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本次銷售會!”一個男人用麥克風喊著。但由于人聲鼎沸,他的聲音幾乎被淹沒。但他仍然在喊:“如果您是第一次買房并且今天付款,我們將給您一個驚人的折扣—— 九七折!”
這是一個下雨的周日,西安某小區的看房會現場,大廳里擠了80多人,背景音樂是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幾個攝影師不時按下快門,他們是組織方搜房網請來的,專門記錄今天的售房盛況,以做成促銷用的碟片。
僅僅停留了20多分鐘,看房團就離開了這里,乘大巴去下一個樓盤。但人人都興高采烈。
與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在中國買房是一件大事:一旦簽訂合同,房主就加入了“有產階層”,獲得了小康的生活水平。在這個擁有900萬人口和9099座兵馬俑的古都里,人們最大的夢想之一是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25歲的王磊坐在巴士上,翻閱著一堆樓盤信息介紹。他是一家軟件公司的程序員。今天看的樓盤都位于西安城南的高科技開發區。王磊告訴我:“這個地段很有發展潛力,我們公司明年也可能會搬到這里來。”
一路上,領隊不停提醒他們注意窗外的新樓盤。車開進了一個名叫“假日花園”的小區。臨下車前,領隊又一次提醒說:“如果今天付定金的話,別忘了出示你們的會員卡,否則沒有折扣的。”
剛一下車,他們就又一次被各種打折信息包圍了:“今天決定買房的人可以多得到10平方米 ,等于多了一個房間!”“今天付一萬元定金的人可以打一萬元的折,再贈送價值6888元的電器!”
從建筑上看,無論是“假日花園”,還是“陽光城市”或者“楓林豪園”,都是一種模式—— 中國式“小區”,一般由數十幢高樓組成,每幢樓的樣子大同小異,由圍墻與外界隔開。這種現代中國的建筑模式非常普及,是應對日益擴大的城市和強大的住房需求最成功的方法。
站在高樓前面,王磊顯得有些暈,他已經是第二次來這里看房,但仍然下不了決心。“我想找一套可能范圍內價格最便宜、面積又最大的房子。”他說。
“假日花園”這個名字本身,就暗示出了一種不需要工作、整天只想躺在沙灘上的“理想世界”,與節奏飛快、交通擁堵的大都市相映成趣。在售房介紹里,開發商寫道,盡管地處城市中心,但假日花園提供了一個“安全靜謐的家園”—— “身居鬧市,但又可以在自家庭院享受生活。”
不過這還是比較謙虛的。大多數西安的開發商則喜歡使用“國際化”、“成功”等形容詞。比如“陽光城市”就號稱是“青年領袖享受生活和購物的天堂”。
中國人對小區里一套公寓的渴望,讓我們想起了上世紀美國和歐洲家庭紛紛去郊區購房的熱潮。兩者的動機是一樣的:小康人群想要遠離紛繁嘈雜的城市,以棲居在和平安寧的綠色天堂。唯一的區別大概只是,現代中國人的理想棲居地還在城市中心的某幢高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