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善
在工民建工程中,施工技術管理是一項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施工技術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但是在工民建工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工程質量保證的基礎。該文對施工技術管理制度進行了探討,并主要分析了現場施工中的技術管理。
工民建;施工技術;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工民建工程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而施工技術管理作為工民建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工程的質量,而且這一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內容復雜多變,因此,在近些年中,施工技術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直接聯系,所以應該重視工民建工程中的施工技術管理工作。
1.不斷健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技術管理制度
對于工民建工程而言,工程質量的好壞與工程參與人員有著直接的聯系,沒有好的制度約束就不會有好的工程質量,因此應該重視施工技術管理制度的建設問題。首先,應該注重人員的教育工作,使工程人員時刻將工程質量難題放在工作的首位;其次,做好相關人員的施工技術培訓工作,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施工技術。在進行工民建工程施工時,各種施工技術管理制度應該進行詳細的制定,對工程質量實施個人負責制,將責任劃分到具體個人身上,施工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圖紙來進行施工,嚴禁隨意改動。通過施工技術管理制度的健全來提高工程質量,進而提升施工企業自身信譽,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2.工民建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
工程材料的質量管理。工民建工程的原材料對于整個工程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再好的施工技術也不可能改變原材料對工程質量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工民建工程施工時,首先要嚴格把好材料這一關,不合格的原材料堅決不能進入施工現場,在購買原材料時應該選擇那些具備生產資質,并配備完備合格證件的生產廠家。對購入的原材料應該采取抽樣檢測的方法對其進行必要的抽查檢驗,嚴禁出現為了節省時間而在單個地點進行取樣抽查的現象發生。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管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內容復雜多樣,通常包括一下這些主要方面:土方開挖技術、鋼筋加工安裝、拌制和輸送、模板的支架等等。通常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時,應該采用專門的混凝土泵或塔式起重機進行澆筑,如果澆筑過程中發生離析現象,那么就應該進行二次拌制,對于那些條件允許的,施工現場可以設立專門的攪拌站。通常在混凝土初凝以后和終凝之前應該進行一次二次振搗,并在終凝后在混凝土的周圍筑堤,然后灌注20~30cm的水進行深度的養護,并對養護過程中的溫度進行實時的監測,保證其溫度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
樓板裂縫的施工技術管理。通常來說,樓板裂縫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即斜向裂縫,這種裂縫主要產生在外墻轉角的房間樓板上;裂縫上下貫;縱橫向裂縫,這種裂縫主要發生在一些大面積現澆筑混凝土中。為了避免樓板裂縫的發生,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前應該對模板進行充分的浸水處理,而且模板和相關的支護應該具備一定的剛性,地基的受力應該均勻分布。而且一些級別的混凝土不能進行過度的振搗操作,只需要平板振搗器拖過一次就可以,而且模板的拆除不能太早,養護時間不少于兩周。
工民建工程中節能施工技術管理。在工民建工程中,應該采用結構節能的成套技術,使工程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下節能效果更加明顯,對節能墻體、門窗、屋頂等終點位置應該大力推廣節能技術。這種節能技術在墻體保溫以及窗體節能方面有著顯著的效果,采用涂抹粘貼的方式將保溫材料固定于外墻的墻體保溫技術,此外,各種中空密封玻璃以及復合型門窗技術都有較廣的應用。在工民建工程中還應該在供暖制冷系統中進行各種先進節能技術的應用,廣泛利用太陽能以及再生資源供熱制冷技術。
樁基礎的施工技術管理。在進行樁基的設計時應該主要針對樁基的承載力和沉降進行處理,一般來講,樁基的沉降是一項較難控制的工作,所以在進行樁基沉降預估時,應該對單樁和群樁進行分析,根據樁的類型以及工程用途來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但無論是哪種樁的分析都應該做到細致科學,通過不同功能的樁分析,最終確定裝的施工技術。此外,在進行打樁試驗時,沉樁前最少要對兩根樁進行試驗,根據地質勘查中所獲得的資料來確定打樁位置,并對試驗數據進行詳細的記錄,通過分析來確定打樁的順序,對于進行群樁施工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打樁對周圍建筑造成影響。此外,在進行打樁操作時,如果出現偏打的現象,應該及時的拔出樁,在排除下面障礙后,在樁孔中填滿砂石以后繼續進行勻速的打樁操作。
組織結構抗震設計。在當前的科技水平和經濟條件下,為了保證組織結構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概念設計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場地條件和場地土的穩定性,建立組織結構計算模型,抗震組織結構體系的選取,材料效用,溫度作用以及組織結構的空間作用等。組織結構薄弱部位的處理,如建筑平面外墻轉角處的轉角窗,限制了角部組織結構豎向抗側力構件的設置,如果采用概念設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2豎向構件間應設厚板、暗梁等可靠拉結。再如,由于節點部位的重要性,所以引入抗裂性的概念,以此來比較梁柱節點偏心所引起的節點性能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應允許在建筑組織結構的2個主軸方向分別計算水平大地震動作用并進行抗震驗算,各方向的水平大地震動作用應由該方向抗側力構件承擔。即:僅僅對相互正交的2個主軸方向進行內力分析和強度設計,不能真實反映組織結構的空間作用。所以,應用概念設計的原理,結合大量地震帶來的危害和試驗研究成果,所得出的結論是:構件的最不利受力狀態隨著構件和大地震動作用方向而變化。當大地震動作用方向與組織結構主軸方向一致時,梁處于最不利受力狀態;當大地震動作用與組織結構的主軸方向呈45度時,大多數柱處于最不利受力狀態。
總之,在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中,要從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建筑工程技術檔案和施工現場測量等方面來進行分析,把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和施工技術管理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不斷的提高認識,從而使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得到有效的發揮。
[1]覃興滿.淺析工民建施工技術管理.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3
[2]李永鋒.論房屋建筑現場的施工技術管理.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6
[3]陳捷.淺議如何加強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