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齊國有個叫王斗的賢者來到王宮門前,要見齊宣王。
2.齊宣王讓人請他進來。王斗卻說:“如果我就這樣去見大王,別人一定會認為我貪戀權勢;如果大王出來見我的話,那就是禮賢下士了。大王想怎么做呢?”
3.侍從將王斗的話告訴了齊宣王,齊宣王說:“請先生稍等,寡人將親自出去迎接。”
4.齊宣王迎了王斗進來,一邊走,一邊問王斗:“寡人聽說先生喜歡直言不諱,能當面提意見,是這樣嗎?”
5.王斗停下了腳步,對齊宣王說:“大王聽到的傳聞不真實啊,我生活在亂世,國君又昏庸不堪,哪里敢直言不諱啊?”齊宣王聽了,滿臉不高興。
6.兩人進了宮室,王斗裝作若無其事地說:“當年齊桓公多次會見諸侯,為天下信服,確立了霸主的地位。他的愛好有五種,如今,大王的愛好與桓公有四點相同。”
7.齊宣王一聽這話,立即高興起來,假裝謙虛地說:“寡人愚笨淺薄,一個齊國都擔心管理不好,哪里有四點與先王相同呢?”
8.王斗不動聲色地說:“大王過謙了。先王喜歡馬,大王也喜歡;先王喜歡狗,大王也喜歡;先王喜歡美酒,大王也喜歡;先王喜歡美色,大王也喜歡。先王喜歡賢士,大王卻不喜歡。”
9.齊宣王的笑容僵住了,連忙爭辯說:“當今世上根本就沒有賢者,讓寡人去喜歡誰呢?”
10.王斗說:“如今世間雖沒有騏驥一樣的良駒,但大王駕車的馬匹都齊了;世間雖沒有盧氏那樣的名犬,但大王的獵犬也已備好了;世間雖沒有西施那樣的美女,大王后宮卻是妃嬪成群;看來大王只是不喜歡賢士罷了。”
11.齊宣王又辯解說:“先生你錯了,寡人心里想著的全是國家大事和黎民百姓,當然希望得到賢士來治理國家。”
12.王斗微微一笑,對齊宣王說:“依臣看來,大王憂國憂民之心,還不如愛惜一尺縐紗深呢。”齊宣王非常不滿:“先生說這樣的話是什么意思呢?”
13.王斗不慌不忙地說:“大王讓工匠用縐紗做帽子,而不讓那些善于逢迎的臣子來做,因為工匠們能做好。如今大王管理國家,卻只任用那些善于逢迎的臣子,而不用賢士。大王您憂國憂民哪里抵得上愛惜一尺縐紗啊?”
14.齊宣王連忙施禮謝罪說:“先生說得有理,寡人實在是愧對國家。”
15.后來,齊宣王招納賢才,任用了五位非常有才能的人管理國家,齊國漸漸繁榮起來。
16.齊國的稷下學宮在齊宣王的大力支持下,也進入了鼎盛時期。天下賢士紛紛來到齊國,齊國都城臨淄成了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