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為國人所熟知,主要因為他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為新中國建設作出了杰出貢獻,並被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譽為我國“科學界的一面旗幟”。其實早在青年時期,他就投身革命陣營,特別是在辛亥革命時期,他曾以實際行動積極為實現國家富強而奮斗,在辛亥革命后,他重新走上科學救國之路。
19世紀、20世紀初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清朝政府的腐敗,使中國落到備受宰割、屈辱的境地。這在童年的李四光的心中激發起強烈的愛國熱情。1904年7月,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破格選派官費到日本留學。到達日本后,李四光進入弘文書院學習。其間,李四光開始參加革命活動。
1904年12月,李四光結識了當時在東京法政大學學習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經宋教仁介紹又認識了在東京京西大學學習工藝化學的馬君武。此時,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並毅然將盤在頭上的長辮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邊。1905年初,李四光學習任務雖很重,但他仍經常出入留學生會館,赴集會,聽演講,決定追隨孫中山先生。他還積極投身革命政黨的組建活動。7月30日,他參加了在東京赤坂區松町三番黑龍會會所召開的中國同盟會籌備會。會后由孫中山主盟,宣誓加入同盟會。其中,李四光的自書誓詞為:聯盟人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李四光,當天發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眾處罰。天運乙巳年七月三十日中國同盟會會員李四光。李四光是同盟會第一批會員中年齡最小者。8月20日,在日本東京赤坂區松町內田良平先生的宅邸,李四光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
同盟會總成立后,清政府密托日本政府對革命黨人“隨時蹤跡,窺其舉動”,同時加強對中國留日學生的控制。11月2日,日本文部省發布第十九號命令《收容清國人留學之公私學校章程》,共50條。這是日清勾結對中國留學生革命活動的迫害、鎮壓的信號和標志。李四光曾參加東京中國留日學生總會反對日本政府文部省頒發的第十九號命令的斗爭,為應付事變,留日學生成立了中國公學,李四光還準備同其他留日同學一起回國。經過斗爭,日本政府迫于國內外輿論壓力,答應了中國留學生提出的條件,並承認中國留日學生會館的合法權利。
1910年,李四光從大阪高等工業學校畢業,隨后回國。但李四光仍繼續參與革命斗爭。
1911年5月,李四光以同盟會會員身份與當時在工業學堂的學生、共進會在該校(即湖北中等工業學堂)的代表陳磊等聯系,共同為共進會與文學社的聯合往返奔走,對促進共進會與文學社的聯合作出了貢獻。后李四光又聯絡日知會等團體策劃8月19日的起義。中華民國成立后,同盟會總部從東京移到南京,改秘密為公開。湖北同盟會和共進會、文學社合並,重新建立支部,李四光為書記(秘書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消息傳到北京,李四光非常興奮,與正好從黑龍江到北京的湖北留日同學高仲和一起離開北京,經天津、上海,返回武昌。到武昌后不久,即被湖北軍政府委任為理財部參議。10月底至11月初,北洋軍閥袁世凱令其部下馮國璋猛攻漢口,企圖撲滅革命烈火。10月28日,黃興、宋教仁來到武昌,黃指揮抵抗袁世凱北洋軍閥的猛烈進攻,退保漢陽。李四光組織碼頭工人和人力車工人運輸軍火,支援前線。
武昌起義后,湖南、陜西、江西等省相繼宣布獨立,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在此期間,李四光曾為組建南京臨時政府的出謀劃策。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李四光積極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在湖北擔任發展實業部門的行政職務,領導實業建設。
1912年2月7日,湖北軍政府設立實業部。經過公選投票,李四光以得票最多而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該部“掌管全省農工商礦及一切實業行政事宜”。其內部設正副部長、參事、秘書、庶務各室,另設三科:農林科、工商科、礦務科。2月16日,實業部在武昌三道街舊鹽通署開始辦公。3月5日,根據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指示,將實業部改為實業司,湖北實業部改為實業司,李四光擔任司長。后因實業行政事務綦繁,于是實業司改三科為五科:農科、林科、工科、商科、礦科。其中,農科分設五課:農事課、水產課、畜牧課、蠶桑課、茶務課;林科分設三課:林政課、生產課、經營課;工科設三課:勸工課、惠工課、考工課;商科設四課:商政課、營業課、登錄課、度量衡課;礦科設置兩課:礦務課、礦計課。當時,因戰爭湖北的實業破壞嚴重,特別是漢口被清軍焚掠,損失尤為慘重,擺在李四光面前的任務十分艱巨。他努力實現孫中山提出的“務使首義之區,變為模范之市”的期望。經他接管、恢復、新建,在實業部各科下面先后設立了十余處附屬機關。其中農科主要有:農事試驗場、茶葉講習所、蠶業講習所、女子蠶業講習所;林科:全省模范林事試驗場;工科:全省模范大工廠、制革廠、紅磚第一廠、湖北造磚廠;商科:兩湖勸業場、商品陳列館;礦科:炭山灣煤礦官廠、陳家灣煤礦官廠、韓家山銅礦廠、硝磺總廠、興大礦物局等。李四光還根據孫中山指示,派員清查、測量和登記被焚各家房屋地基的面積,然后同紳商就漢口商務、設立建筑公司、保護營業權、水陸聯運等方面的問題,統盤籌劃,以恢復漢口商業市場。此后,湖北省實業果出現一些生機。在此期間,他經常往返于南京與武漢之間,工作十分努力。
袁世凱上臺后,黎元洪在湖北開始打擊和排擠革命黨人。1912年7月,李四光以“鄂中財政奇絀,辦事棘手”為由,多次向黎元洪提請辭職。黎元洪表面上“溫語慰留”,實則電告袁世凱予以批準。8月8日,袁世凱下令:湖北實業司長李四光呈請辭職,“準免,本官”。
辭去實業司長后,李四光遠赴英倫求學。
(摘自《貴州文史叢刊》2012年第2期,有改動和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