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用冷凍精子培育出大象胎兒
以往科學家為保護瀕危物種用新鮮或冷藏精子使大象懷孕,但冷凍精子更容易保存與運輸,從而使雌象在繁殖力最強的時候進行人工受精。奧地利科學家首次用采自南非野象的冷凍精子成功使一頭大象懷孕。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日前公布的超聲圖像展示了一個5 個月大且已完全成形的大象胎兒。
人工“升級”果蠅遺傳密碼
英國科學家對果蠅的遺傳密碼進行了改造“升級”,使其可制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這一研究成果顯著擴大了人們操縱和改變與特定細胞和發育過程有關的蛋白質的能力,可能導致新興的合成生物學領域出現新的或者“增強型的”生命形式,將為解讀人類疾病機制、記憶和老化提供新的見解。
不依靠病毒來生產iPS 細胞
新開發出的一種可靠方法,可以撥轉成年人血細胞的“時鐘”,使其恢復到原始的干細胞狀態,進而可分化成任何其他類型的細胞。該方法不僅無需借助病毒作為載體,而且轉化成功率高達50%至60%,可能會加速干細胞療法的開發,也可為研究細胞發育和生物學機制提供更準確的視野。
無缺陷半導體納米晶體薄膜
想通過控制納米晶體在表面上的布置,形成具有均勻結構的薄膜十分困難,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利用電子束光刻技術和剝離過程開發出無缺陷半導體納米晶體薄膜。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材料,導電率約為傳統方法制成的有裂縫薄膜的180 倍,可廣泛應用并開辟潛在的重點研究領域。
首個可進行因式分解的量子處理器問世
美國科學家設計和制造了一個量子處理器,可成功地將合數15 分解成3 和5 的乘積。雖然這只是一個最基本的質因數分解運算,但該原型可用于構建更大規模、更復雜的電路,朝著開發一個符合量子計算基準的可擴展量子結構又邁出的一步。
用有機分子創建新型鐵電體
鐵電體歷史悠久,卻能表現出可貴的“與時俱進”能力:美國西北大學利用兩個小有機分子之間的極強吸引力,創建出具有鐵電性理想特性的長晶體,這種材料具有很強的記憶力,未來有望成為低廉易制的計算機和手機內存應用程序(包括云計算)的應用材料。
一個分子厚的二硫化鉬造出復雜電路
美國科學家擴編了超薄二維材料的隊伍——用只有一個分子厚的二硫化鉬(MoS2)制造出了復雜電路。二硫化鉬天生擁有帶隙,不存在石墨烯在這方面的技術瓶頸。該新成果打開了通往一個全新的電子材料和器件領域的大門,有助于拓展二維材料在多方面的應用,推動全新產品問世。
俄羅斯宇航員在太空行走期間釋放微衛星
在國際太空站進行太空行走射了Spherical 微衛星。該衛星重9 千克,直徑53 厘米,呈球形,俄科學家將它作為太空目標,用以測試太空跟蹤技術,監視太空垃圾以及測試它如何重返大氣層。這個小球預計在軌停留三個月,之后墜向地球。
不同類型的光照改變臨界溫度
高溫超導體這一概念提出已有20 多年,但找到合適的超導材料并對其進行控制仍是一大難題。以色列科學家新開發出一種超導材料,使用紫外線和可見光等不同類型的光線,就能改變臨界溫度。其相當于找
到了控制超導材料臨界溫度的“旋鈕”,借助它將有望開發出一種不發熱、環保的高效存儲設備。
“策反”艾滋病對抗癌癥取得成效
艾滋病和癌癥都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但科學家卻成功“策反”了艾滋病病毒以對抗癌癥。法國國科學研究院利用艾滋病病毒的復制機制,培育出一種突變體蛋白。該物質能極大提高抗癌藥物的功效,在與抗癌藥物聯合使用時,藥物劑量減至先前的1/300 即可達到同樣的療效。該成果有望在癌癥和其他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