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忠
繼首都金融業“一主一副三新四后臺”布局后,順義有望成為又一個承接首都金融功能擴展的新興金融功能區
在全球經濟發展黃金時期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全球頂級智庫羅馬俱樂部討論“增長的極限”所顯示出的前瞻和勇氣告訴世人,如果不能以更長遠的眼光衡量短期發展的利弊,并不斷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將在未來出現的增長極限面前無能為力。
而今,因汽車工業、臨空經濟兩大產業引擎締造出經濟增長傳奇的順義,面對著社會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經濟靠什么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順義經濟是否仍具有過去數年來的競爭優勢,基數龐大的制造大區是否也會出現增長的極限,如何挖掘并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這些問題也一直在苦苦拷問著關注順義經濟發展的政府管理者、企業家和學者們。
用羅馬俱樂部的前瞻眼光審視當下的順義,人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現代產業的發展,尤其是金融業。但順義不是傳統的金融發展地區,也并未納入首都金融發展的新空間,這樣一個北京的經濟大區和制造業大區,又將如何應對?
困惑中必須作出明智的抉擇,雄厚的產業基礎給了順義新的靈感,以“產融雙驅”為內涵的“產業金融”給順義帶來了另一次創造競爭優勢的機會,順義區金融辦主任周繼武指出,這既為順義提出了一條金融發展的可行之路,也打通了“制造大區”的升級之路。
六大優勢擦亮產業金融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帶動下,積蓄已久的順義金融順勢而為、悄然蛻變,金融規模開始放量,金融機構開始向高端演進。華夏基金、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中信銀行數據中心、正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開(北京)城市發展基金、伯納德投資公司、首都機場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中國航油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北京順義銀座村鎮銀行陸續落戶,順義區金融總部和功能性金融總部集聚趨勢日益顯現。
截至目前,順義區擁有銀行20家、保險公司27家、擔保公司22家、基金公司7家、證券公司3家,各類金融機構近百家,服務網點遍布全區,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金融服務體系。預計201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天竺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超過515億美元,屬地財稅收入達到370億元,金融企業稅收收入突破14億元,直觀的數字證明順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產業新區。
事實上,作為首都機場的所在地,順義區位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優美,因轄域內坐擁著中國最大的航空港,順義是東北亞信息流、資本流、科技流的匯流之地,促進順義成為了國際級綜合保稅區、首都高端產業功能區和現代制造業高地,這也進一步凸顯了順義產業金融發展的六大獨特優勢。
周繼武介紹說,首先是經濟基礎優勢。2010年順義區實現GDP867.9億元,較上年增長25.7%,常住人口人均GDP突破1.5萬美元,順義區總體社會經濟狀況使產業金融具備了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條件。
第二是產業發展優勢。順義區產業基礎雄厚,擁有空港經濟開發區、林河經濟開發區、北京汽車生產基地、空港物流基地、國門商務區等14個產業功能區,造就了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高科技產業、都市工業和現代農業五大產業集群,“十二五”期間,將打造形成汽車制造和航空業兩個千億元產值以上的產業集群。
第三是品牌集聚優勢。從龍頭企業燕京啤酒、順鑫農業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開始,順義區先后有空港科技、大龍地產、匯源果汁、東方雨虹、嘉寓門窗等12家大型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累計融資額592.8億元。2011年以來,順義區上市企業資源庫內企業已增長到45家,企業發展實力雄厚,繼續向資本市場“順義板塊”目標扎實邁進。
第四是空港區位優勢。順義作為首都機場所在地享有獨特的空港區位優勢,是在華北乃至全國發揮經濟輻射力的紐帶和依托。以首都機場為中心打造的北京航空城是北京創建“世界城市”的六大開發區之一。
第五是開放的政策優勢。順義區將構建以《順義區關于進一步優化臨空經濟區發展政策環境的若干意見》為統領,包括總部經濟、金融、企業上市等方面在內的一系列具體優惠措施,為區內產業和產業金融發展構建一個堅實的保障,全面提升臨空經濟區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
第六是發展環境優勢。順義區具有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綠色、濱水、生態、宜居”的辦公條件。順義新城坐落在潮白河兩岸,“五萬畝水面、六萬畝森林”環抱新城,這里是環境最優美、資源最豐富、市政最完善、前景最廣闊的區域,也是順義區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區域。
強勁的產業支撐,進一步彰顯了順義“國際樞紐空港、高端產業新城、和諧宜居家園”的發展定位,也注定了產業金融必將在順義強勢崛起。
有望成為特色鮮明的金融新區
