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桐,著名作家,評論家,音樂家,書法家。畢業于山東大學文學院。 中學時代開始發表詩歌、散文、小說、評論、報告文學、歌曲等,散見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音樂創作》等海內外近千家報刊,計900余萬字。著有詩集、散文集、詩論集、長篇小說共12部。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意、俄、荷、日等多種文字。
皇帝的視野,哲學家的思想,文學家的心靈,締造了《沉思錄》這本書。這位皇帝兼哲學家兼文學家的名字,叫做馬可·奧勒留。奧勒留生活在久遠的古羅馬帝國,離現在差不多兩千年了。是希臘文學、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等等共同夯實了奧勒留的知識結構,使他一舉成為晚期斯多葛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雖然奧勒留傾盡了所有心力,但始終沒能挽救他的古羅馬帝國,但這并不影響他是一個比他的古羅馬帝國更為完美的生命個體。完美的佐證之一,就是他給人類留下了一部彪炳千古、啟人心志的《沉思錄》。正是這部《沉思錄》,給斯多葛派哲學豎起了一個醒目的里程碑。
奧勒留做了近20年的古羅馬帝國皇帝,期間,戰亂不斷,災難頻繁,洪水、地震、瘟疫,加上和東方安息人的戰爭,再加上北方的馬爾克馬奈人在多瑙河流域的緊密進攻,以及內部的叛亂等等,因此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軍營里度過。《沉思錄》的大部分內容顯然都是奧勒留在戎馬倥傯的時候寫下的。《沉思錄》是奧勒留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共十二卷。奧勒留對身在宮廷的自己和自己所處的戰亂年代的滴滴感受和思悟,被這本書一一承接。這便讓我們看到了一顆擺脫了欲望之后的冷靜且達觀的飽滿心靈。個人的修行和超越,生命的責任和義務,必須的自省和寧靜,正直的思考和完善,內心的自在和真性情的釋放,宇宙與個體的關系,靈魂與死亡的關系等等,在書中均有闡述和解析。他在反反復復地告訴我們,擁有一個獨特的內心世界是多么地重要;學會沉思,胸懷浩大,視萬物為自己的朋友,做一個比一般意義上的人更像一個人的人,是多么的重要。這就涉及了“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并舉的雙重問題,如何去尋找精神的故鄉的突出問題,如何在精神上出生的重要問題……要解決好這一系列的問題,堆積如山的問題,不斷涌來的問題,自然需要知識,但光有知識卻不會思考,知識就等于零。要思考、思考再思考,讓思考陪伴我們的一生。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奧勒留就不僅是一位羅馬帝王,也是一位精神帝王。
這位雙重的帝王是對我們這樣說的:“一方面能足夠強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質,正是一個擁有一顆完善的、不可戰勝的靈魂的人的標志”;“生活的藝術更像角斗士的藝術而不是舞蹈家的藝術:即應當堅定地站立,隨時準備應對突如其來的進攻”;“按照你恰當的結構來推動你自己”;“一個人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如退到自己的心靈里更為寧靜和更少地苦惱”;“這是一種羞愧:當你的身體還沒有衰老的時候,你的心靈就先在生活中衰老”;“愛好屬于靈魂;原則屬于理智……”“只有一件事苦惱著我,就是唯恐自己做出人格結構不允許的事情,或者是以它不允許的方式做出,或者是在它不允許做的時候做出”;“痛苦和不安是來自內心的意見,可以用心靈來做加減乘除”;“不管任何人做什么或說什么,我必須還是善,正像黃金、綠寶石或紫袍總是這樣說:無論一個人做什么或說什么,我一定還是綠寶石,保持著我的色彩一樣”;“每一個靈魂都在不由自主地偏離真理,因而也同樣不由自主地偏離正義、節制、仁愛和諸如此類的品質。總是把這牢記在心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可以保持警覺”;“靈魂是由思想來染色的”;“不尋求外在的幫助也不要別人施舍的安寧,這樣,一個人就必然筆直地站立,而不是讓別人攙扶著直立”;“從寬廣的大地飛向奧林匹斯山……”;“很快,你就將化為灰塵,或者一具骷髏,一個名稱,甚至連名稱也沒有,而名稱只是聲音和回聲”;“那從地里生長的東西必將回到地里,而那從神圣的種子誕生的,也必將回到天國”……
吉光片羽,不乏睿智。似是娓娓絮語,又似諄諄叮嚀。
無疑,《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自然樸實卻直抵人心。是一本讓人活得有素質、有境界和有品位的書。面對這樣的一本書,文字在發光,我們的骨頭也在發光。
奧勒留的仁愛、謙遜、曠達、果敢等卓越的生命品質,及不為物役、恪守內心的高貴的生命精神,折射在了書中。書又把這些品質和精神一滴不漏地捧給了我們,接住它們,我們無疑是幸運的。接住它們,我們便懂得了“因為本真,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快樂”的生命妙理。我們的內心自會像奧勒留的內心一樣,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激流。
《沉思錄》的倫理學意義和哲學意義,和老子所提倡的“寡欲”和“守柔”、孔子所提倡的“正名”和“三畏”、墨子所提倡的“兼愛”和“非攻”、董仲舒所提倡的“盡心”和“知性”等等,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奧勒留的學說顯然比老子等東方哲人的學說更具普遍性,即人類關懷和終極關切,因為奧勒留的倫理學和宇宙論是密不可分的。奧勒留堅定地認為,人是整個宇宙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神圣的火焰中的一個火花。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小宇宙,人的本性和萬有的本性是統一的。遵從自然而生活,大宇宙有多和諧小宇宙就有多和諧,這才是最為完美的人生。
美國作家費迪曼讀了《沉思錄》之后激動萬分,這樣評價《沉思錄》:“《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異的魔力,它是甜美、憂郁和高貴的。”這甜美,自然來自奧勒留的純正的靈魂;這憂郁,自然來自奧勒留的悲憫的情懷;這高貴,自然來自奧勒留的莊重的思想。
溫家寶總理也很喜愛《沉思錄》這本書,曾經這樣說過:“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了,天天都在讀。1992年,我曾經問過克林頓,除了《圣經》之外,對你影響最大的是哪本書?克林頓略微沉思了一下,說: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
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那么復雜,不要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支離破碎。不要只注重身體的游歷,應該注重心靈的游歷,即讓自己的心靈壯行天下,呈現出波瀾壯闊的局面……這是奧勒留的《沉思錄》所留給我們的久遠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