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跨國旅游已經成為人們豐富精神生活的一種重要手段。就中國而言,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渴望走出國門游覽觀光,去欣賞異國的名川大山、人文景觀等,感受他國悠久的歷史和多彩的神秘的文化。因此,作為旅游從業人員如果不掌握一門外語,則很難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
1 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英語作為一種通用語言,被眾多國家所使用。對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首先,人們可以瀏覽英文的旅游網頁,閱讀國際旅游刊物,收聽旅游新聞,快速了解國際旅游的動向和新聞。其次,掌握了英語這門語言還能跨國發展旅游業,與國際友人打交道。最后,可以接待各國的旅行團,用英語與世界各國的旅游者進行交流、溝通。
2 旅游專業英語教學的特征
2.1 應用性、實踐性較強
旅游英語專業的教學大綱把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基礎階段和應用提高階段,并把應用提高階段又細分為:專業英語階段和高級英語階段。而旅游英語教學屬于應用提高階段的的專業英語階段,顯然應用性是其本質要求。旅游英語教學中的專業英語階段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學生要在掌握一定量本專業詞匯、常用句型、熟悉本專業的文體形式的基礎之上,強調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從社會需求的角度考慮,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際交流也不斷加深,英語語言的應用就更加普遍,社會對應用型外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也就是說,旅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除了要掌握旅游知識外,還要具備較高水平的外語應用能力,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2.2 廣闊的知識覆蓋面,厚重的文化底蘊
旅游英語的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包括:歷史文化知識、旅游常識、廣泛的專業知識。就旅游常識來說,它就包含很多內容,例如交通、貨幣、通訊、衛生、甚至法律常識、熱點話題等。這些知識只有在語言的實踐中才會有良好的運用。
2.3 突出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與其他專業不同的是,旅游專業的英語教學要重點突出口語的訓練,這是由旅游業及相關行業對旅游從業人員要求所決定的。英語導游服務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旅游知識和旅游詞匯后,將一些名勝古跡以及涉及到旅游方面的各種知識與問題用英語口語的形式表達出來,以達到相互交流和深入了解的目的。這就說明為什么旅游專業的英語教學要突出口語表達教學的特殊要求。
3 旅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3.1 課程設置不合理
盡管旅游英語課程的設置與執行都是一系列討論和研究而制定的,但是目前的現狀來看,公共英語在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一些高校設置旅游英語課程時不僅沒有寫作課,而且將口語課的課時也舍棄了,這樣學生的口語訓練只能靠自學的來完成,然而部分學生對學習總是缺乏自覺能力,因此學好口語將是很難實現的;另外一些院校即使設置英語口語課程,但都將英語的聽和說教學分開進行,學生就無法有效的從聽轉變為說。
另外,一些高校對英語課程的設置較多,而旅游專業的課程卻開設的很少,由于一些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面對大學如此多的課程,學生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學英語上,從而使學生既沒能學好英語,又沒有掌握較好的專業知識。
3.2 教師復合能力欠缺
旅游專業的英語,要求教師既要使用英語授課,同時又要講解旅游專業方面的知識,而往往這些課程都是由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師或是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分別授課。作為教授英語課程的教師,其自身的英語水平通常都很高,然而他們對旅游專業的知識的掌握卻不是那樣全面。 所以英語教師授課的重點也就自然地放在了單詞、語法等內容上,而無法做到使學生通過英語課去學習旅游專業的知識。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教授旅游專業的教師身上。
3.3 教學設備不完善
教學設備的缺失也是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一些旅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能在教室中聽教師的講解,而沒有機會到語音室或多媒體教室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3.4 教材版本過多
到目前為止,旅游英語的教材已經出版了眾多的版本。版本的不同也使教學內容也不盡相同,最終導致旅游英語教學很難抓住計劃和重點。另外,盡管教材的內容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整體上還是沒有脫離那些陳舊、老化內容,知識面涉及的廣度和深度還是不夠,無法適應旅游業發展的現狀。
4 完善旅游專業英語教學的措施
4.1 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對于現有的旅游英語教師,應從英語教學能力和旅游基礎專業知識兩個方面進行培訓,同時可以聘請一些企業優秀的人才作兼職教師,以便學生較早的接觸真實的旅游場景。
4.2 改變教學模式,堅持以生為本
實施分級培養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英語分級培養主要理論依據來自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Stephen D. Kmshen)提出的i+1理論。這一模式科學地劃分了學習者語言水平的等級,從而使同一班級的大部分學生處于相近認知水平,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最佳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即i+1。此外,教師還要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做到“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應根據學生具體的情況來調整教材的難度,調節課程的進度,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樹立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4.3 改革教材
教材改革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要根據學生水平,有側重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學生發展的教材;第二,教材要盡可能地與國際接軌,內容要新穎、要符合教學大綱,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在本專業領域所采用的教材,可以是外文原版教材,也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書目、網絡文摘、外文期刊等資料來閱讀;第三,要加大旅游專業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在接觸旅游英語的詞匯、語法等知識的同時,深入了解我國及其他國家的文化知識。
總之,社會的需求決定著教育的內容與發展方向。社會的發展也會對人才的層次和規格提出更高要求。社會對旅游專業畢業生水平的提高,這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 謝利芳.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紹興學院,2008,(5)
[2] 張秀玉.基于高職旅游專業的公共英語教學研究〔J〕.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2011,(2)
[3]彭志韜.試論旅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革新〔J〕.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2007,(7)
[4] 劉麗萍,王春愛.淺談高職院校旅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日照職業技術學院,2011,(27)
作者簡介:謝玉榮,女,1965-01,廣東韶關人,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教研室主任,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