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彪
摘要:測謊又稱心理生理測試主要完成的是對測試人多項生理參數的采集,通過分析在相關問題上被測人的生理心理反應來確定其與案件的相關程度。本文在測謊技術基本知識介紹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和探討了測謊中目標對象的行為特征及其心理狀態特征,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判斷其與所調查的問題和案件的關聯程度,從而為展開訊問深入調查提供有力的幫助。
關鍵詞:測謊被測人行為表征心理狀態研究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1測謊技術的生理機制原理及其常用的幾種生理指標概述
測謊技術是一種對犯罪調查過程中犯罪嫌疑的人腦部信息進行提取的手段,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和實驗手段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現代測謊技術一般測定被測人的四個方面的生理變化:血壓、心律、呼吸和皮膚電阻。在測謊過程中,將四種感應器導聯在被測者身體的相應部位,測試人員通過語言、實物、圖片等形式向被測人提問。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使用最廣泛的測謊生理指標主要有:皮膚電反應、呼吸波和血壓。皮膚電反應是反應人交感神經興奮性變化的最有效,最敏感的生理參數。它通過測量人手心發汗的程度而直接反應人心理緊張狀態的變化,反應幅度大,靈敏度高,不易受大腦皮層意識的控制,是國際上運用最廣泛并得到普遍承認的測謊指標;呼吸波是反應人心理變化的重要的生理指標之一。人緊張時,呼吸會下意識地發生一系列變化,如深呼吸,屏氣,呼吸節律加快或變慢等;與心血管活動有關的神經元廣泛地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在心血管活動調節中,下丘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整合部位,是對機體各內臟機能進行整合較高級部位,在發怒,恐懼等情緒變化反應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2基于語言反應評判的被測人的行為表征分析
基于語言反應的評判中語言的內涵包括聲音語言和作為替代語言的動作,此外,語言反應的范疇還包括諸如語調、說話速度、音高和吐字清晰度等語言特征。
第一,對提問做出語言反應所間隔的時間。一般來說,對提問立即做出回答是誠實的一個標志。而延遲回答則表明有欺騙的可能性。因為一個簡單、直接、明確的問題不需要在做出回答前有許多考慮,而延遲回答常常是反應出在試圖編造一個假的回答。
第二,是否直接從正面回答問題。當直接問及犯罪本身時,被測人諸如“是我?我一直呆在家里”“我為什么要偷錢,我不缺錢”等回答就不是直接的正面的回答,這些回答是屬于躲避性的。而且常常是虛假的,是被測人企圖用一種和問題目標無關的評論來回避正題的做法。
第三,用記憶回答問題的準確程度。有些被測人在做出否定回答之前略有些遲疑的說“讓我再想想”,其目的往往是求得時間來考慮如何有效的說謊或回憶以前的陳述,裝成對問題認真思考的樣子來掩飾實質上的有罪反應。誠實的被測人無須對回答深思熟慮。他實際上只有一種回答,而且當測試人無論采用哪種提問方式,怎么重復提問回答基本是相同的。而說謊的人反復回答時容易出現漏洞,必須小心地回答以防止做出前后矛盾的陳述。
第四,回答用語是否簡潔明快。誠實的被測人會使用簡潔明快的語言來回答問題,因為他們不擔心會落入測試人員設計的什么圈套,他們知道自己說的是實話,沒有理由去掩飾或延遲回答。敢于直截了當地指出測試人員對他的懷疑是錯誤的,而且不會有任何困難來回答那些無關的突然提出的問題。甚至還會糾正測試人員一些細節上出現的失誤。而說謊的被測人往往不會這樣,唯恐陷入什么設計好的測試題目中露出馬腳。
3基于非語言反應評判的被測人的行為表征分析
基于非語言反應的評判認為非語言行為的內在動機是試圖減輕焦慮和不安。無論通過怎么樣的放松,還是通過轉移行為,所有伴隨著說謊反應的非語言行為都是出自于一個有罪被測人緩解不安心情的努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表象特征來進行分析。
