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穩健護航2012年
財政政策:企業減稅居民增收
“對我們個體戶來說,今年真可以稱得上是‘減稅年,好多減稅政策都有我們的份!”浙江寧波做絲綢生意的個體戶小黃一筆筆算起了細賬:2011年9月1日起,國家調整個人所得稅,在提高工薪收入費用扣除標準的同時,也調整了個體戶經營所得稅率表,減輕了個體戶的稅負;11月1日起,國家大幅上調增值稅和營業稅起點,由原來月銷售額2000元一下子提高到5000元-20000元。“寧波是按最高上限2萬元調的,也就是說,如果我的月銷售額不到2萬元的話,就不用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了。這兩項加起來,光每年少交稅就能省幾萬元。”小黃欣慰地說。
回首2011年,作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結構性減稅確實讓人感受深刻。除了上面提到的減稅舉措外,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特別是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的啟動,更成為結構性減稅的一大亮點。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增值稅擴圍進一步解決了貨物和勞務稅制中的重復征稅問題,將積極推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同時,通過降低企業和流通領域的稅收成本,有利于降低產品和服務價格,提振消費、改善民生,對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在推進結構性減稅的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支出方面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從2011年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支出情況看,住房保障支出3157.78億元,增長73.7%。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2110億元,增長1.3倍,位列各項主要支出項目之首。水利建設支出、城鄉社區事務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等,增長幅度均在30%以上。
201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在哪些方面發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發展的包容性。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認為,以往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擴大公共投資,這種“粗放型”擴張對于經濟結構的負面作用已經逐漸凸顯。2012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最大改變是,財政上的擴張力度將有所控制,結構性減稅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增支,成為2012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
賈康建議,2012年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繼續把結構性減稅工作做穩做好,這應當成為長期的政策重點。政府應為實體經濟營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加寬松良好的環境。在財政支出安排上,應繼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落實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減輕中低收入者負擔,提升居民消費信心。同時,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繼續從嚴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和“三公”支出等。
貨幣政策:穩住發展穩定物價
“201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具體操作上經歷了從收緊到不動再到放松的過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上半年,央行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加強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增長平穩回調,先后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有效控制了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
2011年中過后,隨著經濟增速放緩、物價沖高回落,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在操作上不再進一步收緊,但也沒有放松。
四季度,隨著歐債危機不斷發酵、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我國資本流入明顯減速,10月份外匯占款出現近4年來首次負增長,歐債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也可能不斷顯現。在這種情形下,央行果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近3年來存準率首次下調。
“2011年,貨幣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進一步提高。在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經濟呈現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2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國自有貨幣政策以來,大部分年份實施的都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的內在含義是中性、不刺激也不擴張、帶有一定微調空間。”巴曙松分析,“2012年貨幣政策的‘穩健內涵與2011年有所不同。如果說今年的‘穩健是中性偏緊的意思,那么明年的‘穩健可能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會像今年那么緊,但也不會像2009年那么松。當然,假如2012年一、二季度歐債危機持續惡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并‘觸底,貨幣政策也可能出現階段性放松。”
巴曙松坦言,明年貨幣政策過緊或過松,都可能會引發經濟增速大幅下滑或物價漲幅反彈,因此貨幣政策必須堅持“穩健”基調,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2012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我理解,貨幣政策主要著力于‘穩,把結構調整等‘進的任務交給財政政策來做。”
2012年貨幣政策的基本要求是總量適度、審慎靈活、定向支持。“總量適度,就是貨幣信貸增速將回歸歷史平均水平,預計2012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幅為13%-14%;定向支持,就是貨幣信貸將加大對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特別是‘三農、中小企業、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嚴格控制資金流向房地產、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巴曙松說。
專家認為,審慎靈活就是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這可能是2012年貨幣政策的最大特點之一。“我們預計2012年上半年,貨幣政策的重點是防止經濟增速過快回落,隨著下半年中國經濟‘觸底回升,貨幣政策將回到穩健的軌道上來。”巴曙松判斷。
2012年:貨幣政策工具將如何亮相?
