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拜讀了素有“老憤青”之稱的當代作家梁曉聲的最新力作《郁悶的中國人》。
作為與共和國同齡的歷史見證者,作者把對祖國和人民的愛滲透到了字里行間,也讓更多的讀者通過他的作品,將這份愛融到了自己的思想和血脈中。因為,這本書真真切切地發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慷慨陳詞,一個理想斗士的時代警語” ,是繼魯迅小說《藥》之后又一部“解剖國民性格,棒喝中國陋相,叩問社會良知,探尋時代悲歡”的大國寓言。
毋庸置疑,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并沒有使人走出郁悶的泥潭。為了挖掘郁悶的根源,為了尋找一劑世紀的良方,作者大聲亮出了自己的思想底牌,大膽捅破了最后一層窗戶紙。這與梁曉聲一貫的寫作風格非常相似,他被稱為“平民的代言人”實至名歸。
《郁悶的中國人》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懸念叢生的故事,有的只是樸素而又平實的語言和深入骨髓、切入肌膚般的理性分析。在客觀的羅列和冷靜地敘述中,被郁悶所擾的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見識了中國人各種各樣的郁悶表情;一同為現階段各種各樣的“非正常關系”和各種新的問題而深感憂慮;一齊走進放大了的微型社會中,去體驗小人物們的各種病瘼和冷暖,這些小人物像極了我們的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
作為一位有著高度社會良知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著名作家,作者不是那種只看病而不開藥方的醫生,他的分析就是最好的解答,那就是:伴欲而行,不受其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一個有三分欲望,七分理性的人。如此,我們最起碼也是一個積極的人,淡定的人。
在本書末尾,作者用八個“堅信”對不滿于郁悶著的“現在化”的中國和世界,在30年后的未來描繪出了美麗的藍圖:其中包括,“國富民強”的理念將會被更基準的“民富國強”所代替;民主在中國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大;世界對于地球家園共同的憂患意識將上升為共同的課題等等。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藍圖一定會變為現實,因為作者的愿望正成為我們很多人努力的方向和前行的目標……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