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郭靖宇
編劇:郭靖宇
主要演員:巍子、高明、王奎榮、岳麗娜、楊志剛、黑子、于毅、于越
探班時間:2012年8月30日
探班地址:北京懷柔區星美飛騰影視基地
探班人物:巍子、黑子、劉之冰、于越
看到劇名為《打狗棍》的第一反應便是聯想到《射雕英雄傳》中黃蓉所持有的那根打狗棍,但用在這里,郭靖宇導演卻別有一番深意:“打狗棍是個圖騰,意為專打瘋狗、惡狗、漢奸狗、侵略狗”。
《打狗棍》以熱河抗戰為背景,是一部帶有傳奇色彩的男人戲,故事從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寫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講述了熱河的 “戴”、“那”兩個家族間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恩怨情仇,以及以戴天理為首的民間組織“桿子幫”的抗戰傳奇故事。
現場→
記者一行人隨劇組的車來到了《打狗棍》的拍攝現場,下車后,眼前的影像立即被車輛駛過后揚起的大片塵土所覆蓋,一陣熱風吹過才將之散了去,天氣的炎熱,甚至會在某一時刻讓人錯感空間的扭曲。
片場往里便看見幾個臨時搭好的簡易帳篷,那里是演員和導演們暫時休憩的地方。
坐在一旁的于越和劉之冰正在愉快的聊天,顯然他們一點也不介意此時滿臉淌著鮮血的妝容。
郭靖宇導演和巍子正就前一個鏡頭的戲份聊著,同時郭導也不忘看著監視器里正在拍攝的畫面,偶爾會因為群眾演員一兩個小動作不得不重新拍攝而略顯煩躁。
眼前平地而起的麗正門和影壁,相信熟悉承德的人一定不陌生,為了使拍攝場景更加真實且有年代質感,劇組不惜重金大面積搭景。而這也正是今天拍攝的主場景。
刑場上的婚禮
戴天理(巍子飾演)的出場頗讓人為之震驚,他雙手各持一掛一丈多長的鞭炮,胸前系著大紅色的禮花,昂首從大門外一步步朝麗正門外的刑場走去,鞭炮聲此起彼伏。見到如此陣仗,那些先前正在觀看刑場的日本兵們被吸引了過來,隨即一個個舉起了手中的步槍朝戴天理沖了上去,也許礙于對方的聲勢與身份,他們只能舉槍圍著他讓出了一條路來。戴天理沒有絲毫畏懼,他直接跳上刑臺,對著麗正門上站著的那圖魯(黑子飾演)等人大聲喊道:“我要為我的女兒舉辦一場婚禮”。那圖魯見狀大吼:“你這是要劫法場啊?”戴天理視若無睹地將其忽視,轉身將捆綁于柱子上的戴若冰(于越飾演)、高鏡湖(劉之冰飾演)兩人手中的繩索解去。此時刑場中人聲鼎沸,不少人對戴天理的舉動議論紛紛,解開繩索后戴天理用力地抱著這兩個年輕人,然后自身后拿出兩個大紅花將它們縛于2人身上,一場刑場上的婚禮開始了。
說戲
導演 郭靖宇拍完這部就空了
在《鐵梨花》與《紅娘子》這兩部以女人為主線的傳奇劇熱播后,郭靖宇似乎與“傳奇劇”畫上了等號,顯然《打狗棍》也是被歸為此類。《打狗棍》是郭靖宇有史以來拍攝的最大一部戲,近1.3億的投資,置景共百余處,費用高達數百萬,服裝幾千套,光是群眾演員就近四萬人次。800多萬字的劇本將三代人的三個故事融為一體,用一個人的傳奇去講述整段歷史,這是郭靖宇最擅長的,唯一不同的是“這是一部純粹的男人戲”。
落坐后的郭靖宇,偶爾會用左手揉捏著頸椎處,原來在我們到來之前,他的按摩醫生剛走,即便如此,他仍頂著這十七八歲時落下嚴重的頸椎病堅持在片場拍攝。此次雖說是采訪,倒更像是朋友聊天,緩緩地聽他口中道出的那一段段小故事,頗讓人心動。
電視指南:看你的演員陣容里,有很多是之前合作過的,據說巍子這個角色也是你很早就定好了的?
