙上。它的每一個故事情節猶如一顆顆明珠,金燦燦的草房子,便是光彩奪目的珍珠項鏈,在文學史上閃爍著永遠的光輝。即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它也總會打破黑暗的迷茫。它同時也是我心靈的“明鏡臺”,它遠在塵埃之外,永遠有一份明鑒萬物的清明。捧起《草房子》,心里永遠潔凈無暇。
曹文軒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遐想空間。如紙月的身世之謎,有意留下懸念,卻不愿去點破,只有用心去看的人才會享受到徹悟的快樂。
季節的斑斕和誘人,來自于自然的造化;蕓蕓眾生的憧憬,源自于創造。曹文軒筆下的荷塘月色,最為難以勾勒,最為如詩如畫,那種鄉村特有的氣息油然而生。宛如羽化之仙,又是實情實景。做到雅俗共賞真的不易。
熟視歲月如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云煙,任天荒地老,有了《草房子》的相隨,前方早已不再孤單。
風輕輕吹起額前的青絲,眼前朦朧,《草房子》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中學初二(6)班
指導教師:陳亞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