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責任是一盤棋,那么每個人,每個部門,每個企業,就是棋盤上的一個“卒”。雖然前路漫長,但我們無法后退。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構成中國發展模式的諸多要素條件、內外環境、增長動力與機制正在發生重要而深刻的變化,轉變成為了這個急促變化時代的主題詞。此時,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尋找責任的力量迫在眉睫。
社會責任與經濟增長到底如何相輔相成?政府對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將出臺哪些政策措施?企業的市場角色是否會發生某種嬗變?這些都亟須我們用新的思維去重思責任,用新的行動去重構責任。
為此,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安監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華全國總工會指導下,中國新聞社和《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第七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2012年2月2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開幕。本屆論壇以“轉變開局:責任的重思與重構”為主題,為轉變探尋責任的方略,為發展增益責任的思索。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出席論壇并作主旨發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樹聲出席論壇并為“2011最具責任感企業”頒獎。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甘霖、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楊元元、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劉卓慧、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鳴起、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趙陽、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
“2011最具責任感企業”也在現場揭曉。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現代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旅游衛視等12家企業榮獲“2011最具責任感企業”稱號。
周鐵農:責任亟須重思與重構
2012年是“轉變關鍵期”,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回眸過去的經驗得失,應對轉變帶來的挑戰,重新思考并分擔責任。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以媒體特有的敏銳性,將本屆論壇的主題定為“轉變開局:責任的重思與重構”,可謂正當其時。
2011年,國內責任危機常常出現在媒體上,這一系列事件恰恰印證:在轉變的關鍵時期,責任亟須重思與重構。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面對。客觀地說,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其中,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加強監管,作為市場主體,企業的責任觀念和行動選擇也至關重要。
在“轉變關鍵期”,企業社會責任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我想,在當前中國,需要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視之為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實現良性互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我們看到,對于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區域差距、誠信危機等重大課題,在政府高度重視并著力解決的同時,許多企業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今天,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站在肩負時代責任的高度,不斷創新,苦練內功,從數量增長轉向質量提高。才能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趙陽:責任筑起生存底線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問,連續七年這么多人聚在一起,探討沉甸甸的責任話題,究竟為了什么?我想,正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將自己的生活托付給他人的責任,同時,我們也被他人托付和期待。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吃進去的食物沒有毒,乘坐的火車不出軌,天空和海洋不再被污染,呼吸空氣不再充斥著PM2.5,貧窮的人們不再饑餓,孩子們可以健康成長。
責任,筑起我們的生存底線。關乎我們的發展未來。然而。在過去的2011年,許多責任并未被承擔。還有一個長長的功課表等待著政府、企業、媒體以及每個人共同完成。
也正因此,本屆論壇提出了“責任的重思與重構”的主題。期待著政府、企業和公眾,能夠通過這個平臺越來越坦誠地溝通交流,共同探求轉變之道。
如果說,責任是一盤棋,我想我們每個人,每個部門,每個企業,就是棋盤上的一個“卒”。雖然前路漫長,但我們無法后退。
我們應該如何下好這盤棋?我想,這需要我們的政府、企業和公眾能夠不沉溺于自身的欲望和利益,不計較相互間的分歧和差異,全神貫注于自己肩負的使命,為了我們共同的責任同心協力。
姜增偉:責任系民心
商務部高度重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相關工作,近年來從政策引導、行為監督、行業自律、服務推動企業等方面人手,培養和建立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秩序。
為此,商務部建立起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度納入商品的長效機制,發揮12312知識產權保護、反商業欺詐網絡的作用,規范員工與企業關系,加強監督管理,完善大宗商品中遠期市場交易制度,推動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為了加強商務誠信體系建設,商務部重點做好食品、藥品和流通領域的安全工作,推行零售企業、餐飲企業索票索證等銷售保障制度,打擊假冒偽劣等行為,積極開展肉菜流通體系,加強行業信息建設;為完善消費政策,商務部與財政部門實現“以舊換新”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將用工社保等社會責任納入流通體系的評價制度,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擴大消費,提高消費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商務部還希望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將其貫穿于“引進來”和“走出去”這兩項工作之中,鼓勵在華的外資企業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融入國際社會,為所在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邵寧:探索中國式責任
近年來,中央企業加強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社會責任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社會責任工作呈現出許多亮點:
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立足國情和企業實際,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社會責任理念;社會責任工作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全面改進、豐富和完善各項制度和管理體系,將社會責任要求融入企業生產經營流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許多企業通過設立“社會責任日”、建立社會責任示范基地、聘請社會監督員等形式,創新社會責任溝通機制,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管理體系取得初步成效,探索建立社會責任指標體系,與國際知名企業進行對標。
今年,國務院國資委將通過落實《中央企業“十二五”和諧發展戰略實施綱要》、制定發布《中央企業社會責任指引》等項措施,推動中央企業進一步深化社會責任意識,健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完善社會信息披露和溝通機制,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社會責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實現中央企業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動員所有的中央企業向社會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切實做到對社會負責。
甘霖:履責與發展共榮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社會責任是企業的外部問題,從社會能力的角度看,社會責任是企業家的道德問題;而從社會管理的角度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并不全是企業自身的事情,還與市場競爭環境和社會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只有營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防止劣幣如良幣效應,真正讓好企業有好回報,企業才會把履行社會責任視為生存發展的需要,持續落實到自身的經營管理之中。
工商總局管理機關作為市場監管和行政管理部門肩負著維護市場秩序和加強市場管理的雙重機制,目前全國有十個省市工商局建立系統統一平臺,已經形成了市場監管的聯動機制,為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創造了越來越有利的條件。
事實上,不僅企業經營者需要思考,有關部門也應該認真思考。眾所周知,強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與工業化初期的社會緊密相關,如今網絡經濟飛速發展,據統計,2010年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7000億元以上,因此不僅是企業、企業家還有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在網上一有一個社會責任,為網絡的市場健康發展盡一份力量。
楊元元:安全生產無小事
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在方方面面,而保證安全生產,確保職工與人民群體的生命財產安全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部分。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體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大事,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和聲譽。在總體上實現了“十二五”安全生產工作良好局面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處在安全生產事故易發、多發的特殊時期。
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的力度。首先要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的責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密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其次,要強化政府的安全監管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健全、完善全國安全生產的責任制度,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職責,組織解決安全生產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同時要強化安全生產的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與經濟發展、社會管理、領導干部政績業績相關聯的考核機制,嚴格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嚴肅處置相關責任人,強化事故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劉卓慧:建設質量強國
質量安全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質量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戰略問題,關系到可持續發展,關系到人民群體的切實利益,關系到國家的形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為豐富產品、提升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必須看到,中國的質量水平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質量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仍然比較嚴重,一些企業誠信缺失,肆意制假售假,敗壞社會風氣,破壞經濟秩序,危害很大。
今年2月6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了《2011-2020年的質量發展綱要》,把“堅持以質量取勝、建設質量強國”作為基本國情,提出了未來十年質量發展目標、工作方針和政策措施。特別是,《質量發展綱要》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質量誠信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要素。質檢總局作為國務院質量綜合管理部門,承擔著產品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責任,將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質量發展綱要》的要求,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推動全面履行社會責任。
張鳴起:和諧勞動關系是第一要務
勞動關系雙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沒有企業的發展,就沒有職工利益的實現。企業要發展,必須秉持以職工為本的理念。企業社會責任有多項,但首要的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職工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也是企業發展的支撐力量,一個對職工負責、勞動關系和諧的企業,其良好的社會形象本身就是巨大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體現。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去年以來,受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融資渠道不暢等內外部經濟運行環境的影響,不少中小企業再次遭遇生產經營困難,發展形勢十分嚴峻。破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更加需要我們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借鑒運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們開展的“共同約定行動”的成功經驗,引導企業和職工同舟共濟、共謀發展,為幫助中小企業擺脫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