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學習實力相當同學,一個在全市中考的時候,是全市第一,另一個是全市第五名。在整個高中期間,兩名同學基本上不分伯仲。臨近高考,學校里頻繁進行模擬考試。一模、二模時,那個第一名的同學情況還可以,但到后來壓力越來越大,真正走到高考考場,腦子里就一片空白了;而另一位同學,卻是越戰越勇,最終走進了北大。大家都替那位經常考第一名的同學惋惜,認為是那八次模擬考試擊垮了他;而走進北大的那位同學也在感慨,是模擬考試成就了他最后的輝煌。
解讀:
模擬考試的初衷,是讓考生在心理上為迎接真正的高考做好充分準備。通過模擬考試,可以讓考生適應考場氣氛,適應考場形式,做到心中有數。另外,學校在高考前為學生提供的模擬考試,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促使學生在高考前查漏補缺。但是,如果僅僅把目光放在模擬考試的評分結果上,并以此分數高低論英雄,來斷定高考的成敗,就完全失去了模擬考試的積極意義,這樣做,只會對真正的高考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模擬考試考了一個好分數,或許會興奮不已,卻恰恰忘了總結成功的經驗,恰恰忘了還有一些缺漏需要彌補,那么離下次的失敗也就不遠了。反之,模擬考試考了一個不好的成績,卻不去分析失敗的原因,不去尋找學習中的問題,而是整天沉溺于考試失敗的痛苦之中,滿腦子都是分數的困擾,難保高考不再失敗。其實,任何考試都不過是在特定的某一天,以特定的方式,測驗你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不是要對你個人人生價值做出評判,高考不是,模擬考試更不是。
每一次考試,都不要有“啊,磨人的考試終于過去了” “這下我全完了”等消極的思想,你需要的,不是死死地固在極高或極差的成績里不肯自拔,而應該積極放眼于未來。美國心理學家斯尼德領導了一項關于學習態度的研究,在研究中,提出下面一個問題讓人回答:“如果你原定的目標是80分,但一星期前發下來的第一次成績卻只有60分,這項成績將占學期總成績的30%,你打算以后怎么辦?”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結果差異很大,但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最樂觀的學生打算更努力,想出各種彌補的辦法去達到目標;較為樂觀的學生也打算想出一些方法加以補救,但實施方法、付諸行動的決心不夠;悲觀的學生則沉浸于分數中,放棄繼續用功,并表現出一事無成的頹廢樣子。斯尼德還發現,學生的這種樂觀性與他們未來的學習成績有著非常高的相關性。特別是在智力相當的學生中,樂觀性高的學生成績往往遠遠高出樂觀性低的學生。所以,如何正確對待模擬考的分數,是決定高考成敗的重要因素。
考試分數的高低受多個因素影響,如命題動機、內容側重、試題總量、試題難度以及自己的復習程度等。很多時候,分數并不能說明學習的整個真實面貌。考試分數僅僅是一個提示,提示對于一門功課,你所學到的和沒有學到的內容。在考試結束后,你要做的正確事情是對試卷進行認真分析、全面研讀。這樣一來,可以使你更好地了解在以后的考試中你該注意什么。
首先,在考試中,你要評判自己是否遺漏了一些特別的知識點;是否有一些知識點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應該掌握;是否犯了粗心的錯誤,比如忘記填寫答案或者讀錯了考試要求等等。總之,請準備一個考試筆記本,最好每一個科目都要有一個,記錄下在每一次考試中,你需要注意和提醒自己的問題。如果試卷發下來,你發現,盡管試卷上分數很低,但現在沒有緊張的考試氛圍,自己很多題都能夠完全正確作答,那么,請相信你已經掌握了知識。你需要做的是制作一些提示卡片,上面寫上積極的話并且經常練習說這些話,比如:“這些知識我已經全部掌握,在我需要時可以順利從腦中提取出來”“我放松而且很自信”“我會得高分”“我喜歡考試”“時間足夠”等等。
然后,你應制作一個錯題集,用來處理考試中做錯的題目。通過總結你曾經犯過的錯誤,在以后你就會做得更好。這個過程最為重要,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自己了解到學習中哪些是懂的、哪些是不知道的,從而查漏補缺,以更充分地備戰高考。
錯題集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①答錯的題目;②各種錯誤的答法;③包括自己的和同學的錯誤;④出現錯誤的原因;⑤正確的解答方式;⑥應接受的教訓。
對于自己做對的題目也要進行分析,主要是考慮有沒有更好的解題方法。總之,不要滿足于把題做對,甚至不要滿足于100分,因為即使全做對了,答題的水平還可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最后,要樹立一個信念:“沒有失敗,只有結果。”這一點對你非常重要。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會害怕“失敗”這個詞,但每個人都會經歷過這樣的事:我們想要一個結果,得到的卻是另一個結果。比如,曾經有過考試不及格,曾經被某位同學超越……請記住:當事情的最后最終出現并非你所希望的結果時,并不意味著失敗,而是得到了一些經驗。經驗,是你不斷超越自己的最寶貴財富。如果把每一次失誤都當成是沉重的失敗,這將是一種精神負擔,是一種消極情緒,會嚴重影響你的生理狀態、思維過程,進而影響你的精神狀態,限制你的行為。實際上,成功最大的限制就是人們對失敗的恐懼。
在《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一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知道自己不會失敗,你會做些什么呢?”
仔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你會怎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