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文媛

漸行漸緩的宏觀經濟,低位徘徊的市場增速,居高不下的庫存指數,壓力空前的經銷商,血拼價格戰的豪華車,苦苦堅守的自主品牌……自2011年以來,伴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逐步轉變,中國車市已全面步入微增長時代。
然而,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卻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改造黃金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期”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期”。
智者順時而動。8月31日~9月2日,2012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諸多業內外的智者以“經濟轉型與汽車產業變革”為年度主題展開了對汽車工業發展的深入討論。
焦點一:經濟轉型與產業發展環境轉變
無論是中國經濟還是汽車產業,都已經歷數年的高速發展,已使國內各種環境發生重大改變。
能源、環境和城市交通的壓力已成為每“會”必談的內容,汽車產業也有種種的“一去不復返”。比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和很多人共同經歷過的“汽車供不應求的時代”,“靠全套引進,靠全套組裝的技術引進時代”。
產業曾經的優勢也轉為劣勢。比如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指出的,國內產業靠低價格、低勞動力成本打天下這條路“走不下去了”。
在當前汽車市場上,無論是熱銷產品結構的改變還是品牌忠誠度降低、購車行為多元化、更理性、更懂車消費者的改變,都給汽車人帶來更多、更大的挑戰。
此前的高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產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如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所指出的:“旺盛的市場需求刺激了汽車企業紛紛擴大產能,行業面臨潛在的產能過剩風險,汽車工業組織結構不合理,資源整合、產業重組進展緩慢,自主品牌汽車競爭優勢不強,產品結構調整相對滯后,自主創新和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展緩慢”等。
中國宏觀經濟今年以穩中求進為主基調,8年來首次把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從8%左右下調至7.5%,更加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陳斌等許多業內專家都認為,當前是進行汽車產業調整升級的大好時機。
適度平穩的增速有利于汽車產業的結構調整,而加快結構調整又有利于汽車工業持續健康平穩地增長。無論是政府部門或企業決策者都應清醒地認識到,今后很長一段時期不會再出現爆發式的市場需求,平穩發展既是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們應當充分把握這一有利時機,大力推進汽車工業的結構調整。
--陳斌
焦點二:重新詮釋自主創新主體
自主創新是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對于其主體,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一直認為,國內對此的界定失之偏狹,他所理解的自主創新主體包括了國內本土各類企業。
明確這一范圍具有很現實的意義。出臺支持本土企業產業技術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的政策和措施,前提就是自主創新的主體和內涵明確。因為占乘用車80%的合資車企仍以引進國外品牌為主要發展途徑。如果這些企業永遠把重點放在不斷獲取國外的品牌和技術上,而不提高雙方有共同利益的合資企業的創新能力,中國汽車工業就走不出自主創新之路。
而且,合資企業中至少有50%的資本是國有資本,如果將其排除在外,“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主體就不存在了”。要鼓勵自主創新應當對本土各類車企一視同仁。
自主創新絕不是占乘用車19.4%的民族資本的自主創新,一定是在中國國土上所有汽車的自主創新。中國政府支持自主創新就是支持中國本土各類企業的自主創新,而不僅僅是民族資本的自主創新。
--蘇波
焦點三:商用車電動化存爭議
“電動商用車的很多要求沒有乘用車那么高,所以說可以作為入門車型進行大力推廣?!痹诒敬握搲?,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林程對普及新能源汽車這樣建議。
據介紹,20多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已經在純電動商用車,包括公交、環衛以及特種車輛等領域做了大量研究,林程認為:“現在電動商用車應該擺脫傳統的電動汽車改裝的思路。研制出專門的電動商用車平臺體系。”
除卻門檻低的原因,單就當前的能源壓力而言,汽車油耗的49.2%被只占汽車總量13.9%的重型商用車消耗掉。如果真能全面實現商用車的電動化,做到零耗油,意義非同小可。
但是基于成本、續航里程、時間及商用車作為生產和營利工具的屬性等問題,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魏安力旗幟鮮明地表示:“商用車搞電動車,我真的是不敢茍同?!?/p>
他所擔憂的問題也正是很多業內人士的疑問。在沒有解決蓄電池材料問題之前,電動汽車離現實真的太遠?!吧逃密嚫汶妱悠嚫遣磺袑嶋H,要實現蓄能、儲能的便捷性,才能實現運輸工具它的必然需求?!?/p>
我真的建議大家搞電動汽車的人,路不要走得太遠,或者要理性一點。
--魏安力
焦點四:自主品牌求存
自去年以來,自主品牌汽車在國內市場所占份額持續下降,“掙扎”、“苦撐”已經成為部分企業的真實寫照。
一般在市場高速增長的時期,自主品牌汽車的表現優于整體水平,而且因為合資企業產能擴張的流程冗長,自主品牌剛好填補了時間空隙。而在市場穩定期,市場份額競爭更多依靠產品和企業整體競爭力。曾有一位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當前形勢要求企業必須在短時間內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產業研究院副處長李偉利甚至表示,自主品牌只有大概十年的機會去發展,失去這個機遇很難再有。這種發展是做出自己的特色,占據一席之地。
“差異化”競爭是多位業內專家針對自主品牌汽車中抄襲、同質化弊病開出的藥方,認為自主品牌在創新文化、技術領域側重點、產品等方面應當有所差別,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開拓新市場也是一條求存之路,轉戰高端市場已勢在必行,海外也將是一個新的增長點。業內專家認為,價值創新的理念可以幫助自主品牌去開拓藍海的市場空間。
從了解消費者出發,希望自主品牌通過價值創新的理念去開拓藍海的市場空間。通過創新提升消費者心目中對自主品牌的情感聯想。產品方面可以考慮不同消費者對于產品配置組合的差異化需求。在營銷上應更加適應區域化、投放精準化,不斷拓展全價值鏈的營銷。售前營銷努力的手段也要慢慢地擴展到市場售后服務以及相關產業鏈的營銷,開辟很多新的利潤空間。--尼爾森公司中國區副總裁 莊稼
對于自主創新的重要理解就是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戰略來形成自己不同的創新文化,引領科技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DNA,同時要逐步打造精品意識,特別是現在自主品牌要研究差異化競爭,有差異化的創新,即在不同技術領域里發展重點有所不同。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
朱華榮
從汽車市場的發展形勢來看,國內是減速增長態勢,海外市場要成為企業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低端市場幾乎已經無利可圖,必須要調整產品結構,加大高端產品投放力度,從品質、品牌、技術上下功夫提升產品質量、改善產品形象。
在戰術上我們可以進行多品牌產品集群,提高性價比錯位,在戰略上要加強品牌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吸引全球的優秀人才,善于吸收全球先進技術。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王軍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