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的亞平寧半島是地震多發區,生長于斯的意大利人似乎早已習慣了隨時應對地震的生活,因為多數地震并不會帶來太大影響,甚至也不為人們所感知。然而,三年前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市的一場強震,不僅給當地帶來重大傷亡,更把余波延續至今。
當地時間10月22日,意大利拉奎拉地方法院宣布判處6名地震學家和1名前意大利民防局官員6年監禁,并支付庭審費和賠償金約900萬歐元。法院認為,他們在2009年4月6日發生的一場6.3級大地震前做了錯誤預測,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因而,指控他們犯有“過失殺人”罪。
檢察官法比奧·皮祖蒂在法庭上給出的依據是,7名被告在2009年拉奎拉地震前發布“不準確、不完整且自相矛盾”的信息,當地政府和居民因此未能及時采取疏散措施,最終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
“我的心情糟透了。”法官宣布完判決書后,作為被告之一,恩佐·博斯基陷入了沮喪和絕望的情緒當中。
恩佐·博斯基長期擔任意大利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研究所所長,該研究所負責對意大利全國的地震活動保持24小時監測,并發布相關信息。
現在,辭去所長職務的博斯基,每天忙于準備上訴和接受媒體采訪。“不要頻繁給我打電話,要知道我要接世界各地打來的。” 博斯基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用于辟謠的特殊會議
一切是從一次地震前的會議開始的。
作為一名地震學家,恩佐·博斯基和其他4名被告是“意大利國家重大風險委員會”成員,另外兩名被告莫羅·多爾切、朱利奧·塞爾瓦吉不是該委員會成員。
“風險委員會是一個顧問委員會,涵蓋了地震、火山、水利、技術等方面的專家,職責是為民防局提供科學建議。”意大利地震風險辦公室主任、歐洲地震工程協會副主席莫羅·多爾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拉奎拉市是意大利中部阿布魯佐省的首府,處于地殼活動頻繁的亞平寧山脈的環抱之中。2008年10月開始,連綿不斷的低震級地震開始影響拉奎拉和沿阿泰爾諾河谷地區。其中1703年橫掃意大利中部大部分地區的地震,曾一度摧毀了這個城市,造成約5000人死亡。
“總是在晃。有的地震,你可以體驗得到,就是一瞬間。有的只是新聞報道,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經習慣了。”在拉奎拉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法比奧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其實,多年來,政府機構、學術單位也關注地震研究,媒體上經常報道。”
而到了2009年的前三個月,此起彼伏的小群震似乎有加速到來的趨勢。
據《自然》雜志援引的數據顯示,拉奎拉當年1月發生小地震69次,2月78次,3月達到100次,而4月剛開始的5天,就達到了57次之多。
居民生活受到越來越多影響,房內家具搖晃,酒杯打碎,不能安寢。祖居于此的拉奎拉人開始變得恐慌起來。
盡管,傳統上“小震鬧,大震到”的說法,缺乏地震專家的認同,但事實上,1988年,米蘭理工大學地震工程師朱塞佩·格蘭東尼就與同事在《美國地震學會會刊》上發表論文。他們研究了意大利另外3個地震多發地區發現,群發小震只有2%的可能在幾天內引發一次大震。
如何疏導民眾、平息恐慌,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面對無法確證的強震可能性,民防部門也拿不定主意。但詹保羅·朱利亞尼的出現,迫使政府不得不盡快下定決心。
自2009年3月起,朱利亞尼開始在阿布魯佐地區宣傳自己的預測——開著車播放廣播,告誡居民撤離住所。作為一名有著40年實驗室工作經歷的實驗員,他2010年在拉奎拉附近的國家核物理研究所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退休。朱利亞尼認為從小地震發生的頻率中尋找到了某種規律,其依據是地震前24小時氡氣排放的變化。
