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平


黔江,地處重慶市渝東南,武陵山腹地,渝鄂邊區結合部,境內水資源豐富,有流經全區85%面積的阿蓬江、金溪河等六條河流。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區情,決定了該區建設森林黔江、宜居黔江、富民黔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緣于此,一項裝點黔江美麗河山的大型生態綠色工程——森林工程,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這座美麗的城市推廣實施起來。2011年截至目前,該區已經完成工程建設任務22.8406萬畝,共栽植各類苗木2289.36萬株,鞏固退耕還林成果22.75萬畝,完成義務植樹250萬株,建義務植樹基地31個,義務植樹盡責率95.2%,建卡率達100%,一年再栽十年樹的目標順利實現,從而確保了該區森林工程的十年規劃提前五年得以實現。
一
為了早日實現“荒山變寶山”,打造“森林黔江”,黔江區集中打造了4個萬畝示范片,即萬畝高山速豐林示范片、萬畝苗圃示范片、阿蓬江萬畝生態林示范片和段溪河萬畝經果林示范片。在馬喇鎮高爐村栽植日本落葉松、中塘鄉馬石村栽植臺灣榿木等高山速豐林10000畝;在濯水鎮蒲花居委、烏楊村新建苗圃基地5700畝,與“最美鄉村阿蓬江”苗圃示范基地形成阿蓬江萬畝苗圃示范片;阿蓬江至小南海的阿蓬江、段溪河沿線作為“森林黔江”建設的一個重點內容進行打造,以段溪河為中心,重點建設以脆蜜桃、脆紅李、枇杷等為主的經果林1萬畝。
與此同時,該區緊緊圍繞萬株大樹進城工程,高標準實施城市森林工程。到目前為止已完成栽植香樟、銀杏5000余株。全面啟動了三大主題公園綠化和城周森林公園建設,大力實施了屋頂綠化。城周森林屏障提檔升級,實施了西山公園車行道改造綠化,栽植米徑15cm全冠天竺桂近500株;實施了環城路綠化,栽植米徑8cm全冠銀杏3500株;實施了城周屏障綠化未實施地塊,栽植米徑5cm香樟、欒樹、紅葉楊等5萬株。通道綠化以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兩側的荒山、耕地為主,已綠化高速公路紅線外50米林帶里程65公里,綠化面積3000畝,栽植樹種主要為5厘米以上的全冠楓香、銀杏。春季再繼續對渝湘高速公路紅線外50米外耕地進行綠化,栽植米徑5cm以上全冠銀杏,綠化面積2000畝。完成速豐林基地建設4萬畝,其中以杉木、桉樹、臺灣榿木為主的成片速豐林3萬畝,以蠶桑為主的特色經濟林達1萬畝……
隨著森林工程有條不紊地循序推進,黔江群眾對建設森林黔江、宜居黔江,改善生存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愿望日趨強烈。為了滿足廣大群眾植樹造綠的美好愿景,黔江區林業局以深入開展“十年再種百年樹”大討論活動、“雙十”活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建設森林校園活動為載體,建起了各類紀念林基地。
步入黔江區的山山嶺嶺,記者看到,2000畝新建的書記、區長示范林為“森林黔江”添上了一簇幽幽“新綠”;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示范林、婦女示范林、部隊紀念林、社會團體等各類紀念林浩浩蕩蕩,春意鬧人;群眾認養樹木、荒山植綠的熱情高漲,全區興起了一股“綠色颶風”……美麗的黔江城被全區人民前所未有的激情“潑墨”,裝扮得更加婷婷玉立、婀娜動人了。
黔江區是重慶市確定的實施萬元增收工程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該區作為典型山區,山地分布面積達70%以上,同時具有適宜的氣候、土壤和溫光水熱條件,適合發展多種經濟林木,特別是蠶桑、中藥材、林果等。區林業局巧借森林工程實施的契機,以致富農村為目標,緊緊圍繞“三個增收重點”,建好了五個示范林,促進農戶萬元增收。
“我區林業三個增收重點分別為蠶桑產業、速豐基地建設和經果林建設。”據黔江區林業局局長劉元壽介紹,在蠶桑產業增收上,區林業局主要采取了五項措施,制訂了五項政策,助推產業大力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措施、政策齊到位的基礎上,全區桑園基地建設成效顯著,新建蠶桑產業基地1萬畝,桑園規模達到14萬畝;養蠶設施建設加快,小蠶共育室達到248個,室外養蠶大棚達到13993.5個,紙板方格簇達到28000套;經濟效益初步顯現,黔江生產的白廠絲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2011年,全區養蠶戶達16536戶,養蠶85000張,產繭56357擔,同比增長25.2%;收購蠶繭60132擔,蠶農養蠶收入7500萬元,同比增長50%;蠶農戶均收入4535元,同比增長62%。在速豐基地建設上,該區2011年新建速豐林基地3萬多畝,其中杉木為主的速豐林基地10000畝,以本地榿木、紅椿、臺灣榿木為主的速豐林基地15000余畝,引進四川個體老板投資建桉樹速豐林基地2000余畝,引進重慶老板在中塘鄉建臺灣榿木速豐林基地3000余畝。同時,完成核桃改造2000畝,種植水果經濟林40余萬株。
二
森林工程為黔江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自2008年該區全面啟動森林工程建設以來,全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2007年的8.06平方米增加到14.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率提高至42.4%。
展望未來,黔江區森林工程建設工作任重道遠,劉元壽告訴記者,2012年黔江將圍繞“森林黔江”創建市級森林城市目標,再栽10年樹,計劃投資4000余萬元,對城區新華大道、文匯路、光明路、長征北路等進行全面改造。在改造中,堅持“適地適樹”,“一街一景”,常綠落葉相結合,以高大喬木為主;同時,與市政公用設施協調,保證樹木有良好的立地條件和生長空間。通過采用大規格苗木,高標準綠化、美化,快速綠化主要城市街道,為營造環境優美、文化特色鮮明、生態良好、綜合性強、品位高雅的現代黔江城市奠定基礎。同時,按照“增綠、添彩、提質”的思路,在有限的綠化空間內通過增加行道樹的規格,為道路兩側增加更多的綠蔭效果,對沿線綠化帶則根據主線行道樹的品種進行合理搭配,形成整體上以龍骨石材料為主的高檔次鋪裝風格。
“從2011年開始,黔江將用3年時間,建設40萬畝助農萬元增收林業產業基地,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業,促使林農早日實現萬元增收!”劉元壽還坦率地向記者透露,黔江區作為重慶市第二大蠶桑種植基地,將繼續將蠶桑列為森林工程的主打產業,重點發展特色蠶桑經濟林,傾力為廣大林農服好務,鼓起他們的“錢袋子”!
(責編:耿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