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歐洲哭了,大眾笑了。
無疑,今天的歐洲汽車產業已到危機時刻,汽車銷售情況已陷入199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歐盟27國乘用車累計銷量為664萬4829輛,同比下降6.8%。7月,西歐及北歐17國新車銷量為91萬1317輛,同比下降7.7%;今年前七個月,該地區累計銷量為739萬383輛,同比下跌7.2%。
可有人哭時也有人笑,大眾集團是愁云慘霧籠罩下的歐洲唯一的亮色。完全收購保時捷之后,大眾汽車決定加強在歐洲的投資組合。由于大眾旗下汽車價格要低于其他競爭對手,所以受歐洲經濟危機影響,人們更傾向于購買大眾旗下的汽車品牌。大眾集團今年上半年在歐盟累計銷售159萬933輛,市場份額從去年的22.6%增長至25%,作為目前歐洲唯一的贏家,大眾隱然開始領軍歐羅巴車壇。
歐洲是汽車的發源地,是發達國家集中地區,各大汽車企業都以能在歐洲擁有一席之地為榮,更何況菲亞特、PSA、雷諾等“勁旅”的大本營就在歐洲。面對大眾的強勢戰略,其他汽車企業自不會坐以待斃。素以直言快語聞名車壇的菲亞特CEO馬爾喬內以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主席身份率先發難,直指大眾汽車在定價策略上過于激進,價格戰使得原本低迷的歐洲汽車產業狀況愈發惡化。對于大眾采用的低價格戰略,他甚至用了“屠殺”這樣的字眼。而實力雄厚的大眾汽車卻毫不退卻,不僅堅決予以否認,還以退出ACEA為威脅,要求馬爾喬內下課。這樣強大的氣場似乎也印證了他對歐洲霸主地位勢在必得的決心。
反觀大眾的對手,多采取了“壯士斷腕、保存實力”的策略。PSA集團今年上半年全球銷量下降了13%,乘用車與卡車的總銷量由去年同期的186萬輛降至162萬輛。其中,PSA最為倚重的法國、西班牙與意大利等傳統強勢市場銷量下降了15%。為此,它將在2014年關閉位于法國本土的歐奈蘇布瓦工廠,并將裁員8000人。通用集團宣布旗下品牌歐寶將在2016年關閉德國波鴻工廠,屆時將有2.2萬名員工面臨失業,而位于比利時安特衛普工廠將會裁減2606名員工,并且還將會削減2400名管理層人員,又涉及了500名高級經理。雷諾-日產集團CEO卡洛斯·戈恩做出了將進一步增加現金儲備的決定,以防不測。日本五十鈴汽車宣布,將收縮與通用的合作,停止為德國歐寶研發發動機,并計劃撤回在歐洲4成左右的投資,將歐洲的員工削減1成左右。三菱汽車以“1”元的價格拋售了位于荷蘭的工廠,1500名工人面臨失業;來自德國的曼卡車品牌也計劃裁減900人。福特汽車表示正在制定調整規劃,以使產能與低迷的歐洲需求匹配。分析人士認為福特可能在歐洲至少關閉一座工廠,英國南安普頓和比利時亨克福特工廠均在候選行列。
不過,這樣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難道其他企業的裁員、削減產能會鑄就大眾在歐洲的一統江山嗎?恐怕誰也不會這么樂觀。 如果上述計劃成為現實,那么到2017年,將會有16家位于歐洲的工廠關閉,涉及人數約4.34萬人。據外媒報道,目前歐洲汽車行業從業人員為700萬人,而其中臨時工有150萬人,這些人正面臨著失業帶來的巨大壓力。企業顧問公司AlixPartners在其最新的《全球汽車行業展望》中預測,歐元危機與高失業率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影響消費者的信心指數。該顧問公司稱,明年西歐市場對于新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的需求將減少約100萬輛,降至1350萬輛,比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銷量水平減少330萬輛。“行業年銷量在2020年之前不太可能恢復到1600萬輛。”
歐洲車企整體淪陷,大眾恐怕未必能夠獨善其身。大眾在歐洲最大的憑仗是德國市場,相較于其它歐洲國家,德國經濟在歐洲堪稱“一枝獨秀”,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撐著大眾在歐洲做大做強,但令人玩味的是,德國汽車市場7月也出現了銷量下跌。德國汽車進口商協會的統計顯示,7月份,德國新注冊機動車為24.8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約5%。隨之《歐洲汽車周報》便爆出大眾汽車或將于今年秋季在歐洲縮減產出10%的消息。雖然這則信息遭到大眾官方的否認,但他們卻將2012年總銷售目標調低了30萬輛,無疑是受到歐洲市場低迷的影響。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減產、裁員必將進一步惡化歐洲經濟,大眾憑借價格優勢招攬歐洲顧客的行為,會否刺激其他企業進一步下壓產能?馬爾喬內的攻擊性語言雖然刺耳,細想之后,卻也不為無因。作為一家“牽一發而動全球”的世界級企業,大眾要想成為歐洲唯一的贏家,也許應該考慮的確實不僅是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