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6月4日
撫養羅姆尼
2012年美國大選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已非羅姆尼莫屬,外界很想知道誰對他的政治生涯影響最大。實際上,對羅姆尼影響最大的,不是曾擔任密歇根州州長的父親,而是曾在1970年聯邦參議員競選中惜敗的母親。母親的競選經歷,讓當時年僅23歲的羅姆尼學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舍我其誰”的拼搏精神。
英國《新政治家》5月28日
誰為英國猶太人說話?
在本期特刊中,作為英國工黨現任領導人的艾德·米利班德講述了自己身為猶太人的成長感受。和很多雙親經歷過納粹大屠殺的猶太孩子一樣,米利班德既能感受到父輩祖輩所經歷的苦難,又覺得那些苦難存在于另一個世界。對于他而言,在他眼中英國猶太人族群的最大特點,是具有要將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強烈愿望。
英國《經濟學人》5月26日
中國經濟有多強?
如今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全球神經,但有人認為,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將停止。有人設想歐元崩潰將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但事實并非如此,中國經濟比很多批評者想象的更具彈性。和“亞洲四小龍”等亞洲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并不依賴外來資金,更多來自內部,高存款率使得中國金融系統能很好應對延期和違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中國銀行系統有充足流動資金,中國政府也有財力給任何可能破產的銀行進行注資。當然,從長遠來看,目前上述有利因素,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重和勞動力價格提高,很可能在未來對中國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中國必須學會合理使用手中的資本,比如將那些仍由國企控制,回報率高的領域對私人資金開放,建立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等等。總之,中國改革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12人寫給橋下的公開信
日本《文藝春秋》6月
京都大學教授中西輝政研究了40年國際政治。包括他在內的12人對大阪市長橋下徹提問:“你到底持哪種中國觀?”中西看來,日本人本來就缺乏國際政治感覺。對橋下批評名古屋市長在南京大屠殺問題上的發言“對現實生活沒有積極的意義”這點,中西不以為然。他認為橋下應成為在歷史問題上與中國對峙的政治家。
法國《發展》5月25日
掌控法國的壓力集團
數量增加、行動規范化、手中掌握更多資金,讓法國壓力集團影響不斷擴大。法國公民監督組織調查顯示,對于法國政治影響最大的五個企業壓力集團為: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法國電力、道達爾公司、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和布依格電信。這些企業通過專業協會,占據了聽證會人數的21%,并左右歐盟未來政策走向。
德國《明鏡》5月28日
壽終正寢
每個人都會死,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問題是怎么個死法:是在醫院里痛苦地死去,還是在家里癡呆地過去?死亡這個題目有史以來就是令人忌諱的。但現在人們逐漸開始談論死亡問題,而且有人提出了一些好想法,使人們對死亡不再恐懼。如今,是討論死亡問題的時候了,應找一條讓人在尊嚴中壽終正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