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很多利益。人們的利益表達的方式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個利益表達多元化的時代,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人們普遍認為,保護好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對于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發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好處,正是基于這樣的一個共同和普遍的認識,人們對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事實上,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方式的落后,人們片面的追求經濟增長和經濟效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速度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那么如何提高環境質量就成為社會發展必需考慮的事項,下面筆者將從國家、社會、個人的角度簡單談談如何提高環境質量。
環境;國家;社會;個人
總所周知,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速增長除了改革開放的基本政策和國家經濟發展部署合理以外,一個不得不提到的方面就是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的。正是這樣一種經濟發展理念,導致了我國環境問題目前十分嚴重。不經如此,社會集團、個人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不斷地破換社會環境。保護社會環境,為將來有一個良好的家園就成為所有人民的共同利益,那么應當如何來保護環境呢?
1.國家層面
A.完善法律
眾所周知,法律的核心價值在于規范和保護公民權利和利益的,作為人們利益表達的基本載體,對于社會各個方面的規范是有強制力的。擁有良好的環境作為人們的基本愿望,保護好環境使人們的基本利益訴求。因而,國家首先就要重視從法律層面上對環境的保護,完善國家有關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
完善國家的根本法律——憲法。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法律,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相關的明確的規定,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憲法的很多條文也不再適應現實社會不斷變化的現狀。因而,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完善憲法對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
完善環境保護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我國法律體系復雜,針對環境保護。不同的法律都有不同的規范,專門出臺的環境保護法和其它法律規范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環境實施保護,然而,人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時候,往往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鉆法律的漏洞,使得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規約人們的行為。這就為人們在追求經濟利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提供了機會,因而,完善相關的法律規范,對于保護環境將取到根本性的作用。
B.規范政府行為
政府作為實現法律規范的主要載體,其行為對環境保護效果的良好實現有極大意義。政府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權力劃分不清的的現象,即由于根據不同的法律規范,不同的部門對同一個環境問題都有權限進行管理,然而,事實上在管理的過程中,不同的部門會依據不同的法律形成重復管理或者是大家都以為其他部門會管理的現狀。當然,這是從政府的積極行政作為出發來講的。事實上,政府針對環境管理也有不作為的現象存在,因為有些時候政府在解決其他重要問題時候由于資源和其它方面的短缺,無法進行有效管,那么,就會出現不作為的現象。
C.樹立環保意識
國家要為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樹立一種良好的環保意識。我們知道,國家對于價值觀念的塑造對廣大人民有著深刻的影響。眾所周知,云南的麗江古城環境優美,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在這樣一個人來人往的古城內,古城的環境保護做的很好,這主要與當地居民的信仰有關。古城內的很多納西族普遍信奉東巴教,他們把一切的自然之物都看成是有神靈的感應,民眾是不能隨意破壞自然的。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信仰,所以他們的古城才能優美。當然,人類現在已經進入2l世紀,再想擁有那樣的信仰已經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現實,但是我們不能沒有自己精神上的追求,精神上一旦沒有追求使整個社會沒有神圣的力量資源。因為精神上無追求,使整個社會在某些方面缺乏內在的道德律,它必然給社會道德帶來阻礙。所以我們要樹立節約、理性、務實的環保新風尚,并且把它當作一種信仰,永不改變,切實保護好我們人類所生活的環境。這就值得政府做相關的工作,實現有效的社會動員,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2.社會層面
A.企業要重視環保
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30多年,這30多年經濟飛速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水平達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同時也造成了我們的國民對金錢的過度崇拜,人與人之間的生活過度的攀比,你買一套房,我就要買兩套,你有一張跑車,我就買兩張等等。這種現象也可以說成就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極大的浪費,違背了節約的精神,同時也極大的消耗和破壞了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而事實上,這樣的意識主要存在于企業里面,企業本身,老板,員工等等。正是在這樣一種理念的作用下,人們才不管環境而最大限度的追求經濟利益。所以說,企業要重視對環境的保護。
B.社會團體要發揮積極作用
當然,社會團體也要積極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尤其是相關的環保組織,他們要承擔起自己的使命,為促進人們提高環保意識,督促企業、政府發揮積極作用。為實現社會的良好發展作出努力,幫助人們創建一個美好的環境家園。
3.個人層面
A.個人要積極保護環境
個人保護環境,從本質上來說是自身的利益表和利益訴求,因此,為了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以及為子孫造就一個美好的未來環境,人們應大到對環境的保護力度。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人們保護環境也是人本的基本義務,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人民應當保護環境。因而,人們保護環境不僅僅是在表達利益而且也是在履行任務,但不論怎樣,我們都應當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有所表現。
B.實現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的統一
現在的人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時候,往往不惜犧牲環境。因而,個人也要有在實現經濟利益時保護環境的意識,實現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兩者的有機統一。以我縣為例,為了實現經濟利益,農民濫伐、盜伐森林,而相關的人員私自運輸和收購,而這其中最大的利益既得者是收購的方面,他們無視國家法律法規。不行破壞環境來獲取經濟利益。
總的說來,保護環境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國家、社會、個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有一種保護環境的社會意識存在,讓人們意識到保護好環境也是在保護人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