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會停下改造自然的步伐,但如何合理地改造依然是全人類的課題。
2012年8月1日,正在河南考察黃河防汛工作的溫家寶總理在要求各地、各部門做好臺風應對工作時重提1975年8月板橋潰壩事故,他要求吸取板橋事故沉痛教訓,“把困難想得更充分,把工作做得更扎實,把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得更超前,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75·8”板橋事故究竟留下了怎樣的痕跡?近日,本刊記者走訪了當年的受災地區,尋找事故親歷者,聆聽他們在多年之后對往事的記憶與審視。
夏風吹著大壩上的野草嘩嘩作響,板橋水庫復建紀念碑安靜地立在主壩前。
這里所經歷過的那場災難曾吞噬了數以萬計的生命,這是上了些年紀的駐馬店人記憶深處不忍觸及的一頁:1975年8月8日凌晨,板橋水庫垮壩造成特大洪水災害,7億立方米的洪水使駐馬店地區在短短數小時內變成一片汪洋,1015萬人受災,超過2,6萬人死難,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駐馬店水利局一位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2005年在紀念“75,8”垮壩事件30周年座談會上,河南省的專家提出要建立防洪減災展覽館,保存關于“75·8”的歷史資料警示后人。2012年年初,河南省水利廳將其定名為河南省防洪教育基地,目前教育基地外體建筑已修建完成,內部裝修和歷史資料布展還在進行中。當年溢洪道的4個大閘作為遺跡保留下來,成為教育基地的一部分。
世界罕見的暴雨洪水
受當年3號臺風影響,1975年8月5日至8日駐馬店地區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就在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附近的林莊,3天降雨量達1605.3毫米,6小時降雨量更達到830.1毫米,創世界紀錄。板橋水庫最大入庫流量為13000立方米每秒,短短3天時間就有近7億立方米的水流進板橋水庫。
7日夜,板橋水庫水位迅速上漲并漫過防浪堤,8日凌晨1時30分大壩被沖垮,7億立方米的水如千軍萬馬掃蕩下游地區,河南省受災耕地面積1780萬畝。沖垮大、中型水庫各一座,小型水庫24座,大小河道決口842處。
時任駐馬店地革委生產指揮部副指揮長兼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的孔繁斌親歷了那場劫難,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收集“75.8”的相關材料,經過多年研究對比,他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總結出了板橋水庫垮壩事件在世界水庫垮壩史上的罕見程度:
6個小時降雨量世界第一,垮壩水庫規模(當時)世界第一,在同一時間水庫垮壩數量世界第一,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也是破紀錄的。
“75.8”災難的原因當時被歸結為不可抗拒的暴雨洪水。
據《汝陽縣志》記載,1593年(明萬歷21年)當地爆發特大洪水,“雨若懸盆,魚游城關,舟行樹梢,連發十又三次”。不到400年后,人們再次見到了這樣的景象。水庫下游百姓曾深受其利
駐馬店地區位于河南中南部,自古以來一直是旱澇災害多發地,地勢西高東低,是山區向平原的過渡區,汛期東南水汽進入駐馬店地區,受西部山脈影響急劇上升,氣流運動劇烈,極易產生暴雨。由于從山區向平原地區的過渡帶很短,每遇暴雨,匯流速度極快,洪峰流量大,來勢猛,突發性強,常常造成大面積洪水泛濫。
