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說話做事“不講理”的人,面對這種人,我們該怎樣回應呢?今天,我就教你一招“以餌投魚”法,先從故事講起吧!
身邊事
剛下課,楊揚就興奮地對同桌說:“剛上映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真是精彩,劇情緊張刺激、扣人心弦……”話還沒說完,同桌就打斷她:“這與我們有關系嗎?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錢才是實在的。”“那聊聊全明星籃球賽吧!”一聽這話,同桌來勁了。楊揚笑著說:“剛才你不是說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錢才是實在的嗎?那全明星籃球賽也是假的,也沒啥可聊的了?”同桌頓時啞口無言。
論辯中,針對對方的不當言論故意設下“誘餌”,引得對方“上鉤”,然后乘機進行說服或駁斥,就叫“以餌投魚”法。
【方法備注】運用此法的關鍵點在“餌”,餌不香,魚不食。要摸準對方的心理,順其意思“下餌”,對方才可能“吞餌”。
【故事解讀】楊揚針對同桌的不當言論,先將話題引到他感興趣的全明星籃球賽上,便是一“餌”,等同桌一“上鉤”,再借機以其“餌”辯其語,指出其說法的偏激性,讓同桌啞口無言,厲害吧!
名人事
一天,有個朋友對洛克菲勒說,他有一筆五千美元的債款討不回來,而且,因為他與借款者交情不錯,當時沒有簽借據,現在想控告對方卻無證據。“這很簡單。”洛克菲勒說,“你寫一封信,催他還一萬。”“可他只欠我五千呀!”那位朋友說。“不錯。”洛克菲勒平靜地回答,“當他回信辯解的時候,你就有證據了。”
【故事解讀】故事中洛克菲勒運用的便是“以餌投魚”法——“催還一萬”是餌,等借款者回信辯解“只欠五千”時,“魚兒上鉤了”,自然為打官司找到了有力證據,聰明吧!
古人事
讓我們再讀一則古人的故事,來領略“以餌投魚”論辯法的魅力——
有位養雞場主人覺得私塾先生都靠耍嘴皮子吃飯,表面滿口仁義道德,私底下卻盡做壞事。因此,他經常說私塾先生的壞話。這天,一位私塾先生來到養雞場:“我想買只雞帶回去養,如果有人問起它,我就把他們推薦到你這里。”養雞場主人連忙稱謝,他請先生在雞場里隨便挑。哪知先生卻挑中了一只脫毛、病懨懨的雞。主人問:“為什么要買這只?”“我用它來向人家推薦啊!”先生答道。“萬萬使不得!你看我這里的雞,除了它哪只不是活蹦亂跳的?你拿它去推薦,對我太不公平了!”主人辯解。“少數幾個私塾先生行為不檢點,你就拿他們當代表說事,對其他先生也太不公平了吧?”私塾先生笑著說。雞場主人語塞。
●養雞場主人行為的錯誤之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私塾先生設的“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你參與】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段虐待小動物的視頻,小俊義憤填膺地說:“這些人如此虐待動物,是因為不懂得生死輪回的道理。有本書上說,如果你虐殺了什么動物,下輩子就會變成什么動物!”
小俊批評虐待動物的現象是對的,但他用“偽科學”的方式來說事就不恰當了。請你用“以餌投魚”法來反駁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