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權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項目建設年”,全省各地都在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強化措施,發揮優勢,有力推進項目建設工作。現以印江自治縣推進項目建設為例,談談如何加快項目建設T作。
一、印江項目建設取得的成績
印江自治縣堅持以“項目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大力實施項目拉動戰略,堅持“謀、爭、建、管”四力并舉,做到超前“謀劃”項目、全力“爭取”項目、招商“引進”項目、高效“建設”項目,著力推進項目建設跨越發展。
一是超前謀劃儲項目。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啟動編制《印江縣城區排水系統專項規劃》、《印江河兩岸民族特色建設專項規劃》等22個專項規劃。各部門策劃生成涉及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旅游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物流園區化及“十大民生T程”等136個儲備項目,擬爭取上級資金42.6億元,其中已完成規劃或建議書的項目115個,進入可研階段的項目18個。力爭做到成熟一批、開工一批、替補一批、儲備一批,接替有序,良性循環。
二是群策群力爭項目。將項目爭取列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部門負責同志具體抓,做到了領導精力向項目集中,部門工作重心向項目爭取傾斜。采取向上爭取項目、招商引進項目、金融支持項目等多種渠道,使項目爭取取得新突破。縣幾家班子定期不定期地帶領縣直相關部門跑地、到省、進京爭項目,縣委、政府相關負責同志先后四次帶隊到國家發改委和規劃編制單位匯報對接,印秀高速、鐵路過境、大中型水庫建設、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梵凈山生態文明示范區印江試點縣和特色產業進國家規劃盤子等項目爭取取得積極進展。今年全縣擬向上爭取項目148個,各項目單位已向上級部門報送爭取項目176個,25支招商小分隊外出開展項目推介和對接活動40多次,招商引資簽約項目45個,總投資136.696億元。同時,協調10億元信貸資金支持重點項目、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破解項目資金“瓶頸”制約,積極創造項目爭取先是條件。
三是全力以赴建項目。嚴格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監理制,繼續執行到位項目報告制、項目實施審批制、項目資金撥付審簽制、施工企業“黑名單”制,制定了全縣重大工程項目推進計劃,明確項目建設進度、時限和具體責任人,促進了項目建設進度快速、資金安全、質量優良、效益向好。
四是明確責任管項目。成立了項目建設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縣財政安排1200萬元作為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對項目工作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半年檢查、年終考評”制度,對重大建設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責任制,層層分解責任,定期督促考核,及時兌現獎懲,促成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等重大項目的成功爭取,栗子園中型水庫年內可動T建設。
二、印江項目建設存在的差距
第一,思想認識上存在差距。表現之一:認為項目建設是縣領導和某幾個部門的事,思考不多,著力不大,服務不力,導致效果不好。表現之二:認為項目建設主要是向上爭取,沒有拿出應有的膽量和魄力向外招商,導致向上爭取項目能勇往直前,向外招商引資常畏縮不前:表現之三:重大項目建設差距上找客觀原因,輕在項目建設差距上找主觀不足。常以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區位優勢不足為自己開脫,少在戰略思維、苦干實干、開拓創新方面為自己加壓。表現之四:對項目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認識不到位,看不到項目建設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揮的重要紐帶作用,也看不到項目建設在帶動群眾增收、促進財稅增長、促進總量增加方面發揮的作用:
第二,工作行動上存在差距。表現之一:招商引進項目行動不夠。雖然年初就組建了以縣領導為隊長、縣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25支招商小分隊,并安排了工作經費,但有的成員單位開展外出招商活動不夠,導致招商引資進展不快。表現之二:產業發展項目不多,尤其表現在注重引進工業項目、農業產業項目和旅游產業發展項目方面不力。表現之三:個別部門對向上爭取項目的激情和拼勁不足,向上爭取項目處于被動狀態,其所爭取份額較低。
第三,項目落地上存在差距。表現之一:簽約項目總數和總量較多,合同項目偏少,落地項目更少。表現之二:征地拆遷難題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導致有的項目不能如期開工,有的雖然開工,也是時開時停,嚴重制約項目建設進度。
三、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的方法和措施
一要破解當前項目建設難題。分析印江項目建設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提高認識難、招商引資難、園區建設難等方面。務必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力解決存在問題,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跨越發展。第一,攻克“提高認識”難題。省委、省政府年初就對項目建設年活動作出了重大部署,又接連采取召開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和推進會的重大舉措推動項目建設工作。大家必須增強政治敏銳性,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好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同時,推進項目建設是促進印江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舉措。