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譜
2012年9月2日,第四屆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在北京采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汽車界人士共130人參加了會議。
與前三屆不同的是,在主會場會議結束后,兩岸代表依次進入三個分會場,分別就商機合作、電動汽車、車載通訊等領域的話題展開熱烈研討。
兩岸業界代表對兩岸共同研發、聯合采購、關鍵零部件共同開發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在整車與零部件、電動汽車以及車載通訊領域,兩岸車輛產業應繼續加強合作,積極探索,實現技術、管理、運營模式的資源共享。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對記者說,這次會議最大的亮點是務實。會議分成三個組,盡量對口交流,希望能達成一些實際合作項目。在電動汽車、臺灣零部件來大陸投資設廠供貨這方面,希望能取得一些具體進展。
“因為大陸汽車零部件不夠強,現在是外資控股零部件在大陸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希望臺灣零部件過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大陸汽車零部件產業的不足。臺灣汽車零部件產業雖然在資本上屬于外資,但是畢竟同文同宗,狀況和真正的外資還不一樣,所以特別希望他們能過來。”董揚非常誠懇地說。
臺灣車輛公會理事長陳國榮說:“以前可能關注的是汽車廠在兩岸怎么布局,比較欠缺的是探討配套體系在兩岸之間的聯系。要產生這些功效,可能要排除一些障礙。兩岸三通之后,如果可以再把物流的成本降低,消除稅的障礙, 相信兩岸將來優勢互補,在未來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經過充分磋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與臺灣車輛公會理事長陳國榮共同簽署了《2012年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會議共識》,可供雙方政府在ECFA談判中參考。
精彩觀點節錄
董揚
這次搭橋會最大的亮點是務實,以前主要是造勢、溝通理念。這次分成三個組,盡量對口交流,希望能夠達成一些實際的合作項目。在電動汽車、臺灣零部件來大陸設廠供貨這方面,希望能取得一些具體進展。因為大陸自主品牌零部件產業不夠強,現在是外資控股零部件在大陸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希望臺灣零部件過來后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大陸汽車零部件產業的不足。 臺灣汽車零部件產業雖然在資本上屬于外資,但是畢竟同文同宗,狀況和真正的外資還不一樣,所以特別希望他們能過來。我們也希望能夠更多地推動兩岸汽車業界的合作,對兩岸的經濟發展、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
師建華
這次會議氛圍和諧、祥和。兩岸參會代表都能敞開胸懷,在親切、融洽的氣氛中暢所欲言,做深入的交流和溝通,表明大會已經由初期的兩岸之間接觸、交流,進入合作的實質階段。
兩岸汽車工業應該共同面向未來,進一步提高合作水平,擴大技術交流與合作,提升制造、研發及營銷能力,在合作中采取更加開放和靈活的措施,充分發揮出兩岸汽車工業各自的特點,實現優勢互補,在互惠互利中實現共贏。
陳國榮
我們以前關注的是車廠在兩岸怎么布局,比較欠缺的是探討配套體系在兩岸之間的聯系。要產生這些功效,就要排除一些障礙。兩岸三通之后,如果可以再把物流的成本降低,消除稅的障礙,相信兩岸將來優勢互補,在未來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每年一次的兩岸搭橋會,就是在審視我們彼此市場的機會,如何避免一些威脅,掌握一些機會。我認為大陸自主品牌最大的挑戰是在2015年、2020年,勢必會對車輛和產品性帶來一個全新的沖擊。未來新能源勢必是較具成熟的唯一選項,其他包含燃料電池等,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我相信兩岸的商機合作方面充滿機會,所以我們今天希望能作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也希望能通過這個為兩岸的商機合作提供幫助。
陳明德
這次會議參會人數雖然比往年減少,但今年比較聚焦、內容比較深入。參會者采用的是專家研討方式, 鎖定三個組(商機合作、電動汽車、車載通訊),每組參會人數都在30人左右,對于之前三屆會議商議合作的部分,我們在考慮拓寬領域,加深合作。
(這個)會議需要一些業者、專業化人員的參與,也需要一些財團法人如工業研究院、車輛中心、車輛研發中心做一些研究。新能源汽車除了底盤,還會有一些新的電池,要裝在電動車上,這個需要和傳統有些區隔,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有很多研究機構也在參與,除了電池外,還有電動馬達等。所以要有研究機構參與,要有業者配合,一步步做上來,就會慢慢會成熟。
朱水興
我上次去臺灣,發現他們七十年代的生產線仍然能生產出很好的產品。 臺灣汽車廠專家在物流管理、質量控制、過程控制方面比我們有優勢。比如,我們出口到越南的散件,我們的集裝箱只能裝到80%多,但是臺灣很多就能把貨柜裝到95%。多裝的這百分之十幾,那就是很大的量。中華汽車在管理上比豐田的好,他們毫無保留,給了我們很多支持。
我想,除了政策方面的、硬件上的合資、合作,兩岸可以在一些知識、經驗和管理上加強合作。
陳清亞
臺灣市場小,但是客戶特別挑,是一個“小而美“的有彈性的產業環境。因此我們也練就了一身功夫,在質量、客戶服務等方面培養了能力,配套廠方面也建立了一些能力。我想,如果把臺灣的經驗妥善合作,譬如說,某些自主品牌廠要外銷,可以利用 MadeinTaiwan 在質量上、形象上的優勢,以及臺灣排放法規嚴格的優勢;另外,如果東南沿海地區產能不足,可以充分利用臺灣的產能,設立(大陸)合資制造廠,作為外銷基地。
吳新發
我發現,大陸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質量的穩定性方面,尤其是在穩定的保證性上做得不夠好。我們納智捷當時也和很多自主研發供應商合作。研發初期還可以,可惜的是量產時出現了量產穩定性的問題,所以我們花了很大力氣,花費很多人力、時間、精力幫他們調整。其實本來我們的納智捷預期上市的時間還要早。而臺灣在量產穩定性方面相對要高,我想我們在這方面或許可以有更多的合作。
黃隆洲
如果有車在臺灣上市,就會到我們中心測試。現在有很多大陸汽車經過兩岸合作在臺灣生產,所以多少會面對測試認證問題。我們跟天津汽車技術中心簽了一個MOU(諒解備忘錄),在這個MOU之下,我們在兩岸的標準、法規、測試以及將來的測試有沒有可能互相承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車輛方面,大陸和臺灣標準的差異已經對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