郭靖宇:對,合作的多了,演員也都很熟悉了。我在三年前就跟巍子說,“你不許老啊”,那個角色就巍子最合適,他也是河北人。這部戲選的每個演員我都非常滿意,也都是最符合劇中人物的。我剛開始拍這戲時很多人以為是楊志剛主演呢,我說這是巍哥主演,我弟弟只能演兒子輩兒的。
電視指南:給我們簡單的說說這部戲的故事吧。
郭靖宇:這部戲,從頭到尾只寫兩件事,這兩件事也可以說是一件事,它是反對外來侵略的。故事從50年前八國聯軍進北京開始,這人是一個民間志士,練武的,當時承德有很多練武的人,他在那個年代打過偽軍,殺過洋鬼子,所謂8年抗戰,我們熱河人民不能理解,因為我們承德是在1933年淪陷的,而且熱河人民經歷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段。在熱河的興隆到臥牛山之間,建千里無人區,這千里無人區是和南京大屠殺一樣的慘案,千里無人,得殺多少戶人家,所有人都像牲口一樣被放在圈里,只要你離開這個圈就要被打死。我媽媽就生在那時候,我外公的三個叔叔像劉胡蘭一樣被鍘了頭,我外婆那時才19歲,她夜里從封鎖區跑出去把三個人頭和身體縫在了一起,這個畫面不知道將來能不能播,畫面有點恐怖,她把人頭和身體縫到一起,而且還把墳包埋了,這三個墳包特別淺,因為是用手挖的。從此以后她就在山上不敢下來,因為有人舉報這事是她干的,然后在山洞里就一直躲到了1944年才從山上下來。這個故事我在十八九歲的時候寫過,但當時寫得不太好也就沒拍。有一年我在重慶,和于丹一起參加重慶衛視的一檔節目,當時被問到一個“關于你心目中的英雄”的問題,我就想起了我外婆。下了節目后,臺里都建議我把它拍成電視劇,于是就有了這個想法。這個故事是最初聽我媽媽講的,戲里也有一些是杜撰的,等于我把家里的和杜撰的跟1931年我們承德作家寫的故事融合到一塊了,然后又往前去編了20年的傳奇。
電視指南:接連寫了這么多部傳奇劇,有打算寫別的嗎?諸如生活劇之類?
郭靖宇:這么多年下來,傳奇劇系列快寫空了。回頭我得寫寫別的,也寫寫生活劇。沒有任何一個故事是可以通過技巧寫出來的,都得通過生活體驗,或者你了解的事情,比如這部戲。我習慣于用一個傳奇的方式來講述,是因為寫正面戰場的編劇很多,導演也很多,而有一部分觀眾愛看傳奇劇,而我正好就填充這空白好了。其實這部戲在所有的傳奇戲中是更具史詩性的,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叫傳奇劇,或者是有史詩氣質的傳奇劇。拍完這個就空了,因為把我們家的事都給寫進去了(笑)。
電視指南:寫作中途有過放棄的想法嗎?
郭靖宇:寫劇本有多少次想著打死我也不寫了,但第二天早上起來仍然寫,其實有時候還是堅持,靈感都是一瞬間的,寫完梗概靈感就沒了,梗概有十萬字,誰有十萬字的靈感啊,靈感都在十萬字以內的,然后從梗概到劇本全都得靠堅持。有時候跟你們記者寫稿一樣,不到這個景就不著急寫,制片說導演您隨便,別累著,邊拍邊寫,什么時候寫完再拍,前兩天說,你再不寫人家要把麗正門給拆了,我說馬上就給你,就截稿了。
電視指南:現在既編又導的并不多了,你為什么還在堅持呢?
郭靖宇:最近五六年我一直在做自己寫的戲,現在好像就剩我一個還在堅持既寫又拍的,在幾年前我就預感到電視劇導演和編劇一定會發生巨大的矛盾,我一輩子最怕跟人爭這種事,所以就自己干了。我可能會堅持很多年,如果我還能拍,或者說我還能干這行,就一定不會放棄編劇,哪怕先放棄導演。(那你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編劇多一點?)我把自己的角色更偏重于編劇。其實很多年前我就說,無論編劇還是導演,我就是一個制作人,導演和編劇我都算在一起的,從來沒有想過偏哪邊,我曾經想過離開導演這一行,專門干編劇,但我也離不了,我喜歡這種很多人的氛圍。
電視指南:關于電視劇營銷這塊,你是怎么想的?
郭靖宇:電視劇營銷這塊,我是這么想的,高滿堂老師說不舍把力氣捆不住豬,電視劇營銷這塊不舍把力氣拍沒有電視臺會給你想要的錢,一般來說只要你舍把力氣拍了,或者說你把真該生產電視劇的錢給投入了而沒拿回家去,電視臺自然會給你想要的錢,拍《鐵梨花》的時候預算超了,我就從我們家扛了好幾百萬去,我特別鄙視一部戲吃十年的說法,很多導演很多演員都靠一部戲吃很多年,一部戲混的差不多后面就都掙錢了,我沒那想法,每次干點活我覺得還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觀眾賞你一碗飯吃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