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熱議團購是怎么死的,其實我們更應該去探討團購未來怎么活,即團購商業模式的“生門”。
2012年的中國商業熱點之一,是團購模式從瘋狂到退潮的過山車。從春節后團寶網的倒閉,到10月底24券的休克死,團購網站以每天5.9家的速度減少,與最高峰的6101家相比銳減了53%。媒體將團購泡沫破滅的原因總結為以下五大因素:盲目追求低價、毛利率低下、大量廣告投放、團隊快速膨脹和VC投資退場。這些要素是當下團購企業倒閉的原因,未必是團購模式破滅的原因。
互聯網時代的游戲規則,并非傳統商業環境下“成本加成、利潤盈余、滾動投資”的企業成長循環,而是用戶規模、商業價值、邊際收益互動的新商業循環。事實上,互聯網時代各種商業模式最核心的要素只有一條——客戶價值(及由此轉化而來的客戶黏性)。只要有客戶價值(及客戶黏性),即使該項業務本身不贏利甚至虧損,也依然會有大筆資金愿意投注。新浪門戶依靠廣告及關聯收入而不是內容編輯本身,獲得贏利;新浪微博的人氣已經取代新浪門戶,雖然仍處于虧損狀態,但并不會阻止新浪及投資人的信心。
由此,在團購退潮的時代冷靜思考團購商業模式的本質,對于團購企業來說,恰恰是最重要的事情。誰抓住了團購商業模式的本質并堅持下去,誰就可能剩者為王,成為下一個新浪或阿里巴巴。
媒體都在熱議團購是怎么死的,作為專業人士我們要去探討團購未來怎么活,即團購商業模式的“生門”。目前暫存的團購類品牌的轉型舉措有減少廣告(滿座網)、引入移動游戲(糯米網)、進入大電商平臺(拉手網)、調整產品結構(窩窩團)以及品牌折扣(聚劃算),這些措施都沒有觸及團購商業模式的本質,很難保證能夠活到未來。
想活下去的團購網站,必須聚焦客戶價值(及客戶黏性)這個核心。客戶價值是解析客戶日常消費形態,推出相應的優惠嘗試服務,即團購商業模式的客戶價值本質是產品(含服務類產品)首次購買或嘗試(First Buy)的推介平臺。選擇優質的產品,幫助合作商家擴大知名度、增加新客戶,這是團購商業模式長期存在的內在支撐力。
團購是一個典型的商業共贏利益體,必須讓上(商戶)下(客戶)游感受到收益,才能存在及穩健成長。那些死去的團購企業,包括還會死去的企業,都是將三方關系導向自我,即竭澤而漁。
團購如何培養客戶黏性?核心是關聯銷售,而不是重復購買。關聯銷售的本質依然是追蹤客戶的“消費清單”: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這其實是互聯網長尾的獨特優勢,團購商業模式可以將這種關聯變成貪吃蛇式的無限衍生。具備這種生意屬性的業務,怎么會短命?短命的是團購企業的經營模式,而不是團購商業模式本身。在剩下的2000多家團購網站里,如果能夠把握團購的商業本質,此時正是穩健擴張而不是退縮的時候。
團購商業模式具備誕生可比肩阿里巴巴規模的超級品牌的潛能。要點是立足中國消費,提供客戶價值。
(史賢龍:上海博納睿成營銷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
( 編輯:王 放 fangwen1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