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的核科學發展史上,錢三強的名字熠熠閃光,稱他為中國核科學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并不為過,即使在國外,他的成就也廣為人知。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曾多次采訪過錢三強和他的學生、助手們,下面記述的就是有關他的一些往事。
我只是一名普通戰士
2003年8月6日,俄羅斯《新聞日報》發表一篇題為《原子能問題是如何破壞中蘇友誼的》的文章。文章說:“還在1949年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半年前,中共領導人就派了物理學家錢三強前往歐洲參加和平大會。此行的目的是為了購置現代物理研究所所必需的資料和設備。”還說,在法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克·約里奧一居里的幫助下,這一目的達到了。1954年10月,在赫魯曉夫訪華期間,毛澤東第一次提出請莫斯科幫助中國制造核武器。赫魯曉夫沒有作出任何承諾,并勸說毛澤東放棄這一不切實際的計劃。因為中國不具備相應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
那么中國核計劃是怎樣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起來的呢?從當時領導研制中國“兩彈”的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的非凡經歷中,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錢三強曾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同時兼任核工業部副部長。他雖然身居要職,卻十分平易近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任新華社記者,經常出入他的辦公室,他給我的印象是,為人儉樸,講話幽默,愛開玩笑。因而我這個晚輩記者對他講話也很隨便。
“三強同志,人們都說您是中國的原子彈之父,是這樣嗎?”有一天,我問他。
“噢,話不能這么說——”他聽了后,慢條斯理地笑著對我說。說完,他又憨厚地笑笑說:“我國發展原子能事業是比較快的,外國從原子彈到氫彈,一般要花四至七年時間,而我們只花了兩年多時間。我們之所以能贏得這樣快的速度,這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更不是我個人的功勞,而是在毛主席、周總理、聶榮臻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在廣大科技人員、干部、解放軍戰士和工人的大力協作下取得的,我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像一名普通戰士那樣,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其實,中國這個震驚世界的成就,和錢三強有著密切的關系。
怎樣才能為國家爭口氣?
錢三強出生在浙江紹興的外婆家中。他家上兩代一門五人分別是中國近百年來杰出的文學家、教育家和外交家,是名不虛傳的“錢氏一門俊秀”。紹興出過許多仁人志士,錢三強孩提時代,他父母給他講過鑒湖女俠秋瑾的故事。長大后,錢三強逐漸懂得了中國人受氣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落后的工業和落后的科學技術。
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以后,在求學的年代,錢三強每年都要參加幾次學校舉辦的國恥紀念日:九一八、一二八……
國家的現實促使他思考這樣一些問題:“中國人為什么總是受氣?”“中國人真的不行啊?”“怎樣才能為國家爭口氣?”
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后,錢三強進入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他在所長、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的指導下,從事銣分子光譜的研究工作。
1937年春季的一天,錢三強正在圖書館里看書,嚴濟慈教授走來對他說:“聽說你在中學學過法語,現在還記得嗎?”“忘了不少,查著字典還可以看看文獻。”“那好,我來考考你的法文程度。”說完,嚴濟慈順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法文雜志,讓錢三強念了一段,然后讓他譯成中文。
“還行啊,你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準備留學考試吧!”