對于產業金融而言,產業是基礎平臺,金融起到催化劑和倍增劑的作用,兩者結合必將產生更大的價值,這在國際上也不乏成功的范例:美國的洛杉磯是文化產業金融的中心,造就了好萊塢;加州硅谷從農莊變為高科技產業金融中心,是由于有斯坦福大學的技術輻射和數以百計的風險投資和投資銀行,以及納斯達克的資本市場退出機制。
很顯然,從資本的角度做產業,產業的財富放大效應會迅速增加,金融只有與產業融合才能產生放大效用,創新出新的更大的價值。而具體到順義產業金融的切入點,周繼武告訴記者,順義將以國門商務區為核心,搭建產業金融發展平臺,依托其形成的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汽車產業、物流業、會展業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汽車金融、物流金融、航空金融,推動產業金融快速發展,構建形成產業金融大區。
其實,周繼武更愿意從戰略的角度對順義的產業金融進行全方位闡釋。他談到,首先,隨著順義經濟的連年快速增長,順義區域內的金融機構需要更加綜合化,除去大型的商業銀行之外,還需要發展中小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證券、保險、信托、創投、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再者,順義有多家上市公司和諸多具備上市條件的優質企業資源,但整體上“融”的能力偏弱、“產”的能力偏強。所以,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政府和企業都將致力于提高企業整體資本擴張的能力,以此促進產融雙輪驅動。還有,順義成為產業金融中心,其最大資本就在于產業優勢,而這些產業的發展也促使著政府更加鼓勵和允許金融創新的不斷涌現。
成為特色鮮明的金融新區,產業金融是順義邁出的重要一步,在國家推進金融業改革和構建金融創新機制的機遇下,順義已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將以離岸金融為支點,以產業金融和生態金融為支撐,促進順義區金融產業向集群化、高端化、總部化和國際化發展。“順義的目標是打造國際金融之門”周繼武說。
為實現這一目標,順義區提出要“打造一個中心,突出兩個重點,建設三個平臺,抓好六項工作”。“打造一個中心”,就是要提升順義金融業在全市金融發展戰略格局中的地位,打造與北京世界城市目標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之門,建設與北京東北部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相稱的北京東北部區域金融中心。“突出兩個重點”,就是要突出發展產業金融和離岸金融。“建設三個平臺”,就是要重點建設綜合保稅區的離岸金融平臺,國門商務區的產業金融平臺,馬坡新城組團的功能性金融總部平臺。“抓好六項工作”,就是要重點抓好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金融體系建設、金融產品創新、金融企業培育和重點企業上市工作、金融機構引進、農村金融發展,全面提升順義金融業綜合競爭能力。
以“天竺綜合保稅區、國門商務區和馬坡新城建設”為發展平臺,以“產業金融、離岸金融、生態金融”為發展重點,走“由產業到金融,再到產業金融體系”的特色化發展路徑,這預示著,繼首都金融業“一主一副三新四后臺”布局后,順義有望成為又一個承接首都金融功能擴展的新興金融功能區。在全球經濟發展黃金時期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全球頂級智庫羅馬俱樂部討論“增長的極限”所顯示出的前瞻和勇氣告訴世人,如果不能以更長遠的眼光衡量短期發展的利弊,并不斷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將在未來出現的增長極限面前無能為力。
而今,因汽車工業、臨空經濟兩大產業引擎締造出經濟增長傳奇的順義,面對著社會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經濟靠什么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順義經濟是否仍具有過去數年來的競爭優勢,基數龐大的制造大區是否也會出現增長的極限,如何挖掘并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這些問題也一直在苦苦拷問著關注順義經濟發展的政府管理者、企業家和學者們。
用羅馬俱樂部的前瞻眼光審視當下的順義,人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現代產業的發展,尤其是金融業。但順義不是傳統的金融發展地區,也并未納入首都金融發展的新空間,這樣一個北京的經濟大區和制造業大區,又將如何應對?
困惑中必須作出明智的抉擇,雄厚的產業基礎給了順義新的靈感,以“產融雙驅”為內涵的“產業金融”給順義帶來了另一次創造競爭優勢的機會,順義區金融辦主任周繼武指出,這既為順義提出了一條金融發展的可行之路,也打通了“制造大區”的升級之路。
六大優勢擦亮產業金融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帶動下,積蓄已久的順義金融順勢而為、悄然蛻變,金融規模開始放量,金融機構開始向高端演進。華夏基金、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中信銀行數據中心、正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開(北京)城市發展基金、伯納德投資公司、首都機場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中國航油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北京順義銀座村鎮銀行陸續落戶,順義區金融總部和功能性金融總部集聚趨勢日益顯現。
截至目前,順義區擁有銀行20家、保險公司27家、擔保公司22家、基金公司7家、證券公司3家,各類金融機構近百家,服務網點遍布全區,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金融服務體系。預計201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天竺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超過515億美元,屬地財稅收入達到370億元,金融企業稅收收入突破14億元,直觀的數字證明順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產業新區。
