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藤蘿瀑布》一文中,作者開篇一句“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此后無論是一樹花,還是一穗花,抑或是一朵花,都圍繞著一個“盛”字展開。這一個“盛”字,是文章的中心,也即文意之“魂”。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ǘ鋬阂淮ぶ淮欢浣又欢?,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這樣的“盛”況,洋溢于字里行間,真似那瀑布流落進讀者的心田。
再有沈復的《童趣》一文,作者開篇一句“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逼浜笠幌盗惺虑楸憔o扣一個“趣”字展開。
由此,我們來看看一位同學筆下的“童趣”:
剛進去的時候老是站不起來,一向不認輸的我,決定一定要戰勝它。我企圖把手按在球的兩邊,兩只腳一只在前一只在后來保持平衡,可是我還沒站幾秒鐘就跟著球一起翻了一個圈。這個動作失敗后,我想了一個大膽的動作:直接站起來跑。這個方法好是好,可是太消耗體力。我躺在球里面一邊休息一邊想,終于想到了兩全其美的辦法。我朝著氣球最多的地方慢慢滾過去,在快撞到別人的時候停下來,再朝著氣球和氣球中間的縫隙用力擠過去,這樣,我的前后左右都有氣球擠壓著,便輕而易舉地站了起來。
有趣嗎?小作者描述了自己第一次玩水上漂流球的經歷,很細膩很傳神,的確能夠引起很多讀者的共鳴。但是,如果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第一次……》,或者就是《水上漂流記》,都是絲毫沒有問題的;如若從“趣”字來考慮,就有些偏失了。
如何處理這個材料,讓其為中心服務,就需要努力挖掘這篇材料中的“趣”在哪。想站站不起來,左搖右晃,東沖西撞,攀爬匍匐,跌跌撞撞,或仰或躺,這是動作的“趣”;終于在“水上”站起來了,快活得意,這是心理之“趣”;或者再寫一寫在水上“漂浮”的感覺,與他人“擠壓”的感覺,都能很好地凸顯“童趣”這個文意之魂。
現在,我們要寫一篇作文《童年的煩惱》,很顯然,文意之“魂”是“煩惱”。我們的腦袋里會涌現出很多很多的煩惱:總也寫不完的作業,總也上不完的輔導班,與父母不能暢快地溝通,與同學不能痛快地玩耍……這些材料都可以體現“童年的煩惱”,我們只需要選擇一個或兩個素材,寫出具體的過程,讓讀者感受到“煩惱”即可,不必過多地傾訴。
只要能緊扣文意之“魂”,選擇適當的材料,進行恰當的處理,作文會變得輕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