就這樣,錢三強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留法公費生的“鐳學”名額。24歲的錢三強就這樣乘船去了法國。
1937年冬,錢三強到達巴黎。正在巴黎考察光學食品制造的嚴濟慈教授,親自帶他到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會見了約里奧一居里夫人。錢三強深知留學的機會來之不易,在這里他非常勤奮地學習與工作。那時,除了受難的祖國時時牽動著他的心外,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做核物理實驗上。
錢三強到居里夫人的實驗室不久,約里奧一居里夫人和南斯拉夫科學家薩維奇合作,發現鈾和釷受中子打擊后,生成一種像鑭的放射性元素。法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也發現鈾和釷受中子打擊后,生成一種非常像鋇的元素。這些實驗結果說明,鈾和釷受中子打擊后,可以分裂成兩個質量差不多的原子核。這就是原子核裂變現象的發現。這是1938年底的事情。第二年初,約里奧一居里夫人與錢三強同做一個實驗,目的是觀察用中子打擊鈾的原子核和釷的原子核,得到的非常像鑭的放射性元素放出的B(貝他)射線能譜。做實驗時,居里夫人做放射源,錢三強用云霧室拍照片(為博士論文做準備),師生二人經過兩個星期的緊張工作,最后證明兩者的能譜一樣,是同一物質。這個實驗用物理的方法,為重原子核的裂變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不久,居里夫人用低壓云霧室拍攝到世界上第一張記錄有原子核裂變碎片的照片,直接證實了原子核裂變現象的存在。
這一重大發現使人類對原子核的研究進入了新時期。那天,錢三強從實驗室出來,非常興奮地對正在法國留學的水聲學家汪德昭說:“你知道原子核裂變釋放能量有多么重要的意義嗎?這種能量將來如果為人類服務,那該多好!但是,如果用來制造武器,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六年以后,美國人利用原子核裂變的原理,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約里奧一居里夫婦和他的中國學生錢三強,當年在努力弄清原子核的內部結構和裂變的威力時,都是夢想人類能夠和平利用原子能。在這之后,居里夫人又和別人合作,發現了原子核裂變的連續反應。差不多同時,英美科學家也觀察到了這種現象。錢三強很快完成了博士論文,1946年他與清華大學同學、正在法國留學的何澤慧結婚。婚后,錢三強和何澤慧一起繼續研究原子核的裂變現象,他的想法得到了居里夫人的熱情支持。經過緊張地工作,錢三強夫婦用核發乳膠技術發現:鈾的原子核受中子打擊后,在300次裂變中,有一次分裂成了3個碎片。這個重大發現,使他們異常興奮,但是,他們沒有立即聲張,而是繼續做實驗。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研究,他們終于在1946年底證明:鈾的原子核在中子的打擊下,不僅可以分裂為二,而且可以分裂為三。1947年春天,錢三強和何澤慧對鈾原子核“三分裂”的機理做出了解釋。這些發現,使人類對原子核的裂變現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取得上述成就后,錢三強和何澤慧提出了準備回國的想法。
“我要是你,也會這樣做的!”約里奧說。
“祝愿你們回國后,為你們的國家和人民好好地服務!”居里夫人說。
分別時,法國老師送給錢三強一份兩人簽名的鑒定書,用法文寫著:“10年間,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來并由我們指導工作的同代人中,他最為優異。我們這樣說,并非言過其實。”在法國期間,錢三強先后發表了30多篇論文,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和法國科學院頒發的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并先后擔任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和研究導師職務。
1948年5月,錢三強和何澤慧回到闊別11年的祖國。當時,正值北平解放前夕,他對物理研究所師生們談了歐美各國研制原子彈的情況。他在講話中暗示將來有一天,中國為自衛和反對核訛詐,也應當迎頭趕上,并很有信心地說:“一個國家有了鈾礦,如果政府又能充分重視原子能的研制,那只是時間的問題。”
不久,新中國誕生。一個月后,中國科學院成立。錢三強在一片空白中開始籌建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當時,連他和何澤慧在內研究所總共只有5個人。起初,他們連最簡單的儀器都沒有,再加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禁運封鎖,可以說是異常困難。他們在北京一個舊式的四合院里開始了新中國原子能科學的艱苦創業:沒有儀器,他們就騎著自行車到舊貨店里采購器材,自己著手研制;沒有從事核物理研究的人才,就自己培養。不久,在國外留學的一些青年,其中包括“娃娃博士”鄧稼先等人,陸續回國參加了研究所的工作,到1955年,白手起家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已經擴大到150人左右。
1955年1月14日,周總理把錢三強和李四光請到中南海,詳細詢問中國核科學研究人員、設備和鈾礦地質資源的情況,并認真細致地了解了核反應堆、原子彈的原理和發展核能技術所需要的條件。第二天,毛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聽取了李四光、劉杰、錢三強的匯報,研究了中國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問題。毛主席聽完匯報后高興地說:我們國家現在已經知道有鈾礦,進~步勘探一定會找出更多的鈾礦來的。解放以來,我們也訓練了一些人,科學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創造了一些條件,過去幾年其他事情很多,還來不及抓這件事,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隨后,毛主席和與會的人們一起吃飯,他舉杯祝酒說: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干杯!
