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星
一場車禍起風波,一紙協議埋隱患
2008年12月17日,黃琛南在家里吃完早餐后,像平時一樣騎摩托車去上班。
20多分鐘后,其父黃亞生的手機突然響起,來電顯示的是兒子的號碼。“喂,請問你是黃琛南的父親嗎?”手機里傳來了一個陌生人焦急的聲音。“你是?”黃亞生里一緊,不祥的預感襲上心頭。“我是醫院的一名醫生,你兒子出了車禍,不省人事,現正在醫院搶救。我們從他隨身攜帶的公文包里找到了他的身份證和手機,這才給您撥打的電話,你們快點來醫院吧。”“好,我們馬上就到。”黃亞生慌慌張張地對老伴鄭梅喊道:“兒子出車禍了我們得馬上趕到醫院。”鄭梅一聽,慌了神,丟下手里的家務活,與黃亞生一起趕往醫院。
當他們趕到醫院時,還是遲了一步。黃琛南因傷勢過重,來不及見親人最后一眼便魂歸天國。黃亞生老淚縱橫,鄭梅則癱倒在地。這時,黃琛南的妻子孫瓊也從單位趕到了醫院,她扶起婆婆,然后呆呆地站在走廊上……
悲痛過后,一家人慢慢地回過神來,他們從醫生那里弄清了黃琛南出事的經過。原來雨天路滑加上黃琛南的車速過快,摩托車不慎翻下了路邊的溝坎。更不幸的是,他失去控制后頭部著地,重重地撞在了_一塊巖石上,當即昏迷不醒,當他被人發現送到醫院時,因傷勢過重,醫生也無力回天。
兒子安葬后,黃亞生和鄭梅開始擔憂起往后的生活。原來,年近七旬的他們沒有退休工資,一直與兒子兒媳住在一起,他們居住的那幢四層樓房也是由兒子出錢修建的,房產登記在兒子的名下如今兒子去世了,兒媳沒準會改嫁,他們因此感到不踏實,不得不為以后的生活考慮。
在黃亞生的提議下一家人召開了家庭會議,他們居住的樓房成為了焦點。房屋歸到公婆名下兒媳不同意;歸到兒媳名下公婆又不贊成。商量來商量去,一個折中的辦法讓雙方皆大歡喜。
2008年12月23日,黃亞生、鄭梅夫婦和孫瓊經平等自愿協商,就黃琛南去世后的家庭財產分割達成了協議:一、雙方現共同居住的四層房屋的產權歸黃琛南的兒子黃明所有;二、黃亞生、鄭梅、孫瓊、黃明對該幢房屋均有居住權,其中一樓、四樓歸黃亞生、鄭梅夫婦使用,二樓、三樓歸孫瓊、黃明母子使用……
家庭風波不請自來,協議反倒變成訴訟的導火索
黃琛南去世不久,孫瓊的父母和親友們不停地勸她再找個伴侶。一開始,孫瓊念及兒子還小,丈夫去世時間不長,一直拒絕。可后來她也招架不住眾人的勸說,點頭答應了。親友們四處為她介紹對象,也時不時地有男子來孫瓊家附近打聽。
兒媳要改嫁,黃亞生夫婦也知道這事兒是攔不住的,司兒媳總是在眼皮子底下張羅著,他們看在眼里,心里難免有些難受。每當他們與兒媳碰面時,老倆口因心情不佳,總會給些臉色,日子久了他們與兒媳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僵。
2009年6月28日,孫瓊與鄭梅在家門口擦肩而過,鄭梅說:“你現在看到我連招呼都不打我兒子才死了幾個月啊。再怎么著,我還是孩子的奶奶呢。”面對婆婆的責備,孫瓊抱怨:“媽,咱們天天見面,您怎么變得那么生分了而且我正想著事,走神了。”“我看你是急著找個老公再嫁出去吧!”說到這,鄭梅滿肚子傷心,禁不住落下淚來。孫瓊沒有理睬婆婆的情緒變化,上了樓后重重地把門關上了。
此后,黃亞生夫婦和孫瓊的關系急劇惡化,爭吵不斷,雖住在同一幢房子里卻形同路人。2010年4月,他們再次爭哦黃亞生撥打了“110”。后來他們在警察的主持下達成了一份“補充協議”。按照“補充協議”的規定,房屋的所有權仍歸黃明所有,房屋的一樓由黃亞生夫婦和孫瓊共同出資進行隔斷,各自使用一半。
10月的一天,黃亞生突然想起把房屋產權歸到孫子名下的爭情一直沒有辦理。為此,他來到房產管理局咨詢該如何為孫子辦理房產證。咨詢完后,黃亞生火冒三丈。原來3個月前,孫瓊背著他們偷偷地把房子轉到了她的名下辦理了以孫瓊為所有權人的房產證。