1950年夏,淮河大水,造成嚴重損失。當年10月,政務院作出《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確定“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制定了‘上游應籌建水庫,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攔蓄洪水、發展水利為長遠目標”和“低洼地區舉辦臨時蓄洪工程,整理洪汝河河道”的戰略部署。
板橋水庫就是在淮河治理初期的1951年修成的,在“大躍進’的推動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駐馬店地區新建了大中小型水庫共200多座。
原板橋水庫水電站負責人范世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當時修水庫都是老百姓一塊石頭一塊石頭挑起來的,國家經濟水平有限,主要投資就是輸水洞和機電設備。”因為是親手所造,當地老百姓對板橋水庫有感情,信賴它能夠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
崔迎九曾是駐馬店泌陽縣沙河店鎮大李莊村村民,“75·8”災難發生的時候他6歲。36年來,他看到了許多關于“15·8”遇難人數和事故原因的猜測,流言越傳越妖魔化。從1990年代末起,他走遍了駐馬店各地,試圖從民間角度真實還原這場災難,留給后代一份關于人類改造自然的樣本檔案,其中有教訓也有經驗。
“板橋水庫垮壩之前,在防洪灌溉方面給當地老百姓帶來很多好處?!贝抻鸥嬖V《瞭望東方周刊》。
“板橋水庫共有南北兩個干渠,南干渠負責給駐馬店市供應飲用水和工業用水。我家就在水庫下游的沙河店公社大李莊村,南干渠從村南500米處向東流過。水庫修好20多年來,我們村的土地,有50%被改造成水田,即使遇到干旱,也有水庫的水來灌溉。”崔迎九說。
因為西高東低的地勢,板橋水庫的水可進行自流灌溉,下游臨近地區如原沙河店、文城公社深受其利,當地群眾生活質量大大提高。而水庫上游地區沒有水庫灌溉,無法種植水稻,每到秋天,上游村民得到下游去換糧食,得到水庫惠澤的下游“成了姑娘最愿嫁的地方”。而板橋水庫的發電功能更''止板橋老百姓用上了電燈,相對周邊其他地區,顯得先進與時尚。
然而這個老百姓親手建造并深有感隋的水庫大壩,只存在了25年。四面環河的“孤島”
在暴雨來臨前的1975年7月,駐馬店地區的人們正在和嚴峻的旱情作斗爭。
當年8月4日,3號臺風深入內陸,在駐馬店上空和南下的冷空氣交流,形成特大暴雨。這次歷時5天的降雨過程,在時程分配上呈瘦高的“雙峰型”,先大后小,山丘區5日、7日降雨集中,6日稍小。
“忽大忽小的雨一時間麻痹了人們防汛的意識”,原板橋水庫水文站站長黃明栓告訴《瞭望東方周刊》:“5日來了一次小洪水,8日來了大的?!?/p>
“上個月一直抗旱,這下可來雨了,大家伙兒都高興壞了,誰會想到雨越下越大把大壩沖垮了!”魏灣村村民王玉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孔繁斌回憶說:‘每日一天下雨下得最大,處在抗旱中的當地政府就想讓水庫多蓄點水,結果比國家規定的多蓄了3000萬立方米的水?!?/p>
暴雨連下3天3夜,當地親歷者回憶,雷聲始終在頭頂打轉,“臉盆拿到外面接水,一伸出去馬上縮回來就是滿滿一盆,麻雀大小的鳥都被雨水活活砸死了。”魏灣村村民肖慶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隨著水位急劇上漲,板橋水庫有兩次洪峰入庫,一次在8月5至6日,最大入庫流量7500立方米每秒,第二次在8月7至8日,最大入庫流量為13030立方米每秒。