會后,由錢三強組成領導小組,加緊了培養發展原子能事業的科技人才的工作。為了使全國都來關心和重視原子能事業的發展,錢三強等人和各個高等院校的教授們組成宣傳團,到全國各地宣講關于原子能的科普知識。在這同時,他還率領數十名科技人員到蘇聯學習。
就這樣,錢三強歷盡艱辛,與物理學家彭恒武、王淦昌等人一起,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創建起了中國的核科學研究機構,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核科學人才。
我們要放個“大炮仗”
上世紀50年代末,蘇聯撤走專家,使中國原子彈研制工作陷入困境。在這緊要關頭,錢三強推薦朱光亞、王淦昌、彭恒武等科學家,帶領當時還很年輕的鄧稼先、周光召、于敏、胡仁宇等人,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發奮圖強,自力更生,終于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如期爆炸。在這之后,他又參與領導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工作。
在領導研制“兩彈”的過程中,錢三強知人善任,一些當年與他共事的科學家生動地回憶了他當時的情景。
一天,二機部部長宋任窮委托錢三強挑選一位原子彈研制工作的“科學技術領導人”。錢三強經過深入考慮和物色,推薦了核物理學家朱光亞。20多年后,錢三強撰文談了推薦朱光亞的原因:當時朱光亞屬于科技界的“中字輩”,年僅35至36歲,論資歷不那么深,論名氣沒有那么大,那么為什么要選他呢?他有什么長處?第一,他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判斷事物的能力;第二,有較強的組織觀念和科學組織能力;第三,能團結人,既與年長些的室主任合作得很好,又受到青年科技人員的尊重。實踐證明,他不僅把擔子排起來了,而且很好地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
鄧稼先曾生動地回憶說:“1958年秋天,有一天,當時已是二機部負責人的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找到我說:小鄧,我們要放個‘大炮仗’,這是國家絕密的事情,想請你參加,你看怎么樣?說完,錢三強又嚴肅地說:這可是光榮的任務啊!”
鄧稼先聽錢三強說國家要放個“大炮仗”,而且讓他參加,他立刻明白了,這就是說要讓他參加原子彈的研制工作,面對這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他不免有些惶恐,說:“呵,研制原子彈,我能行嗎?”
“能行,你就和大家干吧!這是國家對你的信任。這件事關系到國家的安危,我相信你能干好。”
在黨中央和二機部負責人的領導下,錢三強帶領大批科學家,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在戈壁灘上接連放起了“大炮仗”。
年輕人不要對自己的國家妄自菲薄
我最后一次見到錢三強教授,是在1989年的一天,編輯部讓我請他談談如何對年輕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那天,錢三強語重心長地說:“中華民族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自鴉片戰爭以后的100多年間,經歷了近現代史上相當艱苦的民族求自存的歷程。可以說,是經過了多少代人艱苦奮斗才得到的獨立。我是民國二年(1913年)出生的,正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之后,經過了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在舊中國也呆了30多年。抵抗外國列強入侵,求得自存,使國家強盛起來,是我們這樣一個年齡上下的人共同追求的目標。我們在國內奮斗,到國外求學,總想把他國強盛起來的經驗拿到手,并不是只圖個人待遇如何。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獨立的心愿才真正得以實現。”
錢三強說:“像我們這樣一個被壓迫的國家,獨立之后,要一點點自強起來,不僅現在的年輕人要艱苦奮斗若干年,而且需要一代兩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青年們(當然包括青年學生和科技戰線年輕人)肩負著建設未來國家的歷史重任,了解國家的過去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青年們應該好好學習我們民族受壓迫的歷史,也就是說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了解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發生的變化,取得的成就。”
錢三強說:“國家要強盛起來,離不開科學技術,青年們也應懂得這個道理。因此,我希望年輕人(一切有志于使中國擺脫落后狀態的青年們),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應致力于科學技術知識的學習,不要對自己的國家妄自菲薄。我們新中國成立時,科學技術十分落后,只用了15至20年左右,就實現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的突破,躋身于五個核大國之列。主要原因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了社會主義道路,調動了全國各方面的力量,協同作戰完成的。”
錢三強說:“當年,正是我們這一些人,不僅理解馬列主義,而且了解中國的實際,才能結合我國的國情,把科技隊伍訓練和組織起來,又有些人把世界各國先進的東西帶回來。作為一名中國人,要有在自己或下一代的手里使中國強大起來的強烈愿望。因此,新中國成立后接連取得了許多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其中包括舉世矚目的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錢三強最后說:“后生可畏,我相信中國會涌現出大批優秀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會接好老一代科學家的班,把飽經憂患的中華民族引向繁榮和富強。”
(責任編輯 謝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