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間懸掛著的一曲恢宏樂章。在《黃果樹瀑布》一文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筆形象展現了黃果樹瀑布的聲音和形態之美,對瀑布聲音的描寫尤其值得我們反復玩味。跟隨作者的描寫一起去“聽瀑”,你會經歷一次神奇之旅。
初聽:感受“漸近漸響”
課文第二小節,“飄”“拂”“涌”“蓋”這四個字,就像一曲交響樂漸近漸響的前奏,引出了一曲華麗而恢宏的樂章。一個“飄”字,讓原本無形的聲音,悠揚地、綿延地傳至我們的耳畔。一個“拂”字,讓我們感受到聲音的輕柔與親切。就這樣漸近漸響,最后,聲音以潮水般不可阻擋之勢“涌”來。一個“蓋”字展現出這聲響超越一切、溢滿天地間的磅礴氣勢。當我們“透過樹的縫隙”,終于見到黃果樹瀑布如“一匹寬幅白練”懸掛于天地之間時,見其形,聽其聲,仿佛整個世界都隱在了身后,天地間只留下這鏗鏘有力、高亢恢宏的“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了。
靜坐聆聽:體驗“漂浮于聲浪之中”
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到谷底,坐在水邊的一塊巖石上,只見整個瀑布就像是誰把滾滾長江、滔滔黃河提起來倒掛在那兒一樣。四周“群山環抱”,形成了有“山回谷應”之效的天然樂池。樂池的頂是湛湛藍天、悠悠白云。大自然這個神奇的指揮家,讓瀑布“從巖壁上直瀉下來”,縱情演奏著“如雷聲轟鳴”般的樂章。你看,那“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的水花不就像是樂章中跳動的音符嗎?這音符“直灑到我們的臉上”,這聲浪讓我們“漂”起來,體驗一種通達全身的“飛”一般的感受,以至于“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原本在人類的眼里,黃果樹瀑布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人類顯得多么渺小。而現在,在黃果樹瀑布那“訇然作響”的交響樂中,在他豪邁奔放的姿態中,在他神韻天然的粗獷的性格感召下,人獲得了力量,整個身心被瀑布的水流蕩滌,情不自禁地,胸膛“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這是怎樣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呀!
凝神諦聽:你為何而沉醉?
依依不舍地離開潭邊,再和作者一起登上溪旁的平臺,和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一起“凝神諦聽”。黃果樹瀑布的形成在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演變過程之后,一條寬大清淺、波瀾不驚的白水河在瞬間的高空跌落中造就了這“大自然的杰作”。徐霞客在300多年前就對黃果樹瀑布有過描述,也是中國歷史上對黃果樹瀑布進行詳盡記載的第一人。此后,無數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文字或畫筆描述黃果樹瀑布這一杰作,如清代黃培杰的《犀潭飛瀑掛崖陰》等。幾百年來,徐霞客“遙對瀑布”,“凝神諦聽”,他所沉醉的是什么呢?而讓你沉醉的,又是什么呢?
(《黃果樹瀑布》,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