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對陣,強壯的兵馬、先進的裝備固然有助于取勝,但巧妙的戰術同樣也十分重要。而且,如果戰術運用得法,有可能兵不血刃,或者犧牲很少的兵力就能取得勝利。
對此,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也作過相關的論述:“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說不用交戰,就可以令敵軍屈服。在孫武看來,與出動兵卒、使用武力相比,兵不血刃、不戰而勝,才是最上乘的作戰方法。
心理戰,就是這樣一種有效的戰術。心理戰,或者又叫攻心術,是指運用智謀,從心理、情感、意志上施加影響,從而瓦解敵方的斗志,或鼓舞己方的士氣,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從一些歷史典籍、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見識到心理戰的作用。知道嗎,一向以“勇猛、魯莽”著稱的張飛,也懂得運用心理戰。讓我們一起看看張飛是如何“大鬧長坂橋”的吧!
張飛哪里肯聽,引二十余騎,至長坂橋。見橋東有一帶樹木,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余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沖起塵土,以為疑兵。飛卻親自橫矛立馬于橋上,向西而望。 ——摘自《三國演義》
張飛身邊只有二十余人,如何能抵擋后面的千萬追兵?正面廝殺的話,無疑會全軍覆沒。張飛的舉措,是一種“詭詐心理戰”,給追兵傳遞錯誤的信息,誤導他們的判斷。果然,在后面領兵追趕的文聘上當了,見到樹林中揚起塵土,以為有伏兵,便不敢近前。然而,隨后追來的曹操可沒那么好騙,接下來,張飛又是怎么做的呢?
(張飛)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 ——摘自《三國演義》
面對大批的追兵,張飛毫不露怯,依舊氣勢凜然,令對方產生畏懼心理,這種做法,是一種“威懾心理戰”。結果,曹軍果然被獨當一面的張飛嚇退。
現代的軍事領域中,心理戰仍然是一項制敵的利器。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的傳遞越來越迅速而廣泛,報紙、廣播、電視,還有我們日益依賴的網絡,都為心理戰的實施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例如,建立戰地廣播電視臺,播放有利于己方的廣播電視節目;組織“網絡作戰小組”,攻擊對方的指揮控制網,制造信息恐慌等等。
現在,對于心理戰的作用,我們已經有所認識了;對于它的實施手段,我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大家在閱讀軍事故事、軍事新聞的時候,帶著一種發現的眼光去探尋,你一定會大開眼界:這一特殊的“武器”是那么巧妙多變,令人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