遂平縣原車站公社黨委書記張書林告訴《瞭望東方周刊》:“5日夜里遂平縣城八里長街的水就有一米深,窗戶外的水都到窗戶邊。”
據范世德介紹,板橋水庫管理局在5日下午就被淹了,“土坯房很快被水泡塌,對外聯絡的電話總機被砸在屋內,對外通訊中斷”’
8月5日19時30分,板橋水庫水位為107.90米,相應庫容為1.50億立方米。水位越來越高,北干渠被沖壞。6日,水庫管理局安排家屬轉移到溢洪道北邊山頭的泌陽縣療養院。
沙河店緊挨板橋鎮,在通訊中斷以前聽到水庫危險的只言片語,當地干部立刻組織村民分南北兩路撤離,所以沙河店的損失降到了最小。
滅頂之災發生在與沙河店隔河相望的遂平縣文城公社魏灣村,魏灣村四周被沙河環繞,一旦出現大暴雨,它就成了四面環河的“孤島”,無處可逃。
魏灣村原村支書王石頭告訴《瞭望東方周刊》:“7日下午大隊干部就組織群眾撤離,哪高就跑哪,誰家房子是瓦房就上誰家房?!笨墒?日凌晨水庫垮壩后,“水漲到樹梢高,沒處跑,坐墳堆和麥秸垛上的都被沖跑了”。
1975年魏灣村共有村民21300人左右,大水沖走了1100人,25戶人家從此絕戶。生死搏斗
1951年修成后的板橋水庫,在1956年又進行了擴建加固。壩型為黏土心墻壩,總庫容4.92億立方米,防浪墻頂高程117.64米,主溢洪道有4孔弧形閘門,設計最大泄量1742立方米每秒。
1975年8月6日1時水庫水位達到110.85米,超過主溢洪道堰頂。7日12時30分,檢查人員報告“主溢洪道一、二、三級跌水處發現遠驅水躍”。水庫管理局工程師賀炎炳為保護閘下消力池的安全,曾兩度減小閘門開啟高度,約減少下泄量0.03億立方米。而后水庫水位以每小時0.3米的速度繼續上漲,達到115.27米的時候,管理人員才決定全部開啟溢洪道閘門,在提拉閘門時還有兩扇發生故障。
“當時就算閘門全部打開,主溢洪道的泄量也不足以應對5億立方米的水量”。范世德說,當時所有人把希望都放在副溢洪道上,副溢洪道的設計就是起保壩作用的,“假如副溢洪道是土基,水就會越沖越深,拉切下去??鍓我院笪覀內ツ莾嚎?,副溢洪道只拉切下去30厘米,因為底下全部都是巖石。當時選擇副溢洪道位置的時候應該早測量到下面是巖石,水庫周圍的地質情況在修水庫之前應該都了解到”。
7日下午恢復的對外通訊在晚上20時又中斷了。水庫管理人員被迫向解放軍某部駐板橋留守處求救,部隊多次在大壩南北發射紅色信號彈,鳴槍向下游群眾發出撤離信號,可由于雨大風大,事先也沒有信號約定,下游百姓基本不知曉撤離通知。
8日1時水庫水位達到117.94米,超過防浪墻0.3米,大壩開始垮壩,7億立方米的洪水傾瀉而下,沿途吞噬所有障礙物,洪水最大流量達78100立方米每秒。
洪水沖到遂平縣京廣鐵路,將鐵路擰成麻花,由于鐵路地勢高,許多在上游被沖下來的百姓在過鐵路時被洪水打翻。“鐵路成了鬼門關?!睆垥终f。
通過遂平的洪水因受高地影響,一部分順汝河干流和汝河右岸坡洼地進入宿鴨湖水庫,一部分沿奎旺河及汝河左岸進入上蔡境內?!叭绻鍓蔚暮樗由掀陂g下雨積累的洪水都進入宿鴨湖,宿鴨湖水庫也必垮無疑?!痹诜妒赖驴磥恚炱杰囌靖浇母叩匕押樗至鳎蟠鬁p輕了對宿鴨湖水庫的沖擊。
宿鴨湖水庫在1975年5月初就曾由孔繁斌等人組織重修加固,原來的五孔閘門擴建到了七孔,因此其抵御洪水壓力的能力也強了很多。但是到了8日9時50分,宿鴨湖水庫的進庫流量已達24500立方米每秒,水庫水位達56.68米。為了不出現第二次水庫垮壩事故,駐馬店地區防汛指揮部決定炸掉部分壩體,保主壩安全。孔繁斌隨即帶人挖炸藥坑,經過3次爆破,宿鴨湖水庫水位終于慢慢下降,洪水逐漸泄出。
但是卡到洪河、汝河交匯處的班臺閘,洪水還是下泄緩慢。據當時的駐馬店地區防汛指揮部《防汛急報》載:8月11日,洪河、汝河上游水位繼續下降,中游緩慢下降,下游新蔡水位繼續上漲,班臺站水位37.15米,對下游壓力很大。
