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校服的種類多種多樣,每個國家的校服幾乎都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了國家的文化和教育方式。歐洲和日本校服已經是特色化的時裝,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以嚴格出名;泰國的校服以性感著稱,女生校服的裙子剛剛沒過大腿根部,可見這國家的開放風氣;中國校服和朝鮮校服走的是同一路線,無論男女都是寬大的運動裝,大部分學校要求學生每天必須身穿校服,不止學生的裝束,就連發型也必須在學校給出的發型中挑選。人們一直在批評中國的教育不鼓勵個性發展,從校服上也可見一斑。
中國校服像面口袋
中國大陸的校服在幾十年間的發展可以用“謹慎”來形容。在70年代以前,由于政治運動過于頻繁,校服沒有生存的空間和必要。而從70代到今天,校服的樣式沒有變化,一水的寬松肥大運動服,小學生胸前稍微有些裝飾物——紅領巾。
大多數人都不愛穿這樣的校服,但又沒辦法,在絕大多數地區,這種校服是唯一的選擇,而且只有一身。這種校服,不合身是最直接的感受,因為年少仍處于長身體階段,學校老師常常建議學生買大一號。初中高中的校服如果不是爛到沒法補,一般是會穿足三年的。實用性第一是中國校服的最大特點——要讓大家看起來一樣、穿得要像任何時候都能進操場做運動,雖然體育是孩子們的求學經歷中最容易被“主科”老師占掉的科目。
曾經有過學校試圖進行改革,采用日本或者韓國的校服樣式使中國的校服多樣化,也讓中國的學生看起來更好看。但遭到了一些家長的反對,他們的理由是,男生穿得太英俊女生穿得太漂亮,這容易早戀。面對高考獨木橋的壓力,家長們認為早戀是拖垮成績的殺手。
在更早一些時期,中國的校服并不像今天這樣地缺乏審美。電視劇《金粉世家》里,冷清秋的藍色上衣黑色裙子和白色襪子黑布鞋是當時女學生的標準裝飾,男生則是齊整的中山裝搭配黑色帽子。在清政府剛剛結束統治后,學生的這種裝束令人耳目一新。有不少人都在懷念民國時期學生們的裝束,認為那樣的服裝既能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性別觀念,又象征了嶄新的國家精神。
今天大陸地區的校服一直被批評缺乏審美,它既沒能影響整個服裝潮流,也沒被任何設計師借鑒過。但香港和臺灣地區的校服,依然有不少人去贊美它們。香港既保留了中式的類旗袍風格的校服,也有日本、韓國風格的套裝。臺灣因為被日本殖民過的特殊原因,校服也接近于日本風格,穿著方式也一致。即使在只有幾度的冬天,臺灣的女生也堅持露著腿穿裙子,據說這是校方規定。
日本校服代表國民文化
日本的校服上身通常是簡潔的白襯衣,冬天搭配著藏藍色的西裝樣式外套,下身是一件及膝百褶短裙,無論春夏都穿著長筒的棉襪,腳上蹬著圓頭的皮鞋。日本街頭,這種水手服打扮的女孩子隨處可見。
男生的裝扮則是簡單的詰襟服,白襯衣和簡單的西裝褲,肩上挎著一只單肩包。如果不是那些稚嫩的面孔,這樣的打扮和上班族有什么分別?
在日本,不同學校的校服在細節上會有些許出入,但這種基本的設計讓日本的校服風格獨樹一幟。不僅是學生在穿,即使畢業了,學生們也愿意身穿校服外出??梢哉f,校服已經成為日本國民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動漫、電影、流行音樂的MV,都在使用校服元素。對中國80后一代女生影響最深的動漫《美少女戰士》,人人都在劇中穿著漂亮合身的水手服;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藤井樹和柏原崇的校園戀愛不知打動了多少人;就連日本有名的情色文化里,校服儼然已成為AV女星最具殺傷力的道具。
日本男生校服對流行文化的助推同樣不可小視。在《網球王子》、《幽游白書》這些流行的動漫文化里,男主角都穿著日本傳統的詰襟式校服。那個在年底要上映的《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男主角同樣喜歡打著領結穿著制服在命案現場斷案。校園里還有關于男性校服的浪漫傳統,畢業時女生喜歡向自己喜歡的男生要第二位紐扣作為紀念,對尊敬的男性前輩則要求第一粒或者第三粒紐扣做紀念。
日本人能將校服發展成一種文化,是二戰以后的事兒。日本校服被定為今天的樣式據說是向歐洲學習。1864年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水手服被穿在兒童身上,這種風潮后來流向了歐洲各國,直到1879年被日本貴族學校采用后延續至今。在這之前日本學生穿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和服,今天的日本校服男生的服裝更偏向于軍官的服裝,而女生的服裝則更像普通士兵。這幾乎正好可以印證在今天日本男尊女卑的社會現狀,今日的日本女生,一般結婚后也只有少部分人離家工作。
但顯然日本校服女生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日本也從來不吝向世界展示這種小女生的形象。在前兩年日本外務省委任的文化大使中,把校服女生的形象作為日本最強的“軟力量”輸出到各國。在這兩年大熱的美劇《緋聞女孩》中,眼尖的人一眼就看出幾位主角服裝對于日本校服的借鑒。
英國校服有貴族范兒
歐洲的校服仍然維持著它一直以來低調和貴族的傳統,被視為最正統的校服。
也不知是歐洲的學生更嚴肅還是校方更強硬,他們的態度似乎是“學生就要穿得像個學生的樣子”。他們對校服的重視程度也不輸給日本,認為校服是培養學生紀律意識最直接的手段。
英國大概是這世界上最早擁有校服的國家,校服的歷史在這里長達500年,出現在亨利八世(1509年)時期,起初的顏色也大有來頭,采用統一的藍色。因為英國人相信這個顏色會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謙遜做人。今天校服的顏色種類并沒有增加太多,正式的套裝使用的顏色只有暗紅、黑、灰、藏藍幾種顏色。由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與英國的特殊關系,這兩個國家的校服風格基本是對英國校服的完全效仿。
英國校服如今依然努力培養學生具有紳士風范。在以培養精英著稱的伊頓公學,一套校服的售價高達2000英鎊。重要場合的服裝是燕尾服式的晚禮服風格,平時則是剪裁合體的西裝,配有西裝馬甲。
大部分學校校服遠遠達不到伊頓公學的價格,但是風格基本統一。男生身穿合體西裝,打領帶,女生則通常身穿灰色套裙黑色絲襪或者棒球衫配短裙,戴同色系帽子,校服上標有學校?;?,學生打扮依然保存了日不落帝國的紳士淑女范兒。可以這樣說,英國年輕人的審美和他們的校服審美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而英國的校服也為主流時裝界貢獻了最多的靈感,如今的“學院風”正是英國校服的時尚概括,而英倫范兒也成為各種潮人的學習榜樣,這兩年大熱的“牛津鞋”正是人們對英國學院時尚的一次集體膜拜。人們學習英國人的打扮不僅僅因為Burberry這樣的品牌,也不是因為最近誕生了凱特王妃這樣的新時裝偶像,更是因為倫敦早已經因為有獨特的風格成為重要的時裝之都。英國校服正是鋪就這種風格的重要力量。
(杜養有摘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