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長榮
慢性咳喘性疾病后期多有肺功能的損害,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質(zhì)量,給患者和親屬都帶來痛苦。我將中醫(yī)氣功療法與現(xiàn)代醫(yī)學呼吸操相結(jié)合,把練意志、練吐納和手足軀體的體操活動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制了保肺功。保肺功主要通過鍛煉呼吸肌群,其中以鍛煉膈肌為主,使呼吸運動深、長、細、勻。堅持鍛煉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呼吸質(zhì)量,提高肺活量和機體的抗病能力,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第一法:靜功
1靜息坐功坐位,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含胸挺腹,雙手松放于腿上,全身肌肉放松,心要靜,意守丹田,眼半睜看鼻尖,耳聞山根竅聲(山根竅聲。即鼻息,意為心神寧靜,似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舌尖點上齒腭部,慢慢用鼻納氣,納到丹田,納畢用口吐氣。以上動作重復21次。
2靜息立功立位,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右手放腹部,左手放胸部,全身肌肉放松,心要靜,意守丹田,眼半睜看鼻尖,耳聞山根竅聲,舌尖點上齒腭部,慢慢納氣,納到丹田,納畢吐氣。以上動作重復21次。
(要點:納氣時,腹部隆起,盡力吸入;吐氣時,腹部收緊將氣吐盡。)
第二法:開肺納氣
立位,雙拳緊握,靠于身體兩側(cè),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拳隨納氣上舉到頭頂,納氣畢,兩腳腳跟踮起,雙拳隨呼氣放開,收拳,向下,再緊靠身旁,將余氣吐出。以上動作重復6次。
第三法:開合斂肺
立位,兩腳八字分開與肩同寬,雙手疊放于丹田(合),納氣,納畢,隨呼氣雙手展開向兩側(cè)(開),再納氣,雙手向上畫圈到頭頂,雙手隨呼氣向下叉兩側(cè)膈膜處(合),盡量將余氣吐出。以上動作重復6次。
第四法:健中理氣
立位,兩腳八字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下垂,隨納氣上舉到頭頂,隨呼氣向下,兩臂交叉抱于胸前,緊壓脅肋,同時上身稍向前傾,盡量呼出余氣。以上動作重復6次。
第五法:寬胸利膈
立位,兩腳八字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下垂,隨納氣雙手上舉到頭頂,隨呼氣雙手向下叉腰,緊壓兩膈,同時上身稍向前傾,盡量呼出余氣。以上動作重復6次。
第六法:轉(zhuǎn)身抱膝位,兩腳八字分開與肩同寬,隨納氣雙手上舉到頭頂,隨呼氣雙手向下至與肩平時,上身轉(zhuǎn)向左側(cè),同時,左下肢屈曲,右腿伸直,兩肘抱膝下,將余氣呼盡,然后再納氣,恢復立位。右側(cè)做法同左側(cè)。左右各重復3次。
第七法:俯蹲歸元
立位,兩腳并攏,隨納氣雙手上舉到頭頂,隨呼氣雙手向下,上身前傾,下蹲,雙手抱膝,盡量呼出余氣。以上動作重復6次。
第八法:舒筋活絡
1松肩肩部由前向后旋轉(zhuǎn)一周,先左后右,重復8次。
2甩手雙手放松,以肘關節(jié)為軸心,由上向下甩動,重復16次。
3拍背雙手交替拍對側(cè)肩背,先左后右,重復8次。
4環(huán)腰雙手交替環(huán)繞拍擊對側(cè)腰部,先左后右,重復8次。
小知識
兩種簡易的呼吸方法
縮唇呼吸先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地呼氣,在呼氣時要將口唇收縮,類似于吹口哨,以延長呼氣時間。如此反復,通過鍛煉,可以減慢呼吸頻率,增加肺活量。
腹式呼吸姿勢不限,根據(jù)個人身體情況,可臥可坐可立。先放松腹部,一只手放在腹部,一只手放在胸部,平靜緩慢地呼吸,吸氣時腹部逐漸隆起,呼氣時盡量將腹部收緊,而胸部盡量不動。通過鍛煉,可以增加膈肌活動度,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幫助咳嗽和增強排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