第一,目光的接觸程度。非語言行為表征中最重要的傳遞信號之一就是被測人的目光和測試人員的目光保持接觸的程度。說謊的被測人一般都不敢直視測試人員,他們看著地板,看著旁邊,看著天花板等,把目光注視在測試人員以外的地方,這樣會使被測人感到不安的心情有所緩解,而且看著不動參照物的時候說謊比較容易,于是他們用一些替代動作來避免和測試人員的目光接觸,或者過分的以一種方式注視著測試人員,比如瞪著眼睛說話。
第二,面部及身體各部位的生理現象。被測人的說謊行為,甚至說謊的念頭都會在中腦區域造成直接的功能紊亂,而在他的面部和身體各部位發生生理變化,主要有以下的外在表征:出汗異常。在測試中,由于心理緊張被測人經常有出汗的反應。但是如果被測人身體若干部位出汗過多,這可能是其說謊或企圖說謊的最基本的標志;脈搏跳動速率的變化。說謊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情緒沖動,它會刺激腎上腺分泌過量的腎上腺素進入血液循環,說謊的同時也會引起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的過度反應從而引起心臟跳動加快,脈搏也加快;口干舌燥。嘴、舌、唇的干燥也是說謊的表現。說謊會強烈刺激腦神經伸展到舌尖部的舌下神經,會對唾液分泌發生強烈的抑制作用,而出現口舌干燥、過多的舔嘴唇、咽口水等現象。
第三,身體姿勢的變化。被測人身體姿勢的變化可能也揭示很多的內心活動。其中可以概括為全身性動作、修飾性動作、支持性動作等幾種。無罪被測人通常都坐的較直,但不僵硬,上身可能略微前傾,姿勢看上去是輕松和隨便的。而且任何姿勢的變化也都顯得平穩和自然。而有罪的被測人經常耷拉著腦袋或靠在椅子上,或者不自然的筆直地硬挺著身板,很可能把腿和腳縮到椅子下邊,坐姿多為讓兩肘緊貼著身體兩側,或者手臂交叉等。同時有罪被測人還會表現出快速的突然的或不自然的姿勢的變換等。
應該指出,盡管對行為表征的判斷在識別誠實者和說謊者時很有幫助,但是不能認為它們對認定案件事實具有決定意義,甚至當某些行為表征在測試人員來看是非常明確時,其價值也僅僅是判斷被測人誠實與否的傾向性依據。因此,測試人員只能把它們作為決定如何訊問的依據,而不能作為認定被測人有罪無罪的依據。此外,測試人員不能孤立的看待任何一個行為表征,而應該把被測人的所有行為表征綜合起來加以評價判斷,這是非常重要的。
4測謊過程中被測人的心理狀態分析
心理狀態是心理現象的一種,而心理現象又是我們人類的基本生理現象之一。一般而言,生理現象分為三大類: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個性。心理狀態是人在一段時間里一定的情景中的心理活動的綜合表現,是一種兼有心理過程的暫時性和個性特征的穩定性的心理現象。在對犯罪嫌疑人作為被測人進行測謊測試時,如果有效、準確地把握住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態,也就開啟了犯罪嫌疑人在測謊過程中的心理之門,為我們進一步具體展開訊問,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經過多年來審訊實踐和科學總結,測謊時犯罪嫌疑人有這么幾種常見的心理狀態。
第一,畏罪緊張心理即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懲罰的一種心理狀態。畏罪通俗地講,就是“做賊心虛”,它是我們人類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之一。一般來說,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有罪的被測人害怕程度很高,原因除了自身的有罪感,還包括害怕被查明了有罪及隨之而來的審判和刑罰,人成年之后,正常狀態下都知道犯罪之后會有什么樣的后果。“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這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所以伴隨著這種心理常常表現出前額掛滿汗珠,手觸摸過的物體上留下汗跡,說話出現口誤,笑聲極不自然,頻繁地出現深呼吸等特征,無罪的被測人的緊張心理表現往往隨著測試的進行逐漸消失。罪責感存在于一個正常的成人的心理之中,只是一般人沒有實施犯罪,而沒有將罪責感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