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摘要】近些年來,社會的不斷進步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前已經步入了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創新不僅僅是我國銀行業融入到世界的經濟金融體系之中的要求,同樣還是中國銀行業進行自身整體實力提升客觀的需要,最重要的是,金融創新更加是國際銀行業進行自身發展大勢所趨。本文中,筆者首先對我國銀行業進行金融創新制度基礎以及物質基礎進行一定的分析,對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所存在的主要的問題進行闡述,并且在最后將后金融危機這一時代背景下國際的金融監管中新理念進行一定的結合,對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危機創新和未來的發展措施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金融創新中國銀行業創新發展措施宏觀審慎監管
近些年來,對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歷史進行總結和回顧,作為源動力之一的金融創新業一直在推動經濟的快速和持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危機可以說是百年一遇,一直對整個世界的金融業的實體經濟發展以及持續發展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尤其是金融危機對于銀行業一直都在近百年來已經形成了的市場規則、監管理念以及創新體系造成著一種直接的沖擊,這在很大程度上都使人們不得對銀行業金融監管以及金融的創新活動進行密集的思考。本文中,筆者正是在這一大的國際背景之下。對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對其進行創新的制度條件和物質條件進行著分析,最終提出了對于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的建議和措施。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中國際背景
所謂的銀行業金融創新就是指我國的金融機構一直在經營的過程中,本著追求利潤從而對各種銀行業金融要素實施的重新的組合這一目標,主要包括實行新制度、新體制、推出新的金融業務、運用新的信用工具以及采用新的技術等等。自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銀行業金融創新理論得到的不斷發展,也就先后的經歷了銀行業金融創新交易的自由—管制博弈論、制度學派金融創新理論、約束誘致假說、金融創新交易成本理論等等流派,都分別從經濟制度、制度創新、政府管制、金融創新微觀機制以及交易成本等等角度來進行了經濟增長與金融創新動因之間存在著增長關系進行了探討。
(一)世界大型的跨國銀行明顯趨向全球經營
就目前情況來看,世界上的主要跨國類型的銀行都已經逐漸形成和發展成為了國際化管理體制以及全球化金融網絡,伴隨著加快了世界經濟金融一體化的進程,世界各國的金融業也會不斷的進行全新國際業務領域進行了開拓,世界的跨國銀行也將要對自身的海外融資結構進行一定的整合,對傳統的貿易融資業務進行了減少,并且將表外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的比重進行了一定的增加,進而又將銀行業金融國際化進程進行了進一步推進。
(二)世界銀行業集約化與并購方興未艾
伴隨著市場競爭與金融技術創新的不斷加劇,金融技術創新對金融業務的經營產生了一定規模化的要求,最終導致了銀行業金融機構逐漸趨于集團化和大型化。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銀行快速的展開了整個世界范圍之內的激烈競爭,并且將銀行業跨國兼并的浪潮掀起,很多世界大型銀行往往都通過跨國并購這一途徑,實現了其進行的全球擴張戰略,最終逐漸發展成為了國際性的金融集團。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國銀行業進行金融創新制度基礎
我國的銀行業是我國進行三十年改革開發成功的實踐和結果,并且誒已經逐漸的探索出來了一條具有我國特色的金融框架與制度安排,然而,這種制度又成為了我國銀行業進行持續創新最為重要的制度基礎之一。
(一)初見成效的中國銀行業金融體制改革
在我國銀行業,已經對國有商業銀行實施了堅定的股份制改革,并且對現代的金融制度進行了推進和監理,最終將國有商業銀行公司的治理結構初步完善實現。對于農村金融的改革,主要以農村的信用社改革作為重點,并且將其進行深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將金融所具有的促進作用充分地發揮了出來。對于金融衍生產品市場、期貨市場、保險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以及貨幣市場等等金融市場體系進行了逐步的完善,最終使金融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二)逐步完善了中國銀行業金融監管制度
對金融監管的協調機制進行了建立健全,保監會、證監會以及銀監會這三個最為直接的金融監管部門已經和中國審計署、財政部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等等諸多綜合調控的部門之間建立起來了一種非常有效的協調機制。在監管內容方面,已經從過去合規性的、單純性的稽核監督轉變成為了審慎監管,審慎監管主要以防范金融風險作為核心,并且逐漸走向了國家化、規范化以及系統化的軌道。
(三)成效明顯的中國銀行業金融立法