多個縣城來電向指揮部匯報當地村民隋況,多數人泡在水中,沒有食物,浮腫、腹瀉嚴重。為減少二次傷亡,8月14日,中央慰問團排水指揮小組的沙風、蓋國英等乘飛機到達班臺閘,與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孔慶德匯合。當日12時30分至19時,用9噸半炸藥把班臺閘所有閘門、胸墻、橋面和部分橋墩炸毀,洪水得以分洪下泄。
大水過后
老天爺似乎在跟駐馬店人較勁,大壩垮了以后,雷聲漸漸停息,快天亮時半邊已是晴天。
大水過后,據肖慶明等回憶,天亮后只見一片汪洋,一片寂靜,“都嚇傻了,高處站滿了人,樹上房上麥秸垛上都是”。據河南省水利廳原副廳長陳苗述,“5個縣城和條條塊塊的高地就像分布在湖中的島嶼,人們站在‘島上’或水中向飛機招手求援助?!?/p>
8月8日到28日,駐馬店抗洪搶險指揮部開始空投大批搶險救災物資和食品??胀兜睦羽x被當地村民形象地稱為“天饃”,各縣建立了接收空投物資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設立空投地點、標記接收空投食物?!八阅菚r基本沒有餓死的?!笨追北笳f。
水災過后,各省市醫療隊很快趕到,政府發放救濟款、糧食和百姓生活物品,地區成立生產救災辦公室,組織生產自救。到1975年底,共搭建庵棚110萬間,為了安全過冬,有的村民還對庵棚進行了加固,換咸水泥墻、氈頂,有的還修成了簡易房。
對于造成垮壩事故的原因,水利部組織調查小組用3年時間調查研究出了一份《1975年8月——暴雨洪水調查報告》,報告主要從技術層面分析了暴雨形成原因。河南省水利廳總結了板橋水庫垮壩失事的教訓:規劃設計照抄蘇聯規范,設計標準低;兩次水文復核,已發現水庫安全標準不足,未引起足夠重視;沒有應付超標準洪水的緊急措施;防汛指揮機構薄弱,指揮優柔寡斷,甚至失誤。
黃明栓說:“當時年年說防汛,實際上什么都沒有,沒有工具、草袋,炸藥就那么一點點,早就潮了炸不成了。缺乏系統的應急預案,所有人都是手忙腳亂?!?/p>
板橋水庫修建于建國初期,那時我國的水文資料非常少,據范世德介紹,所謂百年一遇的洪水大多是根據水文計算流量的方法算出來的,“把蘇聯水文計算的辦法全部套用過來,又借用咱們國家外流域的資料,很可能是南方某個水系的資料,即‘相關資料’。他認為,把外流域的“相關資料”嫁接過來又“人為修正”,這是造成水庫設計標準過低的主要原因。
“技術上的落后加上思想上的麻痹?!笨追北罂偨Y出“75·8”給當時水利界的教訓,災難提醒工程技術部門不要被千年不遇、百年不遇的說法所蒙蔽而降低標準,“真正的防汛工作必須做在汛前”。
“沒有水庫不行”
“水利,弄不好就會變成水害。”范世德說。曾經親自體驗到板橋水庫帶來的切身好處的當地百姓,成了水庫垮壩失事災難的最大受害者。
魏灣村年紀大的村民直到現在還對那場水災心有余悸,肖慶明的妻子看到下暴雨就往外跑。然而,沒有板橋水庫的幾年間,駐馬店地區的水旱災害不斷,“老百姓還是覺得沒有水庫不行?!蓖跏^說。
1986年底,板橋水庫復建工程開工,1993年竣工。復建后的板橋水庫最大庫容6.75億立方米,壩頂加高到120米,總泄量能達到15000立方米每秒,大壩全長3720米。
駐馬店水利局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復建后的板橋水庫除了主要的防洪功能外,還兼有灌溉、發電、無公害養殖、給駐馬店驛城區居民提供日常用水的配套功能?!艾F在有一套非常標準的應急預案和防洪調度方案,駐馬店鐵路東建了一個豫南防汛物資儲備廠,哪兒出問題了馬上就可以調度。”
如今的板橋水庫結實地將汝河攔腰截斷,汝河平靜的水面似乎在水庫的征服下變得溫順了許多。“75·8”事件即使對于當地的年輕人也已是飄渺的歷史。
人類不會停下改造自然的步伐,但如何合理地改造依然是全人類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