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是大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英語教學則是提升大學生知識,培養大學生文化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恢復階段、發展階段和提高階段,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體系,從而為我國的社會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的專業素質良好的綜合性人才。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以及教學自身問題的凸顯,呼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本文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動因與指導原則,發掘教學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革的方法和策略,為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施提供依據。
中圖分類號: G642. 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
1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動因
1.1社會發展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企業開始擴大規模向外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帶動出口領域進一步擴大。同時,外資企業也開始進入我國,并涉及我國的各個領域。這就使得各行各業對具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愈來愈迫切。因此,這也就要求大學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較強的聽力和口語能力,以及嫻熟的寫作能力,可以直接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可以用英語開展也去談判等。所以,各高校要適應這種新形勢的變化和需要,就要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
1.2高校擴招的壓力
近些年來,各該校開始大規模擴招,入住大學的學生數量大幅度提高,這給個高校的師資、設備、教師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師資方面,各高校不可能按照學生的增長比例來增加教師的數量,因此大學英語師資緊張的狀況十分突出。目前多所學校,其公共英語課程都是由研究生在講授。在擴招的趨勢下,大學生數量的增加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
1.3教學本身存在的問題
( 1)重基礎知識,輕語言能力。在現在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仍處于中心地位,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輕視語言能力的培養依然是大多數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而學生運用語言進行實踐的機會很少。而且在課堂上,基礎知識的講解占據了課堂的大不十分時間,學生缺乏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的機會和語言環境。
(2)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后。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其主要的教學方法仍是教師不停地講,學生默默地聽和記。這種教學方法強化了教師的權威地位,也確定了學生的從屬地位,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也有違語言學習的規律。雖然現代教育技術有了較大發展,但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應用還不夠。進而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下降,教學質量降低,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難以提高。
(3)教學考核方式太片面。為了考察學生對語法、單詞等掌握的程度,全國大學實施了四、六級考試,這為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這些大學英語教學本身存在的問題也使得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指導原則
2.1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上述已經提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語言知識、輕實際運用能力的現象。而且不少學校的教學模式單一,雖然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但聽力與口語能力卻很差,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所以,高校應營造輕松和諧、具有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科學的設計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與語言實踐的機會,將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2.2分級教學原則
《課程要求》將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更高要求。根據學生入學成績差距較大的問題,具備條件的學校可實施分層教學管理。所謂分級教學,是指在英語教學中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英語水平測試,根據學生測試的成績打破傳統的以專業設定班級的設置,根據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選定不同的教材,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分層管理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整體語言能力的提高。
2.3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在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作用是采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學生,對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和分析,隨時鼓勵學生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3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法
3.1轉變教學思想
所謂轉變教學思想,就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向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轉變,特別是聽說能力的培養。教師單向教授語言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語言知識是傳統的教學形式,其結果是雖然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考試,但學到的卻是“啞巴”英語。傳統而老套的詞匯-語法-課文教學形式嚴重阻礙了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創作能力的發展,打擊了學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遏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2改變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信息接收量小,接受信息的方式單一,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低下。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基于網絡多媒體的英語教學成為了教學改革著重推廣的教學模式。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利用新的教育技術有效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3.3完善教學評估體系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設定與實施對我國的英語教學產生有目共睹的積極促進作用。但是全國眾多高校運用這種標準花的開始來測試英語教學質量,這并不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所以,各個高校應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改革的目標要求,采用不同的考試內容與形式,重點增加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測試,增加口語測試。同時對教學管理、改革過程實施監控,逐步完善大學英語教學的評估指標體系。
4 總結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是一個任務,而是一個過程。這就意味著改革是在變化發展的社會環境下不斷地創新摸索,摒棄落后于時代發展的傳統方法,繼承和發揚其精華部分,結合不斷更新的現代技術,使得大學英語教學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我們應在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逐步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培養更多的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淑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6,(1)
[2] 姚麗娟.淺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英語教學,2009,(下旬刊)
[3] 周會碧.淺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教學園地,2009(上旬刊)
[4] 李欣.淺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及其應對措施〔J〕.中國科技信息,2008,(4)
[5] 杜莉,劉向鋒.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困境及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3)
[6] 王鹍.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6,(4)
作者簡介:梁青青,女,1988-08,海南屯昌人,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地址:海南師范大學桂林洋校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