“朱利亞尼的方法沒有什么科學價值。”地震學家、世界行星監測和減緩地震危險組織主任馬克斯·維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作為非專業人員做地震預測,最好別理他。”
然而,朱利亞尼的宣傳更增加了民眾的恐慌,這一情況引起市長不滿。為平息民眾恐慌,一方面,警方以“散布恐慌”為由對朱利亞尼展開調查,另一方面,民眾更需要知道權威的消息。
“民防局長吉多·貝爾多拉索召集風險委員會成員討論最近四個月以來這一地區的地震活動,并探討通過氡氣或者其他先兆做出確定性地震預測的可能性,然后,把結果通知當地政府。”莫羅·多爾切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
3月31日晚,風險委員會的特別會議在拉奎拉市政府的一間辦公室召開,作為民防局的代表,莫羅·多爾切參加了這次會議,此外還有時任民防局副局長博納多·伯納迪尼斯,時任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研究所所長恩佐·博斯基,羅馬第三大學的火山學家弗朗哥·巴貝利,國家地震中心主任朱利奧·塞爾瓦吉,歐洲地震工程學中心主任吉安·米歇爾·卡爾維,以及物理學家克勞迪奧·伊娃,共7人。
恩佐·博斯基記得,那次會議“是完全不尋常的”。通常地,這樣的會議都會閉門召開,但讓博斯基感到奇怪的是,除了出席的專家,還有十幾個地方官員和其他人參加。
《中國新聞周刊》獲取的會議記錄顯示,會上,專家們分別表明自己的觀點。當被問到目前的群發性地震是不是類似1703年大地震的前兆時,恩佐·博斯基認為:“從短期看,再發生1703年大地震不太可能,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近期數據顯示,地震之前的一段時間,往往會發生一系列微震,但我們卻不能證明這些微震就一定會帶來一場大地震。”這是火山研究所地震研究中心主任朱里奧·塞爾瓦吉的答案。
“拉奎拉地區是地震頻發地區,因此我們不能百分百確定這兒不會發生大地震”,“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憑借一系列微震能預測一場地震”,熱那亞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克勞迪奧·伊娃、羅馬第三大學火山學家弗朗哥·巴貝利也給出了類似觀點。
“(會議)沒有發現可用來預測地震的先兆,認為基于目前狀態不太可能預測進一步地震活動,群發地震并不是強震的先兆。另外,拉奎拉處于高烈度地震帶,強震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莫羅·多爾切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會議結論。
扭曲的結論
一個小時的會議結束后,民防局副局長博納多·伯納迪尼斯與火山學家弗朗哥·巴貝利,以及拉奎拉市市長馬西莫·西亞萊特和阿布魯佐民事保護部門的一名官員一起,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宣布研究結果。
伯納迪尼斯對媒體說,拉奎拉目前的地震形勢“相當正常”且“不構成危險”,他還補充說,“科學界向我保證,由于能量的連續釋放,現在的情況反而是有利的。”后來科學家們說,這只是一個代表官方的說法。
當時一名記者問:“那我們應該安心享用杯中的美酒?”伯納迪尼斯回應道:“正是如此。”他的輕松神態被人們記住了,民眾終于松了一口氣。
“伯納迪尼斯對地震很無知(基于錯誤的判斷),所以沒有資格在電視上或公眾場合談論地震危害與危險。”馬克斯·維斯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伯納迪尼斯此次的媒體采訪被意大利電視臺播出后,廣為誤傳,后來成為7名被告被起訴的部分內容。事實上,伯納迪尼斯這番話在傳播過程中幾乎簡化成了:群發地震越多,強震危險越小。
幾天后的4月5日晚,意大利拉奎拉發生了一次3.9級地震。于是當地一些人勸說家人留在公寓里,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到屋外度過整個晚上。
然而,僅僅四個半小時之后,民眾為疏忽大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拉奎拉地區發生了6.3級強震,導致309人喪生,1500多人受傷,65000多人因房屋坍塌無家可歸。
