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至之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一次名為“預防職務犯罪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研討會上公布了十條預防職務犯罪措施,埋藏其中的“積極探索在非公領域社會組織和中介組織開展職務犯罪預防”迅速被媒體拎出來做成了大標題。最高檢職務犯罪預防廳副廳長陳正云隨后解釋,這是因為“這些領域的腐敗往往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事實上,早在2011年年初,中紀委和國家預防腐敗局都已先后在不同場合提及了這一反腐新動向。
這讓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躍勤感到興奮,六年前,他就在國內率先啟動了“社會中介組織的腐敗狀況與治理對策研究”的課題研究。35000字的課題報告出來后,官方反饋甚好,“常委也批了,焦點訪談做了一期節目,很多部委都表示興趣很大,中紀委的紀檢監察學院還設立了一個課題”,林躍勤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在他手里,還有一篇即將發表的《行業協會腐敗防范對策研究》論文,將聚焦范圍從中介組織進一步縮小為行業協會,“要注意的是,我寫的行業協會依然承擔了部分行政和公共服務職能,有這些職能,才有尋租的空間,它們可以被認為是政府公權力的延伸”。
林躍勤說,有一個詞其實已經準確地描述了這些行業協會的地位:紅頂協會。
“權貴沙龍”
“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個國字頭的行業協會嗎?我是說屬于合法那種,不算開個皮包公司就到處行騙的。”這是曾經在某個國字頭的行業協會(前身為行業公司)待了十七年,最高擔任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的王清(化名)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的第一句話,五秒鐘后他自己回答了這一問題:1400個。通過簡單的網絡搜索就可以知道這些國字頭協會幾乎涵蓋了你能想象的一切領域:既有機械、輕工、鋼鐵這些熟悉的巨型行業協會,也有諸多陌生專業名詞,如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中國摩擦密封材料協會等等,更有一些讓人莞爾一笑的協會名,比如“中國文房四寶協會”。
王清說,中國的行業協會和國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們大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成立,而非國際慣例自下而上由市場自發成立,“去國外訪問就感覺最明顯,國外的人不覺得你們是一個協會,而是認為你們代表了中國政府”。這1400家行業協會都被歸于某個部委主管,現在最大的主管部委分別是國資委、發改委、商務部、安監總局和工商總局,“這些部委都有一個特點,手上都有各種審批性職權,它們管理之下的行業協會,必然也和部委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并且能夠分到一些審批性職權”。按照王清多年在行業協會工作的經驗,到底哪些行政職能由部委分到行業,事實上是一個相對隨意的過程,“法律沒有界定,有很多灰色地帶,可能就是領導說一聲,那就讓他們參加工作吧。這既不違法也不違規”。
2001年2月的那一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國家經貿委所屬國家內貿局、冶金局、建材局、紡織局、輕工局、機械局、石化局、有色局、煤炭局共九個國家局被撤銷,取而代之以十大行業協會(內貿局分為商業和物流兩大協會),這是中國行業協會歷史上的一個標簽式事件。
王清回憶說,當時的做法是以前在國家局里工作的人統統保留公務員編制,但是這部分人只出不進,也就是說如果調走或者死亡,補進來的人就不再享受公務員編制而是事業編制,因此現在的編制的確處于遞減當中。但這九個國家局都是副部級單位,當時輕工業局局長本身是正部級官員,這決定了隨后成立的行業協會也有很高的行政地位,“現在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十五家行業協會,只有物流協會是由正局級擔任,另外十四家還是副部級以上”。
對于行業協會在政府和市場之間模糊的定位,2007年曾經有消息稱國資委正在抓緊推出《關于規范行業協會暫行辦法》,其主旨就在去政府化以及強調制度監督,但是這一辦法至今尚未出臺,當時就有媒體報道說,“行業協會的反應并不積極”。
林躍勤則說,和這些國字頭協會與官方的聯系大都通過轉制和上下級管理的模式不同,地方上的行業協會更是有大規模的違規行為,最常見的方式是由現任政府官員兼任,或者擔任顧問、名譽會長,或者是剛剛卸任的官員擔任,“實際上形成了政府中介合二為一,結成利益共享體”。林躍勤提供的數據顯示,2003年以來湖北省全省有2502名領導干部在890個行業協會兼職,占行業協會總數的48.77%,在省民政廳登記的216家行業協會中,有638名黨政干部在189家協會兼職。而對山西省某地級市民間組織的調查表明,協會員工的95%以上為國家工作人員兼職,許多行業協會實際上與職能部門“合署辦公”。2008年的《社會組織周刊》曾經報道過,在全國性社團中,處級以上公務員在行業協會兼職人數7680人,其中,部級及以上領導825人,司局級領導2690人,處級領導1180人。
“地方上的這些協會事實上成了一個權貴沙龍,一個公關中心,企業和企業家為什么會交這么多會費進去?當然是因為看著官員在里面。”林躍勤提到了2010年的溫州東方高爾夫協會事件:這個協會成立的時候大張旗鼓地在溫州媒體以半版到整版的篇幅登出廣告,公開宣布有超過30名政府在職高官擔任名譽主席、名譽副主席、顧問等職務,高官名單覆蓋溫州人大、政協、紀委、公安,協會主席由溫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擔任,被網友戲稱為“以后四套班子開會直接去高爾夫球場就行了”,這一事件的最終處理結果僅僅是黨政官員“一律無條件退出”。
