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峰
摘要:數學是多數職高學生較為頭疼的一門科目,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數學學習的枯燥乏味,課堂上教師沒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原動力,我們可以通過新穎的新課導入方式、懸疑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多種方法,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眾所周知,高中學生個個都是百里挑一,但職高學生呢往往是來者不拒。而且這幾年擴招之后,職高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差顯得尤為突出,特別是數學這門文化課,對于大多數職高學生而言是一門較為頭疼的科目。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學生對學習數學沒有興趣,無興趣必然帶來課堂學習效率低下,甚至產生破壞課堂紀律、拖拉作業、成績差等現象,使得學生學習數學進入惡性循環狀態。但學生學習數學為什么沒有興趣呢,課堂教育是教學的主陣地,面對職高數學教育的現狀,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是每一個職高數學老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培養學生樂學的學習情緒打下基礎。
學生能否對一門課程發生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歡迎任課的老師,學生總是把對教師的好感轉化到所教的學科上去,“親其師,信其道”。因此對于職高的數學老師,特別是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即要幫助學生協調好初高中轉換的知識銜接問題,更要對學生充滿關心和愛護。作為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愛護學生的自尊,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讓其感受到老師的關懷無處不在。對于數學成績差的學生,教師既要面對現實,不能一味的責備,也應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利用閃光點對學生進行表揚,激勵他們學習,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差生指出了我的黑板上書寫的筆誤,事情雖然很小,也并不是數學知識方面的出錯,但學生能勇于站出來指出老師的錯誤,勇于糾錯本身就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表現,我們應該大張旗鼓的表揚這名學生,讓其感受到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是平等對待的,從而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2 課堂教學新課引入時善于設疑,激發學生好奇心。
職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左顧右盼、講話、睡覺等一些現象,那么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很大一部分時間花在教育學生、提醒學生方面,這樣對于教學任務就會無法完成,想學的學生沒學充分。筆者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新課引入的時候缺乏趣味性、啟發性,如果教師一開始就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那么課堂氣氛就被調動起來了,也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也不會一味忙于維持課堂紀律了。新課的引入途徑有很多,但主要講究趣味性、啟發性,一般不把問題講透,有意設置懸念,刺激學生處于一種欲知不能、欲罷不能的狀態,從而引入新課,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講排列組合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設疑:
師:我們10旅游(3)班有49位同學,現讓其中2名同學握手,他們會握多少次手呢?
生:1次。
師:如果讓其中3名同學相互握手,他們會握手多少次呢?增加了多少次呢?
生:3次,增加了2次。
師:那么,再增加一位同學,是4個同學呢?
生:握手6次,增加了3次。
師:你能找出什么規律嗎?
通過列舉班里學生的例子,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練習本上興奮的開始算著,討論著。在這個思維的突破口上我再及時點撥,學生大徹大悟,學習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而且對于差生而言,這樣的問題他能理解,也能自己做,這樣課堂教學也就做到了統籌兼顧。
再比如在講數列時,學生不太感興趣,那么怎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呢?我們不妨這樣創設情境:
師:“用一張報紙對折50次,你們想想大概多厚?”
生:“怕有20厘米厚吧。”
師:“差遠了,你們往多的地方想。”
生:“能有1米嗎?”
師:“再大膽些。”
有的學生說:“總不會有幾百米高吧。”
師:“你把對折50次以后的這疊紙放在地面上,另一頭就遠超過月球了。也就是說,今天晚上你們可以順著它爬上月球去見嫦娥和吳剛了。”
師:“每一次對折,紙都是原來的一半,請你將50次對折數字化,并尋找下其中有沒有什么規律?”
通過這樣的設疑方法,學生就會產生報紙對折50次之后怎么會這么高呢,帶著疑問進行數字演算,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就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開始了對數列的學習。
3 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少,長此以往不僅磨滅了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也使學生養成了依賴心理,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坐等教師解惑,聽課時也會產生聽覺疲勞,從而課堂學習時容易分心,而且這樣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將缺乏自主性、銳意進取的精神。只有讓學生積極地、充分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想、講、做、總結等,盡可能地減少學生單純聽的機會。例如在概率這一章里面,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擲一枚股子的重復實驗,并將結果做好記錄,并進行組內討論,總結。再比如在三角函數的倍角公式的推導過程,對學生適當引導,復習兩角和公式之后,討論若公式中的 ,則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學生在推導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將公式記住了,甚至結合同角三角函數的平方關系能推導出 。
4開展一題多解,增強學生解題的樂趣。
職高學生在學習上普遍存在惰性,缺乏學習上的發現和探索精神,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學生對于通過自己的觀察、驗算而發現的規律,不論是在學習興趣上,還是在學習樂趣上,都比教師直接給出結論要強烈得多,并且記憶深刻。當學生在探索、發現方面嘗到“甜頭”之后,往往樂此不疲,樂在其中。這樣的學生對于老師布置的數學作業不再望而生畏,反而不斷的尋求解決方法,甚至思索題目是否存在一題多解的可能,化被動為主動,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嘗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一題多解活動。如:解不等式|x-4|<5。解法有公式法、討論法、平方法、數軸法和數形法。學生每想出一種方法的時候,及時進行表揚、鼓勵,而且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往往為了尋求一種新的解法,苦思冥想,反復琢磨,一旦解題成功,就會興奮無比,充分體會到了解題的快樂。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環節。事實上,當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興趣的時候,學生會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總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樂于學習數學,讓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的輕松、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