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宣誓:忠于憲法,忠于人民……”4月17日上午,浙江永康市28名新任命的政府組成部門主任、局長,面對國旗宣誓就職。
近期各地換屆過程中,干部以宣誓方式公告履新的報道屢見報端,且誓詞往往頗具地方特色。例如此前在今年2月,重慶巴南區政府31個組成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在履新之際宣誓“以巴南不強誓不休、巴南人民不富誓不休為己任”。
巴南區人大常委會還通過了《選舉和任命人員就職宣誓辦法(試行)》,當地干部就職程序就此實現了制度化。當地“一府兩院”班子和部門負責人任職都將舉行宣誓,宣誓人要在誓詞上簽名,并交區人大常委會存檔。
綜觀4月以來的新聞報道,宣誓之舉在全國各地已屢見不鮮。
4月12日,北京市200名剛剛獲得許可標準的新執業律師面對國旗宣誓“保證忠實履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這是3月司法部下發《關于印發〈關于建立律師宣誓制度的決定〉的通知》后,全國首次大規模的新執業律師宣誓活動。
江蘇南通市已迎來“5. 10思廉日” (5月10日諧音“我要廉”),本月在當地各部門黨員干部舉行的廉政建設活動中,宣誓被視為重要內容。4月19日,南通曹公祠社區干部宣誓“拒收錢物,不貪不占;無法退還,上繳載案”;“兩袖清風,無悔無怨”。
4月18日,廣州越秀區各界代表400多人宣誓“建設廉潔越秀”。
同日,河北正定縣綜治委組織600多人宣誓“迎正博、樹形象、保平安、促和諧”。宣誓已經成為一些地方黨政部門采用的形式,這其中,公職人員的宣誓每每受到社會關注。由于尚無統一規范,宣誓形式、對象和內容各異,公職人員宣誓遇網友和媒體“拍磚”的亦不鮮見。
各地黨政“一把手”履新應宣誓
1993年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后,2002年8月,國家人事部首次統一組織來自中央國家機關43個部門的500多名新錄用公務員舉行宣誓儀式。雖未被寫進公務員法,可宣誓儀式已成為新公務員上崗前的一道必備程序。
2010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宣誓規定(試行)》經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新任檢察官宣誓制度就此確立。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社會主義學院院長胡旭晟于2007年曾提交了一份宣誓制度建議書,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公務員、法官和檢察官、律師的就職宣誓制度。
此后幾年,是否將公職人員的宣誓行為制度化,曾被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起。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閭小波告訴《望東方周刊》,“各地已經涌現出各種宣誓實踐,但沒有相應的制度供給,宣誓活動亟待規范并上升為制度。”
觀察公職人員宣誓活動,宣誓主體中最受關注的是新任命的各級黨政“一把手”。
2004年河南省滎陽市市長首開地方行政首長宣誓之先河。當年3月21日,時任滎陽市長楊福平手持《憲法》,在232名人大代表的見證下,面對國徽宣誓就職。
山東青島市早在本世紀初已建立了公務員面對國旗的宣誓制度。此后,手持憲法、面對國徽和國旗成為最常見的地方官員宣誓就職形式。
隨著宣誓主體從“一把手”延伸到廣大公職人員群體,宣誓規范的需求也更凸顯,公檢法以外,哪些公職人員需要宣誓,各地尚無統一做法。2006年8月,廣州市海關、地稅、國稅等廉政“高危行業”的500名青年公務員宣誓“以后當了官永不貪污”。
對于宣誓主體,“除了新錄用公務員,還應有新選舉、任命的‘一府兩院’主要負責人和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焙耜筛嬖V《望東方周刊》,“‘一府兩院’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在宣誓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更大,不管是象征意義還是他所承擔的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在2004年提交的建立國家政治宣誓制度的議案中,具體列明了宣誓主體,除政府領導人和各級法官、檢察官,還應包括全國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組成人員。
學界認為,宣誓履新其實是一種更規范的做法。此前各級領導人經人大或黨代會產生后,新一屆與老一屆班子權力交接時有時通過新領導人與老領導人共同出席活動以示交接,有時召開記者招待會,有時通過新領導人在媒體露面作為公告,這些似乎都還不能替代政治宣誓。
應保持宏觀上的統一
需要制度規范的不僅是宣誓主體,還有宣誓對象和內容。
宣誓對象中不僅有國旗、黨旗、國徽、憲法,還有老一代領導人,甚至歷史人物。
2004年11月,江蘇省級機關被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班的77名學員面對周恩來銅像宣誓“終生為人民服務、甘當人民公仆”。
2006年8月,安徽合肥包河區100多名科級干部向包公宣誓“廉潔奉公,防腐拒變”。
2010年2月,重慶市武隆縣100多名縣鄉部門“一把手”依次走上主席臺,面向800名干部代表和電視機前的武隆群眾宣誓: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各項(招商)重點任務,在報出任務數字后宣誓“如果完不成任務,我主動辭職”。
2010年2月,時任湖南瀏陽市長梁仲帶領萬名公務員面對國旗高舉右手,齊聲宣誓“開創‘高速時代’,實現‘兩個富?!ǜ辉g陽人民,富裕瀏陽財政)”。
面對一些地方被網友批評的宣誓內容,胡旭晟對《望東方周刊》分析:“公職人員宣誓詞可以根據本部門本行業的特點擬定,但還是要保持宏觀上的統一。兩院要一致,政府部門要一致,司法人員要一致?!?/p>
閭小波對宣誓內容給出具體建議:誓詞可以根據宣誓主體而定,但所有公職人員宣誓應有統一的內容。其中政府官員應突出執政為民,接受人民監督;司法官員應突出遵守憲法和法律。
時間、地點和細節
公職人員宣誓儀式大多選在新錄用或晉升、換屆的節點。地方政府、部門舉辦新年宣誓或重大活動宣誓也是常見做法,新年宣誓往往就以該年當地政府、部門工作目標為宣誓內容。上述曾被爭議的瀏陽“招商大宣誓”就發生在當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
2012年元旦前后,多地舉行了公務員新年宣誓。浙江嘉興南湖區480多名區級機關公務員宣誓“全力構建五彩南湖,打造現代田園城區”;山東蓬萊124名基層黨政“一把手”宣誓“為民辦實事”;江蘇泗陽公職人員新年集體宣誓“為建設殷實泗陽、美麗泗陽、和諧泗陽而盡責盡力”。
在宣誓時間的選擇上,胡旭晟建議,除了公務員新錄用、“一府兩院”晉升和人大常委會任命的時候,每年的憲法頒布日——12月4日也可作為公職人員宣誓時間。
“在這一天讓公職人員重溫憲法權威,其他時間這種儀式就不能太多太頻繁,宣誓這一行為具有很強的神圣性,是具有道德約束力的行為,太頻繁容易降低效果?!焙耜烧f。
宣誓場所應在各級人大會議上進行。通常在新一屆各級人大第一次選舉出新的領導班子時進行宣誓。在韓方明關于政治宣誓的提案中,他對宣誓儀式建議為:宣誓者應立正姿態,面向國旗,右手上舉握拳狀或扇狀,左手置于憲法文本上。集體宣誓時,一人在前逐句領讀誓詞,其他人高聲復誦,宣誓結束后,宣誓人應在誓詞上簽名。
胡旭晟說:“建立政治宣誓制度,能夠提高全體國民特別是公務員對國家和法律的信念,進一步培養整個社會的法治氛圍?!?/p>
在閭小波看來,“通過宣誓這一法定程序,使得權力的交接更加嚴肅莊重。除了‘官德’建設的需要,也能起到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各級人大人事任免權和監督權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