2009年8月,地震中的遇難者家屬提出了正式請求,要求檢察官介入調查。2010年6月3日,拉奎拉公共檢察官辦公室發出了一份起訴書,6名科學家因涉嫌在大地震中犯有過失殺人罪而被調查。
當時,剛到美國華盛頓參加全球地震模型會議的多爾切,意外在當地一家報紙上看到了自己被起訴的消息。“我簡直無法相信,更不用說我有多驚訝,多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多爾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我認為自己當然只是替罪羊。”
“直到這次宣判后,我仍然認為這些指控毫無依據,在(3月31日)會前會后都沒有接受任何媒體采訪,”多爾切無奈地說,“即使在當天的會議上,我也沒有就地震學的問題發表看法,只是談了可能帶來的破壞。”
從被起訴至今,多爾切的生活幾乎未能逃脫這件官司的影響。幾乎每周一次的聽證會,每次都要面對300名證人,直到2012年10月22日,法庭做出一審宣判。
在這期間, 多爾切憑借在拉奎拉地震緊急時期和第一階段重建時期的努力,獲得了意大利紅十字會銀質獎章。
意大利法律實行三審終審制,兩年多過去了,剛剛完成一審。“大概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到終審判決吧。”多爾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科學被政治利用
“震驚”和“荒謬”是國際科學界和媒體談論地震學家在意大利受審時的反應。恩佐·博斯基甚至把自己比作伽利略。1633年,伽利略曾因論證日心說而被羅馬教廷審判和迫害。
來自100多個國家的5000多名科學家聯名寫信給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呼吁決策者應該把精力放在防災減災,而不是起訴科學家上。
不過,意大利受害者家屬認為這些科學家并非堅持真理而獲罪,而恰恰是因為他們不科學地妄下結論而遭受審判。
“我們非常清楚地震不可預測,法官也知道,我們一直是這么認為的,問題是重大風險委員會,預測了不可預測的情況。”拉奎拉市民法比奧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國際媒體都在說科學遭到審判,但我認為2009年3月31日晚上的會議,并沒有體現科學性,科學家們沒有用他們的知識去幫助民眾,那次會議僅僅是被政客利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受害者家屬帕里西說得更尖銳。
早在今年1月20日,意大利《共和報》披露了新聞發布會召開前一天,民事保護局局長貝爾多拉索和拉奎拉地方官塔緹的電話錄音。
貝爾多拉索:(這次會議)其實就是個公關活動。
塔緹:是的,是的。
貝爾多拉索:他們是意大利最好的專家,他們會說,最近發生的微震是正常現象,100次4級的微震比不震好。因為微震能釋放能量,并不構成危險。
塔緹:好的,那我要取消新聞發布會嗎?
貝爾多拉索:不用,現在已經太晚了,會議定于明天,我們要讓民眾冷靜下來,與其讓你和我去安撫民眾,還不如讓地震學家來做這件事。
目前,民保局長貝爾多拉索因涉及瀆職和過失殺人接受檢方調查。
拉奎拉災后,作為一個歐洲防災準備項目的案例,科普作家埃米莉·威靈漢姆曾對拉奎拉地震災區進行調查和采訪。“政府應該主動采取措施,加固和翻新建筑及其他基礎設施,使它們對地震做好準備。”
一審時,檢察官就認為,住房的脆弱性應該是委員會進行風險評估時重點考慮的,但會議幾乎沒有討論當地建筑物的脆弱性,或者任何告知居民面臨大地震時該怎么做的具體建議。
“這次審判不是關于科學,也不是關于地震學,更不是科學家能不能預測出地震的問題。讓他們獲罪的是,貧乏的風險溝通能力。更廣泛地說,是關于作為公民科學家如何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以幫助人們做出恰當選擇的問題。” 美國著名電視記者、風險溝通顧問戴維·羅佩克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
經歷一年多的反思后,多爾切向《中國新聞周刊》道出了他的心緒,“當然,我也認為自己是替罪羊。但我想從盡可能客觀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并從這次深刻的人生經歷中吸取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