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梔梓

據中新網2011年10月31日報道: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30日在北師大成立。筆者認為成立專門科研機構研究收入分配改革很有必要,這有利于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理論指導。而在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中,財稅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因而應在縮小收入差距中唱主角。同時也期待這一新的科研機構注重財稅改革的研究。
雖然中國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涉及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需要從全局出發(fā)制定一整套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體系解決,但財稅改革在建立有利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政策體系中占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在筆者看來,當前財稅改革應著重解決財政支出比例失衡和稅收收入比重失衡這兩大問題。
盡管隨著財政收入持續(xù)大幅增長,公共財政在教育、醫(yī)療、社保等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投入上有所增加,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學雜費全免、醫(yī)療衛(wèi)生投入也在逐年增多、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社會養(yǎng)老保險都在啟動并向全覆蓋方向發(fā)展,但其“起步價”還很低,保障程度并不高,離公眾期望還相去甚遠,國民從公共財政中所獲得的“幸福感”還不足以抵消所承受的“稅負痛感”。
盡管隨著財政預算制度改革的推進,90多家中央部門已公布三公經費,但其細化的程度還不夠,而地方政府三公經費公開還未見有實質性進展。長期以來,中國行政運行成本過高、三公經費支出過大,在很大程度上擠占了公共服務和民生福利支出份額,形成了非對稱性財政分配不公。這一問題必須通過深化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全面細化公開三公經費、強化社會監(jiān)督加以解決。
盡管隨著新個稅法從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工薪階層和個體戶稅負都有所減輕,有利于中低收入者在一定程度上減負,但個稅改革還僅僅是稅制改革的一小步,也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其制度設計不合理造成的稅負不公問題,還需在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征收模式,實現按家庭征稅上邁出實質性步伐,才能使之在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中發(fā)揮更有效的作用。
盡管隨著應對金融危機沖擊的需要,結構性減稅政策已在稅制結構調整中有所體現,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合并、增值稅轉型、營業(yè)稅特定行業(yè)計稅依據調整,使得中小企業(yè)稅負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輕,但從當前中小企業(yè)面臨的生存與發(fā)展困境來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結構性減稅,從服務于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要求著手,深入推進增值稅“擴圍”改革,公平企業(yè)和行業(yè)稅負,并且適當降低稅率。
盡管具有直接稅性質的房產稅已在上海、重慶試點征收,遺產稅、贈與稅也被列為研究開征稅種,但這對于有效發(fā)揮稅收在縮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顯然還是微乎其微。目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等間接稅收入在稅收總量中所占比重高達七成以上,而所得稅等直接稅占比尚不足三成,財產稅性質的直接稅基本上處于缺位狀態(tài)。
因此,稅制改革應重點解決間接稅與直接稅比重嚴重失衡的問題,即降低間接稅稅負,增加直接稅份額,使稅收征管重點盡快實現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