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去年六七月間,我到溫州推介一款做定向增發的信托計劃產品。席間,當地一位與會者很誠懇的問我:“定向增發搞一年,到底能賺多少啊?”我很誠實的回答:“根據最近三年的統計數據,如果公司選得好,大概能有八成把握賺到20%左右。”他很不屑地說:“那有什么意思?!我現在把錢隨便放出去,月息都是6分啊。”
我無語。月息6分,年回報72%!在我有限的能力所及范圍內,搞什么都沒這么高的回報。我只能反問道,這么高的回報你相信嗎?他亦無語了。
存在即是合理。對這幾年洶涌澎湃的高利貸浪潮,我本人沒有任何好惡判斷。我曾分析說,當下中國高利貸兇猛的背后,是因為有需求,缺錢;有供給,錢多;有機制,錯配。高利貸的核心之根源,在于目前我們的金融機制已經嚴重滯后于實業經濟的發展;高利貸的核心之問題,是金融資源的錯配與金融機制的改革問題。
但是,挾裹在這股大潮之中,以高利息為誘餌的新龐氏騙局,又開始頻頻上演。以錢跑跑為終結,很多投資者再一次血本無歸。
陽光之下沒有新東西。啊、小額貸款公司等名號的騙局,實在找不出什么新的招數,啊啊,許諾一個高高的回報,再輔之以一些細節上的道具,這個局就做成了。但遺憾的是,為什么每次都總有那么多的投資者相信而上當受騙呢?而且這樣的故事在每一次的經濟轉折時期,似乎都能規模性的上演。
我百思得一解:在我們這個“非典型賺錢”大行其道的社會里,其實骨子里我們大家都有一個潛在的心理訴求——相信神話,相信暴富。
君不見,地產黃金十年造就了無數的暴富神話,于是大家很容易相信30%、50%的地產項目回報許諾,再加上幾個我們都曾經歷的房價故事,以地產為誘餌的高利貸故事便很容易獲得市場。我敢斷言,地產一定是錢跑跑的重災區,還有很多披上金融創新外衣的地產信托產品等著兌現呢。
礦產資源是一直的暴富熱點,所以當下很多礦權、資源類的高利貸圈錢故事又粉墨登場了。礦產是一個高度依賴政府許可與稅收管制的行業,搞不清楚其間細節的,還是不要輕易掏錢。我只知道,在這個行業,玩破產的人大大超過暴富的人。
這幾年藝術品火,很多圈錢局與時俱進,打起了藝術品的主意。我看過一個在南方堂而皇之上市的藝術品資產包發售說明,拆穿了,就是以藝術品為幌子的高利貸項目。將來有錢還,皆大歡喜;沒錢還,大師就是坑爹地。
至于玩黃金,則一點也不稀奇。交易所遍地開花,高利貸已經到了玩期權的境界。
年過四十,我提前知天命:暴富不屬于我等,投資從來沒有神話。所以,我堅持住了簡單的信條:絕對不向別人借高利息的錢,也絕對不貸給別人高利息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