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 林麗 周春林
摘要:為了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分析當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基本現狀的基礎上,總結了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發展策略。
關鍵詞: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學生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掌握者、運用者和創造者,是國家未來高素質勞動者的主力軍,卓有成效地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調動大學生參加科研的積極性,激發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迎接挑戰的主動性,提高大學生的科技素質,造就跨世紀的優秀科技人才,成為高校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開展創新實踐,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分析探討我院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組織發展策略,對我校深入開展增強創新實踐教育效果,促進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1.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現狀分析
事實說明,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不僅取決于大學教育本身,而且與大學生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包括初等和中等教育有直接的聯系[2]。進入大學以后,由于課堂學習占用時間過多,而對于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標準與中學相比較沒有本質的區別,因此對于分數的追求遠遠勝過對于實際動手能力的追求,加之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缺乏動力,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正是由于學習目標的錯誤定位,從而在學生中產生了所謂的三個三分之一現象,即三分之一得過且過,三分之一甘居中游,三分之一刻苦學習[3]。求知欲望下降,惰性心理上升,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動力,考試前“臨時跑佛腳”、“臨陣磨槍”現象普遍存在[4]。其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包括:
(1)知識面窄,學難以至用
(2)動手能力不強,眼高手低
(3)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遭受挫折時難以自拔
(4)缺乏對于科研工作的理解以及科研素質的熏陶。
2.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發展策略的探索
2.1制定并完善課外科技活動實施原則
大學生課外科技能力的培養訓練旨在進一步強化專業課學習及專業素養的訓練,不同于一般性的專業課程教學,須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因此,貫徹“三結合”的工作原則(即課外科技活動與專業理論教學相結合、與實踐性教學環節相結合及與教師科研工作相結合),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從事本專業領域相關工作需具備的基本技能和素質,為正確把握課外科技活動方向及貫徹學以致用的思想,通過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切實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提供保證。
2.2實施“大學生科技創新人才成長計劃”。
在學校學生工作處、科研處、人事處和教務處的統一協調及支持下,針對大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實際情況,以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及科學研究素質的為核心,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優秀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組織實施課外科技活動、大學生科技活動成果評選、大學生科技活動創新獎評選、大學生科技活動成果學分制等效評價機制及大學生科技創新行動研究等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機制。
2.3 建立完善師生合作文化和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督導制度,加強科技活動小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形成個體實施與組織實施、課題指導與課題督導的綜合監管體系。
(1)促進指導教師在科技活動指導過程中個體自我成長與反思的自研制度。包括科技活動立項前后論證答辯制度、活動立項后的組織實施方案書面匯報制度、課外科技活動中的師生階段報告制度等。
(2)建立完善課外科技活動師生“學習共同體”內師生互助與經驗共享的合作研究制度。
(3)學術研討式課題研究制度。包括由指導教師和活動小組負責人組織開展的學術研討會。
(4)通過建立校內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教師指導網站,構建起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師生互動平臺。
2.4 確立科技活動科學發展觀念,建構和完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策略體系與制度,并在科技活動中進行系統化改革與實踐。
(1)通過制度化的現代學習理論的學習和科技活動實踐的反思,更新和確立指導教師正確的科技活動指導觀念。本項工作集中安排在項目實施初期,并貫穿于整個項目研究的全過程。
(2)在學校科研處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針對專業的實際情況,建構和完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策略體系與制度,在科技活動中進行系統化改革實踐,包括“立體化”科技活動模式的建構與實施,科技活動準備策略、科技活動優化策略、科技活動創新策略、科技成果轉化策略、科技成果時效優化策略、科學實驗實施策略、科技活動理論研究策略等。
(3)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組織成長規律與模式研究。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組織從組織建立、模式運行、過程管理到持續發展,同其他組織一樣必然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規范到逐步走向規范、由發展高峰到處于低谷的過程,即經歷一個由興到衰、由誕生到解體的過程,對其中所遵循的一般規律的研究,對實現科技活動良性發展和循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5 建立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保障機制,形成系列化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規范和要求。
成立由校領導牽頭、各人才培養部門負責人參與的大學生科技活動指導委員會、院系成立相應的活動指導分委員會、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委員會、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領導小組、大學生科技節組委會等組織機構, 形成系列化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規范和管理制度。
2.6拓寬資助渠道,加大企業與大學生科研的合作力度
通過廣泛尋求企業合作,爭取社會贊助等方式增加投入經費總量,確保科技創新活動廣泛深入開展。 作為科研,絕對不能單純地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一定要注重它的社會經濟價值,一定要與社會企業的實用性相結合。我們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一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會資源,要走出去,引進企業的資金來支持大學生的科技,這不但解決了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資金問題,也有效地解決了大學生科技成果轉變生產力的途徑。此外,讓學生參與教師與企業所合作的項目研究,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3.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發展的展望
任何組織及制度的建立,若不能落實,都是空談。只有堅持既定的方案,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才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才能出成績,進而滿足社會對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殷海,洪俊田等.我院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水運,2007(5):236.
[2] 丁明躍,駱清銘. 大學生進入課題組是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科技資訊,2010(20) .
[3] 李清海. 以學術科研活動為引導 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J].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5(4), 2006(12):57.
[4] 張文濤,汪宏志,宋曉梅. 參加科研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意義[J].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6(3),200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