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北京意外地刮起了一場圍剿奧數的風暴。這次風暴是由8月18日CCTV新聞頻道的奧數報道引起的。此后,每天播發揭露奧數的新聞不止,來勢不可謂不大。
說起來,近年來社會對奧數的批判討伐從未停息過,2008年我曾發表過一篇《打倒萬惡的奧數教育》的博文,引起軒然大波,也只是媒體上熱鬧。奧數打而不倒、愈演愈烈,已經形成巨大的經濟產業。這次卻不一樣,有關方面雷厲風行,特別當真。北京市副市長開會緊急部署,市教委連下禁令,叫停與升學掛鉤的所有奧數競賽,宣稱10月31日前暫停所有涉及奧數的培訓。市教委與工商部門將對培訓機構開展聯合執法檢查。與巨人、學而思等培訓大亨約談,眾皆臣服。不僅如此,向來牛哄哄的重點中學也低下頭來,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四中、八中等30所名校與市教委簽訂責任書,承諾嚴格執行北京市小升初政策,不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不將奧數等成績作為入學依據,不舉辦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奧數競賽培訓。簡直可以說是洗心革面,立地成佛。
擔憂和質疑隨之而來。最為糾結的是參與奧數培訓的家長,他們已經付出的心血、投資可能付之東流。他們認為如果不能靠奧數考試“拼孩子”,那就只能“拼爹”了,豈非更不公平?的確,考試作為“無權者的權利”,幾乎是平民和知識階層與金錢、特權抗爭的唯一通道。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奧數之所以成為萬眾討伐的社會公害,因為它對青少年成長、對教育品質的危害特別巨大。高難度的奧數教育,成為扼殺兒童學習興趣和身心健康的無情殺手。經過數年沒有寒暑假、雙休日的奔波勞累,花費十數萬的費用之后,真正能夠為名校“點招”的只是極少數人。然而,它卻綁架了大多數小學生和家長。因而,這是一場以犧牲大多數兒童和家庭的利益為代價的殘酷的游戲,是千百萬少年兒童的噩夢,禁止和取消是必須的。
至于能否真正取消奧數,多數人都缺乏信心,因為有此前十年的經驗。眾所周知,奧數只是表象,奧數熱的背后是擇校熱,真正的病因是變相的重點學校制度和擇校制度,巨大的學校差距造成家長不得不擇校的倒逼機制。能否有效治理擇校熱,才是問題的關鍵。人們對政府的期待,不止是禁止奧數培訓,更重要的是能否實質性地變革現行的學校制度和小升初入學制度,走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正道。
人們的好奇集中在10月31日這個期限上,這似乎意味著“暫停”奧數是一種臨時性的措施。北京市教委的發言則給出了另一個解釋:在10月底初步完成治理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鉤的工作,將出臺小升初政策的新政。如果能夠以整治奧數為契機,深入改革小升初政策,那真是北京市民的福音。但是,在同一場合,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的發言又令人疑竇叢生。他說,“北京市小升初政策一直以來是比較完善、比較嚴格的……現在發現的都是執行沒到位的問題。”可以說是坐實了老百姓的擔憂。如按此說,毛毛雨、走過場的前景便已經注定。
北京市小升初亂象哪里是什么執行沒到位的問題,明明是政策本身的嚴重失誤!目前,北京市城區的小升初約有50%左右的學生劃片就近入學,其余的主要可歸為三類,即以錢擇校、以權擇校和以優擇校。繳納十幾萬、幾十萬元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進入重點學校,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主管部門多年來視而不見,無所作為。“共建生”是指單位通過與重點學校“共建”、利益交換的方式,接受強勢機構的子女入學。主管部門同樣裝聾作啞,置若罔聞。以優擇校包括通過奧數考試點招,以及推優生、特長生等渠道進入重點中學。這些做法都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所規定的免費、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因為義務教育作為一種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是一種非選拔性、非淘汰性的保降性教育,是不允許選拔、篩選的。而且,作為對每一個兒童基本教育權利的保障,這種教育必須是普惠的、一視同仁的,不允許把學校和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
在事實上存在極大學校差距的情況下,不少家長認為最公平、簡單的辦法是恢復小升初統一考試,如同中考、高考那樣。但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通過考試入學,是“政治不正確”的,它勢必加劇小學階段的應試教育,并且加劇學校和學生的分層。在《義務教育法》實施了二十多年之后,我們不可能重新退回義務教育制度建立之前。唯一的可行之路,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辦學,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既是法律的規定和國家的政策法規所要求的,也有眾多有效治理的實踐和經驗已經驗證的可行之路。安徽銅陵、山西晉中、河北邯鄲等一批“沒有擇校的城市”的出現,證明取消擇校,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而整治奧數是半途而廢,還是改弦更張,對北京是一場真正的考驗。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