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一座城市的風韻最美的方式是什么?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攝影、繪畫、詩詞、歌賦……現在,又增加了一種全新的方式:手繪。手繪是應用于各個行業手工繪制圖案的技術手法,內容廣闊,能直觀展現繪畫者的情感。南京小伙王兢通過研究衛星地圖,查閱史料后,手繪了一組充滿濃濃愛意的南京風景:大到南京地標紫峰大廈,小到一處門窗、一片片草坪、一棵棵樹木、一只只畫舫,清晰的線條,濃郁的色彩鋪滿畫布,綴滿了生機與情趣。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他手繪的美景,穿越被法桐蔭蔽的古都南京,品一品那濃郁溫潤的金陵風韻吧!
金陵刻經處
來南京,怎能不去位于南京市淮海路與延齡巷交界處的金陵刻經處?走進金陵刻經處,干凈的庭院里樹木茂盛,一望見老屋子那米黃色的墻壁,馬上會有種古意撲面而來。
始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的金陵刻經處本為楊仁山自建私宅,有房屋132間,楊仁山臨終時立下遺囑,將這幢大宅院捐獻出去,永遠作為刻經之所。如今,這里幾經戰亂,依然保留著經版樓、祗洹精舍、深柳堂和楊仁山居士墓塔等遺跡。出于弘揚佛法的考慮,楊仁山當年為金陵刻經處規定了“三不刻”,即:疑偽者不刻,文義淺俗者不刻,乩壇之書不刻。這是楊仁山立身做人的正直與研究學問嚴謹的體現,也是金陵刻經處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相傳,楊仁山創辦金陵刻經處與他的感情經歷有關。楊仁山本人相貌堂堂,聰明能干,可卻跟夫人關系不和。后來他在杭州遇上一個名叫巧姐的紅顏知己,才明白真正的愛情是什么感覺。只因夫人生了兒子,母親又出面干涉,才使這對有情人未成眷屬。愛情失意,讓他積蓄能量把刻印經書、整理佛典作為終生的追求。
藏經、古宅、傳說,三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此等美景如不親臨其境,是很難體會其中奧妙的。
甘家大院
中國最大的宮廷建筑是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故宮,最大的官僚府第建筑是號稱“九百九十九間半”的孔府,而最大的平民住宅則當屬號稱“九十九間半”的甘家大院了。
與明孝陵、明城墻并稱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觀,地處南京中山南路南段南捕廳15號至19號的甘家大院,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家大院是清朝嘉慶年間,由晚清著名文人甘熙的父親甘福修建,院落傳承了徽州古建筑的風格,木雕石刻精美,又兼具太湖流域建筑風貌,注重廳堂梁架的細致雕琢。甘家大院實際上共有房間三百余間,院內房屋的布局、朝向、裝飾、結構等極具特色。建筑群由六組多進穿堂式住宅組成,每組宅院的主軸線上,分別有門廳、轎廳、大廳、后堂等,門進之間皆以高大的封火墻隔成院落,宅院間側門互通,極為方便。六組宅院開門成一族,關門自成一體,設計之巧妙,匠心之獨到令人咋舌。穿門入巷,出巷入宅,恍惚間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傾聽著斑駁的白墻灰瓦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同泰寺
晚唐詩人杜牧有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的是南朝時期的佛教之盛,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寺廟當屬同泰寺。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沒有哪位能像梁武帝蕭衍那樣癡迷佛教。他在位47年間,僅都城建康(即現在的南京)就有寺廟數百座,僧尼數十萬人。而他最看重的便是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依皇家規制而建的同泰寺。梁武帝經常到寺里說法講經,甚至三次披上和尚的袈裟,舍身于同泰寺中,為善男信女開講《涅經》。由于梁武帝的尊崇,同泰寺儼然成為當時南方的佛教中心,天竺高僧達摩從印度來建康時就居于此。然而,一場不期而至的大火,卻讓這座精美的浮圖寶塔付之一炬。
“赫赫同泰寺,萋萋玄武湖”,20世紀初,醉心佛學的文學大師蘇曼殊在游覽雞鳴寺、眺望玄武湖后,突發感慨留此絕句。蘇曼殊相信,腳下的雞鳴寺便是一千多年前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皇家名剎——同泰寺。直到今天,大部分人對雞鳴寺就是同泰寺的說法深信不疑。盡管有歷史學家經過對文獻和考古資料的綜合分析后發現,雞鳴寺和同泰寺在空間位置上相去甚遠,王兢手繪的,也是歷史上描述的同泰寺,而非雞鳴寺,但對于希望一睹同泰寺風采的游客來說,游一游有青山綠水相伴的雞鳴寺,也是不錯的選擇。
鳳凰閣
座落在鳳凰山上的鳳凰閣名氣不比江南四大名樓的閱江樓,但依舊有其獨到的美。鳳凰山位于南京市江浦街道北門,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里的確是個好地方,鬧中取靜,道路兩邊整齊地排列著梧桐、香樟,還有秀美的翠竹,遠遠望去已經令人神清氣爽。
鳳凰山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鳳凰閣了,鳳凰閣位于鳳凰山的至高點,處于鳳凰大道的中軸線上,與鳳凰山瀑布相互輝映,構成了整個鳳凰大道最俊美的風景線。鳳凰閣屬于漢唐建筑風格,外三層內四層,外加地下一層。外立面造型古樸凝重,屋檐大起緩翹,更顯其大氣風范,檐下的銅鈴,在風中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傳達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意韻。
鳳凰山既沒有險峻的風光,也沒有神秘的傳說,但深受游人喜愛,或許大家迷戀的正是它的平凡,不招搖,卻很怡人。除了慕名而來的游客,鳳凰山還是住在附近的市民鍛煉、休閑的好去處,每天清晨與傍晚,山上山下人影如梭,或遠足踏青,或登山健身,或放松心情……大家各得其樂。末了,大多數人都會站在鳳凰閣上極目遠眺,那種被環抱在青山綠水間的心情,確實令人陶醉。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