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
考試是有重點的。不妨回顧歷年高考試題,物理共計131個考點,核心考點只有19個:化學100多個考點中,核心考點27個:生物也是如此,光合呼吸、孟德爾遺傳定律、植物激素與動物神經體液調節、生態系統組成和功能等是其核心考點。這些考點大約只占理綜知識點的20%,但卻占據了高考理綜卷80%以上的分值。
誠然。一輪復習要全面設防,題網恢恢疏而不漏;但臨近考試,就要有所取舍,大膽舍棄非主干知識,抱緊了西瓜丟芝麻。科學的方法是,準點定位,重點攻克。
再讀課本是復習的途徑,因為課本是知識最直接的呈現形式,是許多專家經過多次斟酌、推敲出來的精華,也是試題答案的根本依據。
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高效復習課本?
有經驗的同學是這樣做的:根據自己檢索出來的信息,專門去看相關知識的黑體字部分和插圖,雖然課本黑體字和插圖空間上占據了不到課本的20%,但用好了能解決80%的內容。黑體字是重要的概念、定律和結論,是必須理解、記憶的東西,抽出來讀讀念念有利于重點知識的突破。而課本插圖涵蓋了課文文字敘述,也有課本文字涉及不到的知識,而且也是很好的識圖素材,新教材變化最大的地方就是增加了很多插圖,可見圖的重要性。
課本黑體字和插圖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時間和效率的沖突,特別提醒看圖要做到“一看二想三比較”,“一看”要求有敏銳的洞察力,圖的方方面面都要看到;“二想”即想結構和功能的聯系或者這樣畫而不那樣畫的內涵;“三比較”是要比較類倒的圖形和結構。如必修一第68頁生物膜的結構模型示意圖,首先從圖中要看到磷臘雙分子和蛋白質的分布,還要看到磷脂積分子的兩側是不一樣的,只有外側才有糖被,然后要想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顯然外面有糖被才能幫助細胞識別,三要比鞍其他膜結構與細胞膜結構的異同。這樣,通過一個圖解決了很多相關問題。
只顧做題不思考的做法是費時低效的,建議用20%的習題分門別類,舉一反三。比如可以翻一下錯題本,重新審視這些題目。看看哪些題目通過糾錯還沒有真正理解,是屬于哪一類錯誤,知識性的屬于哪類知識,技巧性的屬于哪類技巧。然后將這些題目提取出來再次復習改錯,通過再度改錯真正內化這些題目以及題目考查的相關知識。
復習結果的成敗80%取決于心態。要相信自己大部分已經學好,復習是在查找漏洞,保持良好心態確定好復習內容之后。把它們分配到考試之前的時間內,每天按計劃完成,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考試時才會胸有成竹,處變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