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偉
技能人才僅是企業員工隊伍中的骨干力量,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作為油田鉆探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人技術素質就決定著生產的水平。對于如何培養技能人才,突破發展瓶頸,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能;人才;培養;機制
1.當前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措施
技能培養、考核評價、競賽選拔、表彰激勵、財政投入等幾種方式。盡管這些政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但因其只是行政激勵手段,缺乏法律法規必要的剛性約束力,所以,許多地方在執行這些政策規定的過程中隨意性較大。
技能鑒定是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對生產一線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取得相關職業技師職業資格證書1年以上或連續從事本職業10年以上、已經取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工人進行的培訓,并核發高級技師、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核發國家職業資格三級職業資格證書。
技能競賽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普遍方式。這種方式偏重于理論素質,技術競賽成為各地選拔技能人才的補充手段之。通過技術競賽也可獲得高級工或以上的技術資格。盡管這種形式使許多動手能力強的實訓技術人員脫穎而出,并且參與競爭者多為企業在崗職工,同時也可獲得權威部門的認可,但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社會分工的細化,各城市權威部門組織的技能競賽種類、次數都很有限,因此,這種方式產生的技能人才數量相對較少。
激勵機制成為近年來各地選拔技能人才的新形方式。通過考核考察選拔的方式推舉首席技師,作為各地生產一線的拔尖人才。如中石油集團公司在內部聘任的各級別技能專家,,由不同的崗位發放不同的津貼標準。這種方法,促進一批具有絕招絕技,創造出在同行業中公認的先進操作技能人才涌現,對于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對提升生產質量和水平有較好的激勵作用。
2.國外對技能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措施
以培養實踐能力為目標,強調關鍵能力培養。目前,各國關鍵能力培養的策略主要有三種:
一是整體策略,即對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整體改革,在課程中增加培養關鍵能力的內容,并將其作為基本課程,每個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并達到規定的標準。英國設置了交流、信息技術、計算等三種關鍵能力單元。如美國增加了處理資源、處理人際關系、處理信息、運用技術等關鍵能力培養的能力。二是基礎策略,即加強職業教育課程的基礎性,加強職業教育初期的通識教育,使學生掌握深厚而扎實的基礎知識,為繼續學習和提高奠定基礎。三是滲透策略,即在職業教育各門課程的教學中關注“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各任課教師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品質等。
重視教師專業能力培養,實施教師認證制度。以美國為例,要求教師一是確定職教師資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新標準。美國將面向21世紀職業技術教育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歸納為3種能力和14種技能。3種能力:將現實世界的思想運用到理論教學和職業培訓中去的能力;把工作環境反映到培訓活動中去的能力;將理論和培訓相結合的能力。14種技能:與工作團組合作;構建一致意見;應用學科的培訓;批判的思維;解決問題的技能;計算機操作技能;分析技能;領導技能;處理矛盾沖突的技能;協商技能;多種文化意識;社區需要的知識;規范專業行為的技能;與非傳統學生合作的技能。
3.國內技能人才培養的建議
建立師徒關系,組成幫扶對象。對于剛參加工作的人員,如何讓他們盡快適應公司的正常運作,要為他們選定師傅結成對子,幫助他們盡快獨立上崗,發揮自己的才干,主要通過以下手段:
挑選合適課題并啟發他們,給他們能發揮才能的機會,讓他們自己開動腦筋去做方案。結合每個人的工作實際,由師傅帶領徒弟組成研究小組,重新明確專家培育計劃的課題,主要是針對目前生產中突出存在的問題,允許大家提出不同的改造方案,明確研究的方向。
提出問題,針對他們做的方案,指出問題所在,提出如何處理最好,提出哪個方案最好,闡明解決問題的關鍵。
傾聽他們的想法,讓他們暢所欲言,多發表想法,這樣才有機會了解他們的思維,進一步針對存在的不足和偏差加以調整。
繼續教育。要“走出去,請進來”,加強繼續教育。當今社會,是知識爆炸的社會,石油行業的技術水平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石油行業的原料路線改造、低壓合成改造等新技術,沖擊著市場成本,惟有不斷學習,不斷改造,才能使公司持續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
留住人才。要留住人才,一是“事業留人”,二是“待遇留人”,三是“感情留人”。這三種留人方法中,最不需要物質基礎的就要算“感情留人”了,然而只要做好了“感情留人”,卻又能發展事業,創造物質,事業和待遇自然也就有了。
持續改進培養計劃。在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方面要與時俱進,結合社會大環境的發展,不斷改進培訓計劃,不僅要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同時以管理、發展企業為已任,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在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給他們提升自己發展空間的機會,留住人才。
4.人才應當建立的機制
完善技能人才的培養體系。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包括技師、高級技師考評和初級、中級、高級技能鑒定,重點是高級工以上的技能人才。職業范圍主要是企業生產一線的主體技術性的職業。
加大技能人才開發和培訓投資。鼓勵企業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核心人才實行股權、期權激勵。支持企業每年從生產經營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留資金,建立人才培訓專項基金,專款專用、滾動發展。
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目前社會各界對普通高等教育的認知度遠遠高于職業技工教育。尤其是許多家長不太愿意讓自己的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從事技能勞動,輕視技能勞動和勞動者的現向還很嚴重,技能人才的成才環境存在種種障礙,存在“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技能勞動者得不到合理使用,其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也相對偏低,這些現象將使技能人才隊伍出現“斷層”危機。
總之,企業要培養技術人員成為技術型人才,要通過建立多種幫扶關系,樹立團隊精神,讓他們勇挑重擔,以及培養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并與時俱進持續改進培養計劃,才能培養出一批對企業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1]人本主義、能力主義的新人才觀,將推動人才工作機制的重大創新.《瞭望》新聞周刊.2008.05.15
[2]人社部關于印發《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人社廳發[2008]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