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振快的新書《官心民意》出版前,作為他的同事,我先睹為快。他希望我能寫幾句話,印在封底作為推薦語。我寫道:“在泛娛樂化的當下,洪振快是屬于極少數既年輕又讀書的人。他不僅讀,而且思。為文游走于歷史與現實之間,字里行間跳動著靈性和知性,好讀、耐讀。”
洪振快學中文出身,卻熱衷于對歷史的研究。他在沉下心研究歷史的同時,也關注現實,常在《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有影響的報刊開設時評專欄。《官心民意》這本書,就是他的時評專欄的匯集。我說他“為文游走于歷史與現實之間”,因為他對歷史熟悉,又有現實感,采用的手法是用歷史說事。這種手法,若用歷史記憶中的一個詞來說,那就是早就被人詬病過的“影射史學”。這也是當下“歷史熱”中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
大概千禧年之后,有關古代歷史的話題突然熱起來了,到今天仍然如火如荼。坊間常見到不管是大秦王朝還是大明王朝“那些事”或“面孔”,還有《百家講壇》“說三國”“說論語”等等,都是這種歷史熱的表象。
若透過表象看本質,我認為,一個社會中,如果歷史圖書,尤其是古代歷史而不是當代歷史圖書突然流行,大致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同樣,一個時評作家,如果不能直擊時弊,仍然需要躲在歷史帷幕中對現實說長道短,也是這個社會畸形的一種表現。
用歷史說事,基本上等同于“影射史學”。而影射史學是什么?余英時說:“影射史學深深地植根于中國的政治現實和理論中……為短期的政治目標服務的動機,促使史學家直接選擇有用的事實,不可避免地會將歷史的學問轉變為政治的宣傳。”
對于這種政治宣傳,經歷過“文革”或對“文革”歷史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那是“影射史學”達到極致的年代,余英時所指出的種種現象都為我們所熟知:孔子先是與周恩來掛鉤,接著是鄧小平,最后是華國鋒。秦始皇與毛澤東,漢代的呂后和唐代的武則天與江青,儒家與部分老一輩革命家,也都畫上了等號。
“文革”后,“影射史學”遭到人們的詬病,但在當下的“歷史熱”中,卻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只不過話語主體有了轉換:彼時是黨內派別之爭的政治武器,此時成為一般讀者從歷史獲得對現實閱讀的期待視野——這是接受美學宗師姚斯所提出的概念,也成為像洪振快一樣的時評者抨擊時弊的保護傘。對此,洪振快并不諱言。他在后記中說:“采用這樣的寫法,好處主要在于可以突破眾所周知的言論尺度。因為文章中用的是歷史事例,繞開了現實,不是直接針對現實發言,有些人即使看了不高興,但也不能對號入座,將文章所說的事指實為現實中的人和事。同時,在歷史事例中,卻可以挖掘有價值的信息,總結歷史現象,做深度的評論。”
人們常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話不錯。但如果把讀歷史、寫歷史作為現實閱讀的期待視野,把用歷史說事當作時評的話頭,而不是出于一種文化需求,顯然并不是好事。這至少說明我們現在的社會有些非常態。也正因為如此,洪振快的時評寫得很歡實,讀者讀得也興趣盎然。
盡管我對社會常態化充滿著期待,但當下的歷史熱現象卻讓這種期待似乎遙遙無期。因此,我連諾諾地說一句“別用歷史說事”的勇氣都沒有。 ★
《官心民意》
作者:洪振快
出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定價:28元
《十問中國金融未來》
作者:夏斌 陳道富 李南
出版:東方出版社
定價:25元
從經濟學家和媒體人的不同視角,對如巨額外匯儲備、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升值、國家金融戰略下的個人投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帝國》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68元
作者為英國最重要的金融歷史學家之一,書中深入探討了大英帝國的崛起以及對政治、經濟和世界貿易的重要作用。
《印度之歌》
作者:[法]瑪格麗特·杜拉斯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定價:28元
故事圍繞法國駐印度大使夫人和她身邊的三個角色展開——她的情人麥克·理查遜、著迷于她的副領事,以及一個生命軌跡與她平行的女乞丐。
《老饕續筆》
作者:趙珩
出版:三聯書店
定價:29元
這是一本與飲食有關的隨筆集,涉及各地飲食的方方面面,也有少量關于國外的聞見,寫口腹之欲,記風物人情,述歷史掌故,流露出作者對精致生活的眷念。
《生命中最后的女人》
作者:[美]埃勒里·奎因
出版:新星出版社
定價:26元
約翰·本尼迪克特有很多的錢、房子、汽車和女人。他有三個身材姣好的前妻——其中一個打碎了本尼迪克特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