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軍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因素對員工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基層央行正處于職能部門整合時期,其員工思想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央行職能作用的發揮,所以掌握思想活動的新變化,并對癥下藥從存在的問題中找出原因,這樣才有利于把機關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也才有利于基層央行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
一、新時期人們思想活動的新特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經濟生活越來越呈現出經濟成分、經濟利益的多樣化以及社會生活方式、組織形式等的多樣化,使新的思想意識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在此,有必要將新時期人們思想活動中呈現出的新特點加以概括研究。
(一)競爭性
競爭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運行機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打破了等級特權觀念和“等、要、靠”的思想,弱化了個人對國家和集體的依附,人們也逐漸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體制的變革使人們呼喚競爭精神,在社會選拔中更注重考察人的能力、才識,“愛拼才會贏”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所有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增強了人們的競爭意識,推進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的步伐,但競爭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約束,就會使有些人采取不法手段來追求物質利益,破壞社會公正,使人們對改革、對社會主義制度產生懷疑,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圍內引發經濟和社會秩序的混亂。上述問題在基層央行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中時有發生,因而合理地規范競爭就顯得十分的重要。為此,在經濟、政治體制改革中,我們所需要的競爭既是發揮人的主體能動性的積極競爭,又是在合法、合德的軌道上進行的正當競爭,同時,在競爭過程中還必須遵循平等自愿、忠誠守信的原則。
(二)多變性
人的思想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在改革時期,人們思想活動的多變性尤為突出。人們在對新變革、新理論、新價值觀念等方面的選擇上也處在一種或不辨良莠,全盤否定;或雖持疑慮,又不置可否的狀態,急需用科學的鮮明的理論加以引導,因此對于人們思想活動的多變性,我們要用科學的預見性、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將人們積極健康的思想補充、豐富,使其不斷發展,而將其思想中消極頹廢的方面控制在萌芽狀態。
(三)趨利性
在計劃經濟時代,“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傳統義利觀使人們一直羞于談功利。但在改革開放的經濟條件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物質利益的重要性。尤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利益原則被作為調動人們積極性的常用手段,這使得物質利益觀念更為突出。這種趨利性思想一方面能使人們堂堂正正地爭取自己合理、合法的物質利益,促進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另一方面,也會影響人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判斷是非的標準,使一些人不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甚至不擇手段地追求個人利益,滋生拜金主義。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義利觀,鼓勵人們通過正當手段追求個人物質利益,反對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非法為己牟利的行為。
(四)非理性
非理性是指對問題缺乏理性思考的思想表現,對任何事物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不講原則;或處理問題感情用事,情緒處于一種浮躁的狀態。思想活動的非理性來自于大變革和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特殊心態。人們在由依附到自主的轉變過程中,不少人感到十分陌生、困惑和茫然,覺得無所適從,甚至轉而產生強烈的懷舊情緒或對新事物產生抵觸情緒,反映在有部分員工對改革的方向產生迷失感和疑慮感。隨著改革的深化,在一系列重大利益的調整中必然會產生許多新的矛盾(如基層行的崗位整合問題、部分業務上收問題等等),觸及一些人的眼前利益,引起一些人的不滿和心理失衡。人們思想活動的非理性傾向對社會發展和穩定是極為有害的,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采取有力措施進行教育和疏導。
二、提升理念、創新機制,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科學發展
(一)從思想觀念上轉變,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觀念
當前,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積極引導員工敬業愛崗,無私奉獻;對員工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教育,增加員工的榮辱意識、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有針對性地做好員工的心態調整工作,正確引導個體行為目標和行為方式必須與大局相一致,使員工真正做到與集體“同呼吸,共命運”。
(二)從內容載體上轉變,突出融合性,由單純的思想道德教育變為與科學文化教育相結合,轉變員工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虛無”認識
當前的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基層央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與外延、形式與載體都提出了新的適應性要求,在積極倡導黨務、行務、政務公開、及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還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心得評比、知識競賽、職業道德評議、時事征答等,增加學習、宣傳、教育的趣味性和融合性。
(三)從教育方式上轉變,突出有效性
在理想信仰、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現多元化傾向的社會思潮中,員工思想的復雜化和多層面的狀況,無疑對基層央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課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應首先研究、了解工作對象的認知結構,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尋求工作的突破口,從單純就事論事的說教式、注解式,轉為符合心理規律的誘導式、解惑式,努力創造豐富多彩和為員工廣泛接受的形式,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四)從管理方式上結合,使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各項工作的全過程,滲透于各環節,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游離于外
思想政治工作是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腳點在基層,將基層管理中各項量化考核分解到各個科(股)室,逐步建立可操作性強和可量化考核的工作制度,變“虛”為實,“虛”事真抓。以“科學發展觀在身邊”、“共產黨員要成為業務中堅力量”等各項活動為依托,激發員工的參與熱情,從中提高工作意識和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五)從實效性上入手,針對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在動態中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服務中心工作的方向,努力追求互為促進的效果
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立足點于科(股)室,受其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雖然科(股)室人數不多,但成員的年齡、文化、性格、愛好、思想水準、道德觀等都不一致。根據這些特征,要采取一對一的形式,對不同的人和事應本著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愛護人的原則,平衡心理,緩解矛盾,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落到實處。通過有情操作和物質化相結合,真正發揮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明理知情的疏導功能、穩定人心的凝聚功能以及團結鼓勵的激勵功能。
(六)從培育央行文化建設入手,使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央行文化建設
在培育自身精神中,一方面要努力形成一種民主、團結、和諧、寬松的氣氛,使員工產生喜悅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還要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員工處處感受到關心、理解和信任,進而產生主人翁責任感,產生強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