在我國,已經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等全新的法規法律進行了陸續的出臺,并且根據我國商業金融創新過程中實際的情況,進行了一系列具有很強針對性的規則、規章進行了制定,這些具有專業性的法律和法規和其他相關的法律和法規進行相互支撐,并且共同構成了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過程中的法制基礎。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與發展措施
從本質上來說,所謂的金融危機就是指在進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種具有根本性的矛盾進行了集中爆發這種表現,同樣也成為了一種機遇,這種機遇能夠實現經濟的結構升級和調整。雖然本次的金融危機為人們帶來的危害百年一遇,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國際上的金融業發展過程中,永恒的主體就是銀行業金融創新,同樣,金融創新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進行自身經濟實力提升最為必要和必須的條件。下面,筆者就對我國銀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國際背景、創新的制度基礎和物質基礎以及我國銀行業發展的現狀進行結合,提出以下幾點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與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一)對金融監管理念進行積極的推動和創新
我國銀行業金融制度的靈魂和核心就是金融監管理念,同樣,金融監管理念已經成為了維護金融體系安全和穩定、化解和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保證,近些年來,世界國際金融市場中,不穩定性的因素逐漸增加,這不僅僅是我國的銀行業的發展面臨著一定的國際風險,使這一國際風險與日俱增,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銀行業的金融運行內部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些都要求我們加快進行銀行業金融監管創新的步伐。
雖然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整體的沖擊力度并不大,但是,對具有我國特色的金融監管原則和理念進行堅持,并且秉承有效、實用、簡單的金融監管方式和指標,堅持原則監管和規制監管這二者并重,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審慎監管這二者相互結合,將金融監管的覆蓋面進行擴大,并且將跨業跨境風險進行嚴格的隔離等等,這些都應該成為我國銀行業金融監管理念在新時期內的新內容。
(二)加大我國銀行業企業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
對我國現代銀行競爭能力進行提升的基本戰略之一就是不斷的進行服務創新,我國國內的銀行必須要將樹立服務創新這一理念進行牢記和實施,我們必須要依靠進行服務創新來贏得一定的效益,依靠服務創新來贏得一定的市場,依靠服務創新來進行品牌的創造。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創新服務質量的標準,要求我們將服務質量的標準進行不斷完善和盡快制定,逐步實現和國際接軌,并且將我國銀行服務水平以及服務質量標準進行提升。其次,要求我們創新服務內容,對于客戶所要求的服務內容,我們必須要從情感服務轉向成為功能服務,由功能服務轉變成為智力服務,對于客戶各種金融服務的需求進行不斷的滿足。
四、結論
本文中,筆者首先從世界大型的跨國銀行明顯趨向全球經營以及世界銀行業集約化與并購方興未艾這兩方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中國際背景進行了分析,接著又從初見成效的中國銀行業金融體制改革、逐步完善了中國銀行業金融監管制度以及成效明顯的中國銀行業金融立法這三方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國銀行業進行金融創新制度基礎進行了分析,最后,筆者又從對金融監管理念進行積極的推動和創新以及加大我國銀行業企業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這兩個方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與發展措施進行了探討。筆者認為,理論只有應用到實踐之中去才能夠發揮理論自身所具有的指導作用,因此,筆者主張將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與發展措施這一理論知識應用到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之中去。
參考文獻
[1]巴曙松,王璟,怡杜婧.從微觀審慎到宏觀審慎:危機下的銀行監管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10,(05):156-158.
[2]Robert G.King.Ross Levine 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 1993,(03):208-209.
[3]龔方樂.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及創新發展建議[J].2000.06: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