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的房價一路下跌,從原先13000元/平方米跌到7000多元/平方米
最近幾個月,二姨的心情很差,因為她的賣大房炒小房計劃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二姨家住上海,一家三口擁有一套兩室兩廳的住房,那是當年市中心老房子拆遷時分到的。夫婦二人早就退休,兒子在一家工廠做技工,日子雖不寬裕,倒也談不上緊巴。不過眼看著兒子已經30多歲卻沒有成家,二姨一天比一天著急,后來總算找到了癥結:兒子沒有婚房。于是,二姨動起了腦筋。很快,在—個房產中介的指點下,二姨開始了騰挪。
2009年,二姨將家里原先的房子賣掉,加上多年的存款,總算湊到300多萬元現金。她的打算是用這筆錢重新買兩套房,一套是市區一室戶的老公房,大概要100萬元左右,生活比較方便,二姨夫妻倆自己住;一套是位于江蘇昆山花橋的新房,兩室兩廳,面積80多平方米,單價只要13000元,雖然不在上海境內,其實離上海嘉定區并不遠,也能乘到嘉定區的地鐵,這套房給兒子住,以后就作為他的婚房。
房產中介告訴二姨,表哥之前沒有房產,所以在上海市區買的這套房只需首付兩成,而花橋的房子總價不到110萬,最多只要首付四成。最后,二姨只要付出不到70萬,就能實現由一套房變兩套房的理想,剩下的現金炒炒股票、買買理財產品,很容易就能抵銷還貸壓力,日子說不定還能過得比以前好。
可現實永遠比想象殘酷,等到實際操作時,二姨才發現很多該做的功課沒有做。
2009年9月份,二姨為市區—套老公房付了5萬元定金,可等到辦理銀行貸款時,因為調控重新收緊,銀行要求至少三成首付,而且,貸款年限也壓根不是二姨想要的30年,而是30年減去老公房存在的年數,貸款期限一短,還貸壓力立馬就提升一倍不止,超出了表哥的承受能力。猶豫良久,二姨最終一次性付款。
買昆山那套房子倒沒生什么波折,最后,二姨總算是解決了家里的房子問題,除去裝修、購置家具等等雜費,手頭還多了140萬現金。對這筆錢,二姨也做了分配,40萬元在銀行存定期,50萬元炒股票,5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二姨按照5%的年收益算了一下,每年能有7萬元回報,再加上三口人的退休工資和薪水,生活水平還上了一個檔次。
從2011年開始,二姨發現自己的計劃出現了巨大漏洞:首先,昆山的房子一路下跌,原先13000元/平方米的均價,已經跌到7000多元/平方米二姨自己住的老公房,價格雖然沒怎么跌,卻有價無市,因為房子太舊住得不舒服,一般只有手頭拮據的剛性需求買家愿意接手。
其次,二姨買的股票深度套牢,要套現,就等于是被腰斬。所以,二姨的賺錢大計,只能靠銀行理財產品和銀行定存來實現。可惜,2012年以來,理財產品的收益也隨著降息而降低了。
不久前,二姨走遍上海的幾大銀行詢問有沒有收益在5%左右、風險又低的短期理財產品,卻大失所望。建設銀行一款32天的保本型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只有2.9%;中國銀行—款非保本浮動型產品,35天期,預期年化收益率也只有3%。
不過,最讓二姨郁悶的,還是原先賣掉的那套房子,因為戶型好、房齡新,二手房報價反而上漲了10多萬。一來一回,二姨可謂損失慘重,不但沒有賺錢,反而蝕了本,二姨說,她得到的教訓就是:理財不能總是只想著賺多少錢,還要想想會不會虧本。一門心思地想發財,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虧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