連平認為,從2011年底到2012年,存款準備金率可能下調2-4次,其中今年底明年初調整的頻率可能會更高一些。
“2012年利率會保持基本穩定,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外部經濟環境持續變壞,也不排除降息一次的可能性,但不大可能形成降息周期。”連平說,“2012年CPI漲幅預計為3%-3.5%,可能結束負利率、出現來之不易的正利率,在這種情況下不大可能連續下調利率。”
匯率方面,巴曙松認為,人民幣匯率已趨近均衡匯率水平,2012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呈現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局面。(來源:人民日報)
面對“碰頭”不碰頭
一系列的“碰頭”,給中國經濟平穩運行帶來了不確定性。經濟增速放緩與世界經濟放緩碰頭;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放緩碰頭;短期風險與長期風險碰頭……面對諸多“碰頭”帶來的風險,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就要堅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中求進,統籌協調,化解矛盾,趨利避害,避免大起大落。
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碰頭,必須防止經濟增速大幅下滑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持續放緩,在國內國際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前三季度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06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4%,經
濟增速環比持續放緩。同時,世界經濟增長也在放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2年全球經濟也將增長4.O%,較6月份的預測下調0.5個百分點:
中國與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碰頭,會不會使中國經濟硬著陸?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說,世界經濟增長衰退削弱了中國的外部需求,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力不斷增強,經濟平穩增長的格局不會改變。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一季度同比增長25%,上半年是25.6%,前三季度是2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方面,一季度同比增長16.3%,二季度增長17.2%,三季度增長17.3%。
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符合宏觀調控預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說,經濟增速放緩,是宏觀調控的結果,帶動總需求降低,給穩定物價總水平創造了條件。
但是,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在加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統籌處理速度、結構、物價三者關系,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彭文生說,中國經濟明年會保持一個合理的增速水平,從經濟增長基本面看,中國不會硬著陸。
雖然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放緩碰頭,但穩定物價仍不能放松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向比上漲4.2%,創14個月來新低。與此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鐵礦石、銅、石油包括貴金屬黃金價格都在波動中悄然下行,以波羅的海指數為標志的國際航運服務價格也在下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抑制了輸入性通脹預期,為我國物價平穩運行創造了外部條件。
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放緩碰頭,并不意味著穩定物價可以放松。
首先是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表示,食品價格將來會不會再次成為通脹的推高因素值得關注。目前三類產品價格容易上漲,一是勞動生產率增長較慢的農產品,二是房地產等不可通過貿易調節的產品,三是資源類產品。
其次,物價拐點雖現,但物價總體上還處在偏高的水平。今年7月份時CPI同比漲幅創年度新高,為6.5%。雖然后來的幾個月里,物價漲幅持續小幅回落,但物價水平還處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上。另外,充裕的國際流動性將可能抬高大宗商品價格水平。盡管目前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總需求收縮,短期內促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但是,計劃中的挽救歐債危機的2萬億歐元的流動性,以及美國可能推行的QE3(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將會大大刺激總需求,帶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推升,從而對中國構成輸入性通脹預期。
再次,形成通脹的貨幣基礎條件依然存在。由于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我國的貨幣供應量處在宏觀調控的區間內,為抑制通脹創造了貨幣條件。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82.55萬億元。彭文生說,短期看,貨幣條件穩中偏緊。而從一段時期來看,流動性相對充裕的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變,82.55萬億元的流動性,相對于我國GDP規模來說,怎么看,都是比較充裕的。
2012年仍要把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放在宏觀調控的突出位置,絲毫不能放松。
短期風險與長期風險碰頭,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各類風險明顯增多。在面臨諸多外部風險的同時,中國經濟內部也存在一定風險。彭文生說,短期看,經濟運行的風險主要來自樓市、地方債。
樓市風險在于樓市運行出現大的起落。宏觀政策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運行出現了積極的變化。首先是房地產投資趨向合理,1-9月份,房地產的開發投資增長是32%,比1-8月份回落了1.2個百分點。其次是房地產投資性的需求,特別是投機性的需求得到遏制。11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7%,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1.2%。再次是房地產的價格出現了松動,房地產前期價格上漲的勢頭得到了明顯遏制。10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環比下降的城市有34個,持平的有20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預防樓市風險,避免樓市運行出現大的起落,必須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堅決遏制投機性、投資性購房需求,提高房地產市場需求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地方債務風險一定程度存在。目前全國地方債規模達到10.7萬億元。雖然,地方債占GDP比重不高,但是,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債務管理能力和風險抵御水平不一,地方債平臺運營風險一定程度上存在。
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將長期存在。彭文生表示,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風險,必須看到過度依賴投資增長的方式不可持續,過度依賴刺激性政策不可持續,過度依賴充裕流動性不可持續。
無論是解決短期風險問題,還是解決長期風險問題,都必須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穩中求進。2012年,注定是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來源:人民日報)
首次提出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
【政策】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工作,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群眾、新就業職工、農民工住房困難。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設,擴大有效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解讀】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調控部門已在不同場合強調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了這一基調。
“從去年房地產調控加碼伊始,‘不動搖的表述便屢屢出現在高層言辭中。然而,結合當下形勢,此次表態有著特殊重要意義。目前樓市調控拐點和效果剛剛出現,政策一旦放松可能面臨大幅反彈。但是因為地方土地財政,加上外圍經濟惡化,近期有關放松樓市調控的呼聲很高。”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旨在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期待因為實體經濟出現萎縮風險而放松樓市調控以拉動經濟上漲的部分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很可能會重新認識市場,明顯下調價格的現象將更加普遍,2012年房價或將整體呈現“軟著陸”態勢。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從宏觀角度來看,房地產調控將是2012年一二季度重點。隨著上半年房地產“去泡沫”的完成,穩定經濟發展將是三四季度的重點內容。
在深化改革的議題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這是會議首次明確提出推進房產稅試點。楊紅旭表示,2010年1月上海和重慶率先進行試點,這就意味著,2011年底前后,在對上海和重慶的試點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極有可能增加試點城市。試點城市范圍估計應在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之內。“房產稅擴容勢在必行,只是節奏快慢而已。”楊紅旭表示,2012年擴容的額外好處是,可以給相關城市退出限購一個臺階下:以房產稅頂替限購令。(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