理論上來說,會費應當是行業協會最正當的收入來源,但林躍勤說,關鍵是其征收的方式是否正當。2010年,廣西查處了9個行業協會,涉嫌違規收費2739.86萬元,這些協會大都在章程中提出“個人申請、自愿入會、退會自由”的原則加入協會,但事實上其入會、會員費的收取都與有關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或行政許可掛鉤,如與政策審批、證照年檢等行政管理職能掛鉤。福州市個體協會和私營企業協會也被媒體曝光過,雖然秘書長號稱“入會自愿”,但工作人員卻稱“根據相關規定,企業自注冊起就自動成為協會的會員。現在要退會,必須要寫申請”,但因為涉及企業年檢,并沒多少人敢真的退會。
林躍勤的調查也發現,這種情況極為普遍,即行業協會依靠代行行政管理職能或憑借壟斷地位,將特定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的服務作為行政許可的前置條件,強制入會,進行指定服務、攤派會費。他不點名地說:有些協會要求乳品企業每年做鑒證和年審,一年收費5萬元。
有北京市的執業律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旦考取律師資格證,申請律師執業證時就會自動成為北京市律協的會員,不存在是否自愿的問題,每個個人會員每年需交2000元的會費,而律所作為機構會員,每年的會費是一萬元,“如果不交會費,律師證和律所都過不了年檢,所以事實上沒有人敢不交。但是這筆錢到底怎么花的,從來沒有財務公開過。”至于律協到底給律師提供了什么服務,記者接觸的律師們大都茫然,有律師說“不找我們麻煩就不錯了”。
北京市首佳房地產評估公司董事長高喜善兼任著北京房地產估價師和土地估價師協會的副會長,在這個協會之上是中國房地產估價師協會。高喜善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國家級協會的個人會費是一千塊一年,但是北京市的個人會員會費比較低,主要是收機構的會費。雖然他再三向記者強調自己所在的協會管理細則清楚,不存在強制入會的問題,但是他也承認評估師們和評估公司“一般都會加入協會,畢竟涉及資質年檢的問題”。例如首佳公司的評級,需要中國房地產估價師協會進行年檢,而這個協會的會長也一般由退休的副部長擔任,這種和官方的聯系也讓高喜善感慨,弄不清楚協會到底是行使協會意志,還是政府意志。
王清也說,他的很多企業家朋友患上了所謂的“010恐懼癥”:一看到手機上有顯示為010開頭的來電,就告訴秘書不要接,“因為都是各種名目的敲詐,主要敲詐方就是行業協會,敲詐的數目也很有技巧,既讓你有點心疼,但也出得起,最后為了不惹麻煩,還是都出了。”王清拿出手機給記者讀了一個短信,這是世界杰出華商協會事件曝出來后一個資產過億的企業家發給他的,他顯然深受其害:“與華商協會比起來,其實更可怕的是那種退休高官把持的協會。”
亂象叢生
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說,王清覺得那些只靠會費收入的協會“弱爆了”。行業協會以及協會負責人的生財方式五花八門,考驗的是各種想象力:國家每年有各種資助企業創新的科研經費。
一種方式與跨國公司相關:所有的跨國公司在中國都會委托一家公關公司,這個公關公司實際上就是要讓它服務的企業能在特定的階段規避風險。比如在涉嫌壟斷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公關公司都會尋求政府領導人對該企業負責人的接見,而這種安排一般也要通過特定行業的協會。王清說:“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個時候對這家跨國公司的查處就會放緩或者后置。”林躍勤也告訴記者,據他所知,當年力拓間諜案的時候,就有行業協會的內部人員被調查,“但是最后不了了之”。
雖然行業協會亂象已陸續得到披露,但真正移交司法的案件還是少之又少。王清向記者透露說,幾年之前,中國物流協會的國際部部長、副部長曾經被“一鍋端”,案由是截留私分出國費用,但是這個案件也一直沒有正式公布。
另外一個標志性人物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蔣雷。蔣雷于2007年4月突然失蹤,后被證實離境前往了新西蘭,而前幾年蔣雷的妻子兒子就已經移民新西蘭,這個案件至今未有定論。林躍勤在自己的論文中提到:“中國汽車協會章程明確協會為非營利性組織,但在歷次國內外大型車展中均通過提供批文(按規定各地車展需要通過汽車協會等行業機構審批,協會蓋章收20萬-30萬元,審批一次有效期為3年)撈取大量經濟收益。如2006年北京車展收入2億多元,由于行業協會財務管理混亂、不透明,為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蔣雷于2007年4月攜款潛逃提供了方便。”
王清和蔣雷曾經相識,他也證實了論文中的內容,“蔣雷以前是機械部的部長秘書,后來又當過汽車司的副司長,對這個行業非常熟悉,在協會內部也有絕對的財務管理權。這些車展的費用到底是入了協會的賬還是他個人的賬都很難說,因為你完全可以對企業說,一筆錢打入協會,另外一筆錢打入哪里哪里的境外賬號。現在廣東這一帶存在大量洗錢的公司,通過開曼群島或者維京群島,倒了幾遍之后這錢就失去控制了。”王清說,各種展覽會是協會營收的重要途徑,“蔣雷的手段其實還很原始,就是直接收錢,現在另外一種方式是協會不自己辦展覽,通過一個第三方公司操作,但這個第三方公司常常是會長的關聯人所開,這種展會也大都不需要招標,找哪個公司都是會長說了算。”
林躍勤和王清都很贊賞廣東省最近出臺的社會組織管理新規定,即從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別規定外,將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單位改為業務指導單位,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成立,無須業務主管單位前置審批后再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登記,同時行業協會將允許一業多會。林躍勤說,要是什么時候國字頭的行業協會也沒有了主管單位,他們手上也就沒有可尋租的權力,這才算斷了腐敗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