推進項目建設,有利于改善基礎條件,增強發展后勁;有利于增加經濟總量,帶動群眾增收;有利于培植財源,促進財稅增長。必須增強發展緊迫感,站在謀發展的角度,更加堅定地推進項目建設,切實打牢大發展、長遠發展和科學發展的基礎。第二,攻克“招商引資”難題。首先,要科學策劃項目。成功的企業不會作出草率的投資決定,策劃招商引資項目務必做到兩廂情愿。不能想當然閉門造車策劃招商項目,而要放眼全國、貼近實際、科學謀劃招商項目;不能指望少數領導或幾個部門策劃招商項目,而要調動全縣上下的積極性,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謀劃招商項目。其次,大抓招商引資。要更新招商觀念,樹立“善于吃虧就是解放思想,敢于讓利就是更新觀念”、“不怕外商發財,就怕外商不來”、“你投資、我服務,你經營、我保護,你有難、我幫助”的理念,在全縣上下形成“幫助投資者就是幫助自己,服務投資者就是服務經濟,關注投資就是關注發展”的良好氛圍。要著力算大賬、長遠賬、全局賬,而不局限于算小賬、眼前賬、部門賬,要做到真招商、招真商,大招商、招大商,打大主意、下大力氣、招大項目。要采取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網絡招商、定向招商、委托招商、駐點招商等靈活、務實而又有效的方式招商引資。要依托周邊資源優勢招商,緊盯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招商,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招商。要著力請進來,勤于走出去,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促進大開放,推動大發展。第三,攻克“園區建設”難題。通過聘請高級人才、培訓適用型人才、培養管理型人才等方式解決園區人才短缺問題。采取籌資、融資、BT、BOT、TOT、BOD等模式解決園區建設資金短缺問題。堅持“月跟蹤、月調研”制度,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堅持民生優先原則,著力將涉及征地拆遷農民轉化為市民、轉化為產業工人,努力讓他們居住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發展得更好,最大限度地解決好群眾的切實利益問題。
二要重點突破推進項目建設。項目涉及發展的方方面面,難以面面俱到,務必突出重點,快速突破。第一,在“產業發展項目”上謀求突破。促進產業大發展是增加群眾收入的有力舉措,是增加經濟總量的有效途徑,是關注和改善民生的現實選擇。產業發展不起來,建設小康社會無從談起。要通過大抓園區建設和工業項目落地,推進新型工業化,帶動特色城鎮化,服務農業現代化,進而實現“三化同步”的同區發展模式。第二,在“城鎮建設項目”上謀求突破。要按照建設“精致、特色、宜居”縣城的總體要求,高起點規劃城鎮項目、高標準建設城鎮項目、高水平管理城鎮項目、高效益經營城鎮項目,快速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第三,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謀求突破。要搶抓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瞄準投向,謀劃好事關發展大計的水、電、路、校、訊等基礎設施項目。要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大上跑爭取力度,多爭取、實施打基礎、管長遠的大項目和好項目,努力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
四、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的主要保障
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激勵我們快行動、快落實、快推進,要跟上快的發展節拍,務須在環境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弘揚正氣方面狠下功夫。第一,著力加強環境建設。以開展“環境建設年”活動為契機,著力創優社會人文環境、施工治安環境、部門執法環境和政務服務環境。清除一切不利于公平競爭的地方保護主義及歧視性規定,形成良好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環節,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質量。建立客商投訴快速反應機制,嚴肅查處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的責任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和完善縣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真誠幫助企業解決建設和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努力讓客商高興來、留得住、發展好。第二,著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大力改進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庸、懶、散、軟、慢”習氣,力樹“精、細、實、優、快”新風,踏上“拼、追、趕、超、快”征程。各鄉鎮和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謹守為政之德,把心思傾注在干事業上,把精力集中在抓工作上。要發揚“講學習、比創新;講激情、比創業;講執行、比落實;講責任、比擔當;講奉獻、比精神”的“五講五比”精神,拿出創先爭優、增比進位的勇氣和實招,苦干實干煤發展,大干決干謀跨越。第三,著力維護公平正義。溫家寶總理曾指出,維護公平正義是政府的良心。實踐也告訴我們,風清氣正的氛圍能促進一個地方更好更快發展,反之亦然。我們務必要樹立正氣、伸張正義、抵制歪風、制止違法、打擊犯罪,做到自覺接受法律監督、社會監督,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嚴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嚴禁“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優親厚友、厚此薄彼”,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作者系印江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
責任編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