事實上,作為首都機場的所在地,順義區位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優美,因轄域內坐擁著中國最大的航空港,順義是東北亞信息流、資本流、科技流的匯流之地,促進順義成為了國際級綜合保稅區、首都高端產業功能區和現代制造業高地,這也進一步凸顯了順義產業金融發展的六大獨特優勢。
周繼武介紹說,首先是經濟基礎優勢。2010年順義區實現GDP867.9億元,較上年增長25.7%,常住人口人均GDP突破1.5萬美元,順義區總體社會經濟狀況使產業金融具備了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條件。
第二是產業發展優勢。順義區產業基礎雄厚,擁有空港經濟開發區、林河經濟開發區、北京汽車生產基地、空港物流基地、國門商務區等14個產業功能區,造就了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高科技產業、都市工業和現代農業五大產業集群,“十二五”期間,將打造形成汽車制造和航空業兩個千億元產值以上的產業集群。
第三是品牌集聚優勢。從龍頭企業燕京啤酒、順鑫農業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開始,順義區先后有空港科技、大龍地產、匯源果汁、東方雨虹、嘉寓門窗等12家大型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累計融資額592.8億元。2011年以來,順義區上市企業資源庫內企業已增長到45家,企業發展實力雄厚,繼續向資本市場“順義板塊”目標扎實邁進。
第四是空港區位優勢。順義作為首都機場所在地享有獨特的空港區位優勢,是在華北乃至全國發揮經濟輻射力的紐帶和依托。以首都機場為中心打造的北京航空城是北京創建“世界城市”的六大開發區之一。
第五是開放的政策優勢。順義區將構建以《順義區關于進一步優化臨空經濟區發展政策環境的若干意見》為統領,包括總部經濟、金融、企業上市等方面在內的一系列具體優惠措施,為區內產業和產業金融發展構建一個堅實的保障,全面提升臨空經濟區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
第六是發展環境優勢。順義區具有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綠色、濱水、生態、宜居”的辦公條件。順義新城坐落在潮白河兩岸,“五萬畝水面、六萬畝森林”環抱新城,這里是環境最優美、資源最豐富、市政最完善、前景最廣闊的區域,也是順義區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區域。
強勁的產業支撐,進一步彰顯了順義“國際樞紐空港、高端產業新城、和諧宜居家園”的發展定位,也注定了產業金融必將在順義強勢崛起。
有望成為特色鮮明的金融新區
對于產業金融而言,產業是基礎平臺,金融起到催化劑和倍增劑的作用,兩者結合必將產生更大的價值,這在國際上也不乏成功的范例:美國的洛杉磯是文化產業金融的中心,造就了好萊塢;加州硅谷從農莊變為高科技產業金融中心,是由于有斯坦福大學的技術輻射和數以百計的風險投資和投資銀行,以及納斯達克的資本市場退出機制。
很顯然,從資本的角度做產業,產業的財富放大效應會迅速增加,金融只有與產業融合才能產生放大效用,創新出新的更大的價值。而具體到順義產業金融的切入點,周繼武告訴記者,順義將以國門商務區為核心,搭建產業金融發展平臺,依托其形成的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汽車產業、物流業、會展業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汽車金融、物流金融、航空金融,推動產業金融快速發展,構建形成產業金融大區。
其實,周繼武更愿意從戰略的角度對順義的產業金融進行全方位闡釋。他談到,首先,隨著順義經濟的連年快速增長,順義區域內的金融機構需要更加綜合化,除去大型的商業銀行之外,還需要發展中小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證券、保險、信托、創投、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再者,順義有多家上市公司和諸多具備上市條件的優質企業資源,但整體上“融”的能力偏弱、“產”的能力偏強。所以,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政府和企業都將致力于提高企業整體資本擴張的能力,以此促進產融雙輪驅動。還有,順義成為產業金融中心,其最大資本就在于產業優勢,而這些產業的發展也促使著政府更加鼓勵和允許金融創新的不斷涌現。
成為特色鮮明的金融新區,產業金融是順義邁出的重要一步,在國家推進金融業改革和構建金融創新機制的機遇下,順義已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將以離岸金融為支點,以產業金融和生態金融為支撐,促進順義區金融產業向集群化、高端化、總部化和國際化發展。“順義的目標是打造國際金融之門”周繼武說。
為實現這一目標,順義區提出要“打造一個中心,突出兩個重點,建設三個平臺,抓好六項工作”。“打造一個中心”,就是要提升順義金融業在全市金融發展戰略格局中的地位,打造與北京世界城市目標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之門,建設與北京東北部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相稱的北京東北部區域金融中心。“突出兩個重點”,就是要突出發展產業金融和離岸金融。“建設三個平臺”,就是要重點建設綜合保稅區的離岸金融平臺,國門商務區的產業金融平臺,馬坡新城組團的功能性金融總部平臺。“抓好六項工作”,就是要重點抓好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金融體系建設、金融產品創新、金融企業培育和重點企業上市工作、金融機構引進、農村金融發展,全面提升順義金融業綜合競爭能力。
以“天竺綜合保稅區、國門商務區和馬坡新城建設”為發展平臺,以“產業金融、離岸金融、生態金融”為發展重點,走“由產業到金融,再到產業金融體系”的特色化發展路徑,這預示著,繼首都金融業“一主一副三新四后臺”布局后,順義有望成為又一個承接首都金融功能擴展的新興金融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