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政治家》11月12日
奧巴馬的第二次機會
雖然奧巴馬的連任無法贏得像四年前那樣的狂熱歡迎,但世界還是有理由為他的勝利感到高興。不過依舊分裂的美國國會,以及悄悄逼近的“財政懸崖”將對奧巴馬兌現第二任期承諾的努力構成威脅。在未來的四年中,奧巴馬在國內經濟,以及其他議題上都應該著眼于謀求昔日共和黨對手的合作,并希望獲得突破。
美國《新聞周刊》11月19日
征服者奧巴馬
當共和黨人試圖解釋己方為何再次敗于奧巴馬之手時,有些人感慨人算不如天算,因為桑迪颶風遏制了羅姆尼的選戰勢頭,給了奧巴馬展現自己領導人風范的機會。奧巴馬的勝利并不只是上天的垂愛,他的成長和奮斗經歷,讓他具備善于事前籌劃,抓住機會的優點。奧巴馬的運氣都來自他自己的不懈努力。
英國《經濟學人》11月10日
現在,擁抱下共和黨人吧
奧巴馬的連任勝利,從短期來看意義不大,因為不善表達的對手,美國經濟適時的復蘇跡象,加上出現得正是時候的颶風,讓他僥幸得勝。而事實上,他和國會之間的談判才真正顯示了這場勝利的意義之小。幾年來的事實證明,他根本無力去改變華盛頓的現狀,他的主要國內政績也都是在民主黨控制參眾兩院時艱難過關的。如何解決糟糕的美國政府財政問題一直是他首個任期的弱點。不過,奧巴馬的勝利同樣也是個大事件,因為如果他不想未來四年繼續令人失望的話,他必須同共和黨對手進行合作,應對財政危機,以及更深層次“小政府稅收,大政府開支”的困境。對于共和黨人而言,展現自己務實的形象,同奧巴馬就從財政赤字問題達成協議應該是他們大選失利后重生的信號。總之,民主共和兩黨就預算問題達成協議對美國,對世界都有好處。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11月17日
被解雇或失業,并非與己無關
歐洲發生債務危機后,世界各地的失業人數開始上升,從世界銀行發表的數字看,目前已經有2億以上的人處于失業狀態。日本的失業率僅有4.2%,但現在是3年來找工作最困難的時期。日本過去一直采用終身雇傭制,但2000年以后,日本企業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人需要應對被解雇、失業的風險。
法國《巴黎競賽報》11月9日
奧巴馬的勝利
11月7日,奧巴馬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在連任后發表的講話中,奧巴馬表示將把失業及國家經濟問題作為第一要務;幫小企業和制造業創造就業機會;呼吁國會兩黨領袖盡快達成共識,解決“財政懸崖”危機,施行有效減赤計劃;聲稱美國應成為全球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領頭國。事實上,奧巴馬前路并不平坦。
德國《明鏡》11月12日
魅力的奧秘
魅力是無形的物質。展現它,能夠吸引眾人,擁有它,能夠改變世界。在當代眾多名人中,有的具有魅力,有的缺乏魅力。真正魅力十足者并不多,但存在于各個領域。本期采用7種不同的封面,以反映各方充滿魅力的人物。奧巴馬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更多因其夫人的特別魅力,打動美國人。那魅力的奧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