“這怎么行。”黃亞生回去跟老伴一說,鄭梅同樣怒氣沖天,他們要找孫瓊問個清楚。“咚咚咚”,他們使勁地敲孫瓊的房門。孫瓊一開門,黃亞生夫婦便怒氣沖沖地指責她,并責令她馬上把房子過戶給黃明。面對公婆的責問,孫瓊說:“按照協議,房子是給黃明的,黃明又是我的兒子我是他的監護人,他的房子自然由我來管理,我愛登記在誰的名下就登記在誰的名下。”黃亞生夫婦頓時無言以對。
孫瓊的回答讓他們感到不滿,房子若變成孫瓊的,那他們的居住權會隨時打水漂,而且孫子長大后,也不一定能擁有房屋的所有權。該怎么辦?黃亞生夫婦靜下心來,思考對策。
到了這地步,他們想去法院起訴孫瓊。可這訴訟請求該如何提呢?他們面臨著兩種選擇。第一種是要求執行協議,請求法院判令孫瓊把房子過戶到黃明的名下同時保證他們老兩口對房屋享有部分居住權;第二種是請求撤銷協議,那么房子便是黃琛南的遺只他們就能以繼承人的身份參與繼承分割。
遭遇法律瓶頸:沒過戶的房產到底歸誰?
2011年春節后,黃亞生夫婦以一紙訴狀,把兒媳孫瓊和孫子黃明告上了法庭。他們訴稱,當初雙方簽訂的協議中,產權歸黃明所有的約定是一種贈與,他們和孫瓊都是贈與人。對房屋這樣的不動產來說,只有辦理過戶手續,贈與才算完成,如果沒有辦理過戶手續,贈與人可以隨時撤銷贈與。現在,該房屋還沒有過戶到黃明的名下他們作為贈與人,可依法行使撤銷權,同時請求對黃琛南的遺產即房屋進行分割。
孫瓊表示,2008年12月達成的協議不是贈與合同,而是繼承協議。那是她與黃亞生夫婦為分割黃琛南的遺產達成的協議,應當適用繼承法的規定。分割遺產的協議合法有效的話,只存在完全履行的問題,不存在撤銷贈與的問題。黃明年齡小,她是黃明的母親,又是黃明的監護人,將房屋過戶到她的名下是對未成年人實現權利的一種方式。既然黃琛南的遺產已經分割完畢,繼承協議也就履行完畢。
繼承協議PK贈與合同,二者之間究竟有沒有沖突,法律又該如何抉擇呢?2011年4月初,當地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糾紛案。
主審法官表示,本案的焦點在于那份協議的效力是適用繼承法,還是適用合同法。2008年,黃亞生夫婦與孫瓊簽訂的協議是為分割黃琛南的遺產、處理繼承事宜簽訂的,本質上屬于繼承協議,但協議中關于房屋產權歸黃明的內容,又具備贈與合同的性質。可以說,它既屬于繼承協議,又屬于贈與合同。
從繼承協議的角度講,應當適用繼承法的規定,該協議自簽字時生效,應當得到完全的履行,孫瓊應當把房屋過戶到黃明名下;從贈與合同的角度講,應當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在房屋過戶到黃明名下前,贈與人享有任意的撤銷權。適用繼承法,房屋只能是黃明的,過戶只是時間問題;適用合同法,房屋則由繼承人重新繼承。
面對法律沖突,主審法官采納了“贈與合同”說。主審法官認為,協議中關于房屋產權歸黃明的內容,應視為繼承人就其所繼承的房屋份額作出了贈與處允但因房屋一直沒有過戶到黃明名下贈與便沒有完成,產權也沒有因此轉移。所以贈與人有權撤銷贈與,現黃亞生夫婦撤銷贈與,予以支持。本案所涉及的房屋系黃琛南與孫瓊的夫妻共同財產,在黃琛南死后,孫瓊享有一半的份額,另一半則為黃琛南的遺產。黃亞生、鄭梅、孫瓊、黃明是黃琛南的法定繼承人,各自繼承相應的遺產'黃亞生、鄭梅繼承的份額為遺產的二分之一,也就是房屋的四分之一。綜合考慮房屋的居住現實、使用方便、各樓層的價值不同等狀況,主審法官認為按照雙方原有協議的約定,將房屋第四層全部及第一層的一半分割給黃亞生夫婦較為合理。
2011年6月,法院在多次調解均未湊效的情況下裁定黃亞生、鄭梅夫婦對房屋第四層全部及第一層的一半享有所有權。(文中當事人系化名。未經作者許可,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錄、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