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燦爛,春風和煦。在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工作的小程夫妻一人坐著一輛中介公司的電動車,去看浦東金橋一套一梯二室約摸80平的二手房。這套房子戶型朝南,陽光充足,價位相較去年來說每平也降了三四千元,已接近他們的心理價位。買還是不買?僅猶豫片刻,小程便告訴中介:價位還是有點高,我們再看看別的。
這已是小程夫妻倆今年第N次看房,此前要么嫌地段太偏,要么覺得戶型不好,合適的又覺得價格還有下調的空間,于是從去年夏看到今年春,仍未買下一套——盡管婚期迫近。“溫家寶總理都說并沒調到位,房價肯定還會下調。聽說六月份會出臺更加‘狠’的調控措施,等等也值得。”小程告訴筆者。
這對小夫妻確實看見過等待的“甜頭”。去年夏,他們看中清林徑的一套84平的兩房,均價16000元一平,戶型及周邊環境也滿意,頗為心動。然而,由于資金的問題梗在半途,未想,僅僅兩個月后樓盤價格就跌了近20%。當時,全國一線城市樓盤掀起“促銷”風,有的降價甚至達到30%,砸盤鬧房事件不絕于媒體報端。夫妻倆一合計,決定邊找房邊靜觀其“降”。他們有時坐著中介公司安排的看房大巴跟其他人浩浩蕩蕩殺過去看房,有時就如開頭在租處附近晃悠,一段時間下來,倒也積累了不少知識,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比如學會了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樓盤廣告面前保留理性。小程的經驗是,要仔細看樓書,在具體涉及面積的詞語上,看清標的是建筑面積還是使用面積,宣傳的綠化、學校、醫院等是政府規劃的項目還是已經在建造的項目,宣傳單上的圖片是建筑設計效果圖還是真實的模型照片。對看上的房子,白天要看,晚上最好也來瞅瞅,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周邊環境、噪音等真實情況。
比如對二手房的態度。小程夫妻本來是非一手房不買,后來覺得市區同時降價的二手房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些房子首付少、總價也不貴,周邊配套設施成熟,交通便利,適合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小程算了筆賬,以浦東金楊新村周邊房屋為例,去年小戶型賣到27000元一平,今年春降到了20000到22000元一平。
一套一梯二室的60至65平的房子,140萬元以內就可拿下。像這種房子,首付一般50萬元左右,商業貸款的話還可給9折優惠。按90萬元20年還款期來算,一個月約需要還貸7000元(等額還息),20年下來需還約78萬元的利息。
夫妻倆也曾想過,跟裸婚時代的劉易陽、童佳倩一樣“裸”一把,租房也不是不能接受。金楊新村這邊一套二居室月租平均在2600元左右,20年下來則需花624000元。要比買房“節省”約158萬,似乎更為劃算。然而,他們考慮到,這個租房費用并沒算上租金遞增及房東是否愿租等因素。再者,“省”下來的這些錢,在經濟前景不明,負利率常在的情況下,若沒有好的投資渠道,增值甚至保值也不敢肯定。而房子作為固定資產,地段又好,以后總會有所升值。況且,他們會在上海長期居住,住所需要穩定,購房后可以不用經常搬家,可以隨心裝修房子買家具等,婚后有了孩子能就近入學,父母可也隨時過來。
在限購令等調控“利刃”下,目前投機成分已縮水許多,市場也正趨向穩定 。買房肯定是鐵釘板上的事,然而何時買房在小程夫妻心中仍懸而未落,總之三個字:先觀望。這也是絕大多數與小程夫妻一樣的剛需購買者當前心態,認為房價還會繼續下跌。到底跌到多少才算“合理”呢?小程心中也有自己的一桿秤,她覺得租房情況才是反映真實房價的風向桿。據她觀察測算,自己看中的金橋那套房子,再降個10%左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